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出省内销

 卓寻雁这姑娘和小弟是一批来的知青,乔茗茗对这姑娘的印象不深,只知道她生活过得贼好。

 因为有好多包裹!

 他们才来这里多久啊,村里人就说这姑娘平均下来每个月要拿两次包裹。

 而且包裹每次都鼓鼓囊囊的!

 不需要多说,村里所有人都能猜出来她家中条件应该不错。

 乔茗茗感叹着往人群中走,心说老爹是供销社主任,她少啥也不会少这些吃的穿的。

 卓寻雁找乔茗茗说完后,就乐乐呵呵的回知青院了。

 她这人不笨,在这里这么些日子,早看出来乔茗茗夫妻的生活和其他地方的下放人员的生活有多不同。

 他们和当地人处得格外好些,包括那两位老大夫夫妻也是,这说明了其中根源是在当地人的身上。

 也就只有当地人足够包容,离运动很远,更没什么坏心思,才能让他们生活得不错。

 卓寻雁前段时间考虑许久,自己还不晓得要在这里生活多少年呢,和当地人关系处好这件事就非常必要。

 可她这人一没有乔茗茗夫妻这么有本事,二没有杨大夫的卓越医术,下地干活方面更是比不过项琪这批老知青。

 最最可怕的是她吃不了苦。

 跟她同批来的知青中,孟登达体力不错,粗通木工,还没下两天地呢,活就干得有模有样常被村里人夸。

 而王红英因为找村里人借粮的事儿,和村里人熟了起来。

 她这段时间为了还粮食平常吃饭就特别节省,前段时间红薯没成熟她就顿顿吃土豆,吃得胀气烧心都不带停的。

 村里人见她如此,便感叹着红英姑娘这有骨气够硬气,不少人家都不缺那半碗米,让她别还了她还坚持要还。

 乔为家呢?

 他会干活,会说话,会到处上山找野果子和村里小孩儿打成一片。他嘴甜特甜,甜得村里人都特别爱拉他去坐着说说话。

 他姐姐还是乔茗茗,这事儿姐弟俩虽没对外说,但旁人都能猜到。

 乔茗茗的小孩儿喊过他小舅,这哪里还能不清楚呢。

 除了他自身外,爱屋及乌这层关系再叠加上去,他在村中自然如鱼得水。

 所以只有她,她不会干活!还不爱干活!她吃不了苦!嘴更不够甜!

 卓寻雁午夜梦回时一清点,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半点优势!

 清醒了,泪目了。

 ……她也想甜来着,可是这么久了她连当地的本地话都没学会,这怎么甜嘛。

 还有啊,来这儿那天走上十几公里路就把她累得够呛也吓得够呛了,结果还要沤肥,她怎么能不吐嘛。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再寻出路了。

 她听说了山柚油,也尝过山柚油,她觉得这味道还不错,就写信去跟家里说了这件事。

 正巧她爸也是要经常采购的,她不说首都所有供销社都没有山柚油这么绝对的话,反正她是没见过哪个供销社里有山柚油,那么试试又何妨呢。

 利人利己,一举两得!

 她真是个天才!

 卓寻雁回到知青院,正巧碰上乔小弟从里头走出来。她忽然道:“乔为家!”

 乔小弟站定:“咋啦?”

 卓寻雁左看右看,偷偷走到角落冲他招招手:“过来说话。”

 乔小弟:“……”

 不是啊,他们的关系……是有什么入不得别人耳的话要说吗?

 “啧,快点快点!”

 卓寻雁着急直招手,等下大家就要分完鱼回来了!

 乔小弟踌躇片刻,挠挠头还是走过去:“什么事儿?”

 卓寻雁小声说:“我刚刚去水塘边找你姐了。”

 “……哦。”

 “我跟你姐说我爸愿意采购咱们这里的山柚油!”

 乔小弟本来还懵着,听到这话顿时精神起来,目光灼灼:“我记得你也是首都的。”

 话音刚落,卓寻雁的脸顿时耷拉下来。

 可恶啊,他们同是首都来的,她都记得他却不记得!

 这事儿她暂且放过,心里哼两声继续道:“这样的话肯定得有人走一趟对不对,你说说除了咱们还有谁!”

 乔为家的姐姐姐夫是不可能的,他们行动受限。

 村里人倒是可以,但有他们两个首都土生土长的知青在,就显得没那么合适了!

 这局面,舍我其谁啊!

