第1066章 新店开业后小会
石城分店的开业同样很顺利,冀省的省里和石城的市里也都有人到场祝贺。
冯正明同样是邀请了省里、市里、厨师协会、餐饮协会的一些人一同为自己新店剪彩。
对冯正明到石城开分店,还真是获得很多人的支持。
所以开业当天,石城这家店就迎来了相当多的顾客。
大多数也都是本地的顾客。
本地人多多少少对冯正明都算是有所耳闻。
还有一些哪怕不知道冯正明,听说这家分店是全国烹饪状元的店,也都想要来尝尝看。
就和之前在郑城一样,本地人从进门的一刻,就会被熟悉的感觉包围。
整个店内看起来相当的干净整洁,会有服务生和保洁及时的清理桌面。
然后会有一个点餐的柜台,取餐也是在点餐柜台旁边的吧台。
从这个长长的吧台,可以看到里面半开放式的后厨。
还能清楚看到后厨的人都在里面忙碌身影。
甚至后厨烹炒的过程,站在吧台边都可以清楚看到。
这种形式的店,对很多人来说不算多陌生。
因为一般街边的小馆子,差不多都是可以直接看到后厨,很多甚至都能进后厨直接点菜的。
不同的是,这里看着相当干净整洁。
后厨里即便是在忙碌炒菜,也还是能够保持基本的干净。
还有店里各种吃的东西,让很多本地人都觉得,像是进了一家本地小馆子的感觉。
不但是有驴肉火烧,还有各种单独的驴肉菜品。
然后就是各种面条,有当地人熟悉的板面,还有一些荞麦面,以及一些可以加把子肉、肘子、猪蹄和四喜丸子的盖面。
这些美食当地人都非常熟悉。
不少上了年纪的人都直说,这是从小吃到大的。
但是在店里吃了之后,他们又会觉得味道上有区别。
味道上不是像不像,而是比他们记忆中的味道还要更好。
驴肉更香,尤其是不少人喜欢,那些肥瘦相间,还要拌上一些卤汤的,夹在火烧里面让很多本地人都吃得欲罢不能。
甚至在冯正明石城的这家店里,还有那种加了焖子在里面的。
这也是一部份驴肉火烧店会用的方式。
还有就是酱驴肉的滋味,让很多当地人吃了觉得,比他们当地经常去的店吃起来还要好。
然后就是牛肉板面,也是相当具有他们当地的特色。
必须要加上一些油炸的有些糊的红辣椒,那才是最正宗的牛肉板面滋味。
而店里在面条上加入一块把子肉的大肉面,同样是很多当地人喜欢的。
一些老人带着孙子辈来吃,看着小孙子大口大口吃肉吃面,老人们脸上满是笑容。
开业第一天,冯正明石城这家分店的口碑就在当地爆棚。
靖冠林也是不得不当面夸奖。
“正明啊,你的店生意可真是好的不行。”
冯正明:“还是要多谢靖师兄你们的支持,尤其是靖师兄你们能把一些特色的当地美食教给我们,不然我这家店也做不到这么好。”
靖冠林:“正明你这太谦虚,我们给你的帮助,跟你现在这份实力,可真的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冯正明:“哈哈哈,靖师兄太客气,我们自身努力只是一方面,更多还是需要当地你们的帮忙。”
靖冠林问:“正明有你这家店在,我们当地的餐馆都要做一些改变了。”
冯正明却摇了摇头:“不,靖师兄我来这两天也看了一些店,我觉得不需要有太多的改变,只要坚持一点,把菜做好。
无论是街头小吃摊,还是我这种快餐式的店,靖师兄你们的酒楼。
只要把菜做好,让顾客吃的满意,那么就是好店,顾客到店里是为了吃美味的,都是家门口的人,不需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听完冯正明的话,靖冠林也是点了点头。
“对,正明你说的很实在,确实不需要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只需要认真把菜做好,让咱家门口的人吃的好。”
冯正明:“靖师兄你的手艺没问题,不过我的建议是,不一定非要局限于冀菜,可以加入一些其他地方的菜,按照你们这边人口味做一些改良。”