 两个人都瞬间get到了其中的关窍,忍不住笑出声来。

 —

 另一边,水塘。

 “一二三,一二三……”

 水塘中有人在撒网,随着网落网起,一大波的鱼随之上岸。

 夕阳之下,水面金光粼粼。

 鱼在网中跳跃翻转之时,溅起的水花都令人为之欣喜。

 众人齐聚在水塘边,而周队长则站在最前端指挥着。

 捞完后先是称重,称重完后把要上交的那部分给搬到早就在一边等着的拖拉机上。

 紧接着,又要转移阵地到田里去。

 “队长,不先分鱼吗?”有人着急。

 周队长:“咋的,田里的鱼你是不要啦?”

 田里的鱼怎么抓呢?

 先移开禾蔸,再挖鱼沟,然后放上一两天的水。

 这两项工作在前两天已经完成,鱼也沿着鱼沟流到了鱼溜。

 如今,基本上所有的鱼都在鱼沟和鱼溜中了,正是下网的好时机。

 只见就是田里有人拿着抄网,从鱼沟中把鱼赶到大网之中。

 “娘嘞,这鱼可不少啊!”

 随着一尾尾的稻田鱼进入大网,数目着实让围观的村民们很是震惊。

 “得有一百来斤吧!”

 “我瞧着也是,真是没想到田里也能养出这么多来。”

 “如果多养几亩田,咱们还不得这一整年都不缺鱼吃!”

 “哎养少了养少了……”

 田埂边顿时议论纷纷极其嘈杂,好些光膀子的汉子们拽着网兜上来,把鱼通通倒入一个大木桶中。

 待到太阳彻底下山,唯有余晖贡献着最后几分亮度时,两亩水田的稻花鱼终于在人们的齐心协力中捕捞完毕。

 捕捞完后就要称重了,众人都很期待这一刻。

 “我琢磨着一亩平均应该有五十多公斤。”

 “不止不止,少说有六十公斤。”

 众人七嘴八舌的猜测,等数量出来的那一刻皆忍不住瞪起了眼。

 “多少?”

 有人破了声。

 “一共一百三十八公斤!”

 “公斤?”

 “对,公斤!”

 顿时间,人群里响起了感叹声。

 138公斤,那就是276斤!

 这是个小数目吗?当然不是两亩地就能收获276斤的鱼,那么三亩五亩十亩呢!

 有几个老人激动的眼睛都红了,这鱼肥美啊,不但足以提供他们自己村里人吃,还能拉到收购站去卖!

 “多搞,明年咱们一定要多搞!”

 “宁渝真有本事,怎么他搞这些玩意儿偏偏一下就搞成了!”

 “要我说那种菌菇也可以学起来了,没瞧见人家小乔家里都不缺菇了吗?”

 “苹果家是不是也学着种了,我听凤英婶子说苹果她娘现在见天儿待在家里伺候那一屋的菌菇,长得极好,说是还要拉到县里收购站去看看能不能卖呢。”

 “能啊,我们山上摘的能卖,家里种的和山上摘的也一样,就算是给你压些价格,但总有点钱入账对不对?”

 “真别说,这活儿挺适合苹果她娘,苹果娘不能下地不能干重活,平日拾掇拾掇这个就不错。她过两天会把那些菌菇收下来拉到县里去卖了,咱们先瞧瞧能卖多少钱。”

 “巧了,今天分鱼,我得喊我家阿壮去豆腐坊买块豆腐,今天晚上就吃鱼汤,再加些豆腐和菇,那味道一绝!”

 就在人言籍籍之时,周队长也不禁开怀大笑:“分鱼,大家拿盆拿桶来分鱼!明年咱们多搞几亩,往后年年不缺鱼吃!”

 爬到树上围观的牛愣子笑笑道:“大队长,我们哪里还等你吩咐,你瞧瞧那些爷们儿娘们儿,个个手里都拿着桶等你分呢!”

 “那你这爷们儿呢,杵在树上当鸟人呢!”周队长今日心情好,有心思和牛愣子开几句玩笑话。

 没过多久,村里会计来了,会计是程芸芸她爹,这会儿就坐在一个桌子边,挨个登记着每家每户分鱼的数目。

 其实两亩鱼看着多,分摊到各个家庭里就没多少了。

 宁渝因为做出突出贡献,所以额外多奖励三斤。

 因此。他们一家总共分到五斤鱼。

 暮色四合,夫妻俩一个抱着娃,一个拎着桶,美滋滋地回家。

 今天晚上估计许多人家的伙食里都有鱼,宁渝支使衡衡去买豆腐,打算做个豆腐炖鱼。

 衡衡跟个炮仗似的,拿着钱冲出去。

 没有多久,又端着碗匆匆跑回来。

 “好香好香,大家都吃鱼嘞!”

 这小孩儿眯笑着眼,插着腰深吸一口气:“空气里都是鱼的香味儿呢。”

 是呢,今天晚上的上阳村是炖鱼味、红烧鱼味,菌菇鱼汤味……

 夜晚。

 吃过晚饭,乔茗茗惦记着卓寻雁跟她说的事,便打算去找周队长。

 自从村里马上要换届,而周队长要调去公社后,她是担心着山柚油和山葵的事。

 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周队长虽说是高升,但最能名正言顺管着村里的还是下届大队长。

 乔茗茗不知道下届会是谁,真不知道他有没有周队长这么支持她。

 所以许多事必须在周队长还在任的时候定好,更得把首都这单快快谈妥。

 因为只要山柚油能让村民们看到足够的利益,下届大队长就是不想搞也不行。

 宁渝抱着闺女儿哄她睡觉,站在门口道:“不要让衡衡陪你一起去?”

 乔茗茗边走边摆手:“不用不用,我哪里还要他陪着。”

 今晚的月色依旧明亮,乔茗茗拿着手电筒兴冲冲的出门。

 到达周队长家时,晚归的周队长明显是刚吃完饭。

 “叔儿,有空吗?”乔茗茗问。

 周队长刚想来根饭后烟的,一会儿又把烟塞回烟袋子中:“有空,你有啥事吗?先进来说吧!”

 老周头听到动静从房里出来,优哉游哉地拿把椅子坐在旁边。

 周队长奇怪:“爹你不是要泡脚?”

 “是啊,可你不是没给我端水吗?”老周头吹胡子瞪眼。

 周队长不理他了,转过头问:“啥事?”

 乔茗茗:“好事儿,天大的好事!”

 “具体说说。”

 乔茗茗:“咱们那个知青院里可真是卧虎藏龙,你是不知道啊,卓寻雁那姑娘的爹是供销社主任,也就是说咱们前一阵子真真是在骑驴找马。”

 嚯!

 周队长忽然坐直身体,想想问:“这姑娘我记得是你们首都的?”

 “对,她爹在的供销社家离我家挺远,骑自行车估计得半个小时吧。”

 倒是离乔家还算近,和平胡同就离纱厂家属院三条街,走路走半小时就成。

 周队长明白了:“所以是小卓这姑娘先找上你的吧。”

 要不然乔茗茗不能好端端的去问人家这个事儿啊。

 乔茗茗点点头:“她说她爸那边也有这个意思,问我说货还够不够,我当然说够啦,这么好的机会挤都得挤出来对不对。”

 出省转内销啊!

 多好的操作啊!

 他们这种小县城对大城市来的东西都比较推崇,似乎自带一层滤镜。

 比如说从海市来的奶糖,从首都来的布料等等,大城市的前缀让这些东西更受人欢迎。

 只要他们的山柚油在首都中有售卖,往后不说县里,就是市里也会对他们的山柚油多少增加几分信任。

 乔茗茗充分学习,并且学以致用地把几十年后某些“国际品牌”的操作照搬照抄,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落地实施。

 周队长一听,忙点头。

 皱眉问:“咱们今年那些单子处理完后,确实还剩一批油下来,只是就直接送去给人家?”

 不得派人去谈谈?

 乔茗茗:“当然不是,首都那边估摸着看在他女儿的面子,否则咱们的山柚油或许还入不了人家的眼。”

 全国各地农产品多着,就算你们山柚油比较稀少,可为何偏偏就选上你们这个距离首都这么远的山柚油了呢?

 其中肯定有他姑娘的因素在。

 乔茗茗想了想,说:“叔,这样行不行。咱们开一个价,就是底线价格了,然后让卓寻雁来负责这事儿。”

 反正她爸总不能连女儿也坑,她爸最终的目的估计还是想趁着这个机会,让卓寻雁有回家出差的机会。

 周队长思考片刻,下意识地摸烟:“成,试试就试试。她一个人也不成,就让……”

 他看了乔茗茗几眼,说:“要不让你弟也跟着去呗?”

 为家这孩子跟着他们跑了几回县城,也参与了几回厂里的报价,如今历练得不错,虽说青涩了点,但够机灵啊。

 乔茗茗有这想法,可她不好提。如今周队长先说出来,她自然就欣然同意。

 接着两人又聊了会儿,解决完这件事乔茗茗开着手电筒慢悠悠回家。

 时间嗖一下仿佛过得飞快,转眼间又快到收油茶籽的时节了。

 乔茗茗忽然停下来,望了望满天繁星,心中有些茫然。

 她有时也会怀疑自己,选的路对不对?步子有没有太大啦?

 可回过神来,还是得坚定的往前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