靖冠林:“好,正明你的这个建议我记住了,我会进行一些尝试的。”
“相信靖师兄肯定能更进一步,以后我石城这家分店,也需要靖师兄多多帮忙。”
听冯正明这么说,靖冠林微笑点头:“师弟放心,咱们厨师都是一家人,我会帮忙照看照看的。”
石城分店顺利开业,冯正明一行人也是跟靖冠林告别后,启程赶往京城了。
三师兄这次也跟着一起去京城,想去看看曹志国。
孙海依然是继续留在石城的店里,算是最后帮忙扶一把送一程。
等吕正宇、张浩博两人能够很好的接手这家店,孙海会从石城直接返回泉城,然后正式进入汇泉楼后厨去跟大师伯学习。
冯正明在临走前,也是和三师兄一起,在店里给所有后厨人员开了个会。
这次开会,不但跟冯正明从沪城过来的徒弟们、五个青年厨师都在。
孙海和石城店里的所有人,包括石城当地招的学徒也都在场。
能参加这样的会议,让石城当地学徒们非常激动。
冯正明一脸严肃,开始的时候直白指出一些新店的问题。
“新店你们需要注意,店里人一开始会比较多,所以你们可能会比较忙,但一定记住,哪怕是很忙,但绝对不能去敷衍任何顾客。
如果顾客有任何的问题,你们都要第一时间去解决,不要拖沓。
另外,更不能因为顾客多了,你们后厨太忙,一些菜你们做的时候就开始偷手。”
说到这,冯正明看向吕正宇和张浩博。
“你们两个记住了吗?我这两天可是看到了你们在偷手。”
吕正宇和张浩博顿时神情一惊。
接着两人一起站起身向冯正明主动认错。
这两天因为店里的生意好,所以石城店里的人都颇有些傲气。
今天看到冯正明当面点出问题,让两个掌勺厨师都只能站在那低头认错。
后厨里其他人全都陷入了一阵沉默。
对齐鲁过来的学徒,他们差不多都见过相似场景。
知道冯正明基本上不会对他们发火,但是他点出的问题一定都会很重要,如果你不认错不改正,那么可能就会丧失掉机会。
石城招聘的学徒们,面对这样的景象还是有那么点不可思议。
像是靖明羽也是听自己叔叔提起过冯正明的不少事。
之前几天觉得冯正明是个很好相处的人。
今天看到冯正明不怒自威的样子,让他算是见识到冯正明主厨的样子。
完全是没有丝毫的火气,也不会带有任何的情绪。
但是他点出的问题,就是透着一种不容置疑。
靖明羽觉得,因为顾客太多,后厨里吕正宇和张浩博稍微偷手,很多顾客压根就吃不出来。
这种事情大部分的店里都会有,就连叔叔靖冠林酒楼后厨也有的。
没有必要在这样的开会时候直接点出来。
可冯正明还是点出来,并且冯正明还相当直接告诫了两个掌勺厨师。
“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偷手,一旦你们偷手成了习惯,可能你们在不忙的时候也会想着通偷手,那你们的厨艺就只会退步。
我不希望你们在石城店里厨艺就开始退步,以后不再有机会去其他的大店。”
听到冯正明这话,让靖明羽突然意识到。
原来冯状元警告他们,实际上是为了他们好。
冯状元是真的在培养每一位厨师。
再想到冯状元除了这些干饭铺分店,还有泉城的酒楼,沪城的餐馆,还有那家被誉为全国最顶级的餐厅。
好像确实是对每一位厨师来说,都有着极大的上升空间。
所以冯正明会警告吕正宇和张浩博,是让他们不要仅仅只想着留在石城店里停滞不前。
在说完了吕正宇和张浩博的问题,冯正明又点出后厨其他学徒的一些问题。
他非常严肃认真告诫学徒们。
“记住在后厨里,要多看多想,先看先想后去做,不要第一时间就去抢着做,因为你们去抢着做,就可能会出错。
后厨有很多工作就是很繁琐,可能需要你一遍一遍做一样的事情。
可是在一遍一遍重复的过程中,你们要懂得总结和提升自己。
因为店里的后厨不是你们学校的食堂,你们不能指望后厨的厨师们,可以一遍一遍给你们演示,所以就需要你们自己懂得怎么去学。”
冯正明的这么一番话,也是给学徒们都敲响了警钟。
告诉了他们,后厨和他们学校里学习的不同。
最后冯正明还是给了大家一些鼓励。
“希望你们都可以把手艺学好,不要停滞不前,我期待你们有朝一日,都可以成为国内知名的厨师,甚至会被人花高价从我这里挖走你们。”
冯正明最后的一句话,让现场之前紧张气氛顿时松懈下来。
大家一个个面面相觑,随后都忍不住笑了。
可能没有一个老板会这么明确说出,希望会有人挖走自己手底下厨师的话。
但大家都很清楚,冯正明这句话可能是发自真心。
他确实很期望自己手底下的厨师会被人高价挖走的。
后面的会议中,冯正明也让大家相互进行交流。
所有厨师和学徒都可以提出各种问题。
他和三师兄会现场给大家解答。
然后也会让学徒们相互之间,年轻厨师们相互之间交流。
在冯正明和三师兄先一步离开后,让年轻厨师和学徒们变得更加自由。
然后,大部分人都很好奇,主动向夏蕙进行一些提问。
实在是,夏蕙这个冯正明现在唯一徒弟,确实是有点过于瞩目。
大家也很好奇,夏蕙在沪城那家老洋房餐厅里,到底是怎么能在冯正明不在的情况下,保证那家餐厅的正常营业?
夏蕙倒是也没有太多的隐瞒,把自己沪城的一些经验,还有沪城老洋房餐厅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其实可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样,我之所以能在师父他不在的情况下,把餐厅经营的好,主要是因为师父把一切都给安排好了。
从餐厅里每道菜的设计,每道菜的烹饪流程,还有摆盘上菜的过程,师父都做了很详细安排。
我们整个后厨,或者应该说整个餐厅,都像是一台被编好了程序的机器。
我们只需要按照师父设置好的去做就能把餐厅经营好。”
听夏蕙这么说,让没有进过沪城那家老洋房餐厅的人觉得很惊奇。
进入过的吕正宇和五个青年厨师,他们倒是一点也不觉得惊讶。
因为他们也有过相同的经历。
尤其是五个青年厨师,他们当初还曾经试图要做一些自己所擅长的菜系。
结果明明是他们擅长的菜系,一些菜他们做出来客人那口碑并不好。
冯正明就进行了一下改良,融入一些其他菜系的特色。
让菜变得更符合餐厅里顾客的大众口味。
而在经过冯正明改良后的菜,都会被他把步骤拆解开,安排好每个人固定做哪一步,最后是把菜品进行组装起来。
出菜的效率可能未必会很快,但出菜的品质确实可以有一个保证。
这也是为什么冯正明不在老洋房餐厅时,夏蕙依然能够做出和师父70%相似度菜的原因。
听完了夏蕙的描述,再听吕正宇和五个青年厨师的对经过叙述。
真的是让靖明羽和在场学徒们都很惊讶。
本来他们都觉得已经高估了冯状元。
现在看来,他们还是有些低估了冯状元的。
人家能把一道菜过程完全拆解开。
然后分别让人可以一步一步去完成流程。
从而保证了菜的出品质量。
这种标准化,可能是大多数酒楼也办不到的。
冯正明和杨斌走出店里,师兄弟俩单独聊起一些接下来进京的事情。
杨斌:“老五在京里似乎也经营的很好,我们这次过去,应该也就是走个过场,看一看?”
冯正明:“差不多,走过场看看,顺便还要把那些小店都整顿一下。”
杨斌奇怪:“小店出问题了?”
冯正明:“那倒没有,不过小店都在景点附近,还是要时不时给他们紧一紧,不能让景点的游客吃出问题。”
杨斌点头认同:“还真是,景点的小店确实要保证食品安全。”
然后冯正明开口问:“之后三哥你是回泉城?还是要跟我去沪城?”
杨斌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笑:“我还是回去,年轻人几乎都被你调出来,总要有人负责把新人培养出来顶上不是?”
冯正明看向三师兄,一脸诚恳地再次向三师兄表达感谢。
“谢谢你三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