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秦子玉驱逐贾货,汪伦识时务者为俊杰
贾货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似乎在内心挣扎了许久,才终于鼓足勇气开口说道:“那个……嗯,首先呢,我得感谢梁军为贾家追回了如此多的物资啊。这可真是帮了大忙啦!所以呢,老夫我自作主张,决定拿出其中的一成作为酬谢。还希望梁王您能够批准归还剩下的那些东西给贾家哦。”
秦子玉面无表情地看着贾货,他那原本就严肃的面容此刻更是显得冷若冰霜。他故意装出一副矜持的样子,转头看向王猛,然后用一种带着质问口吻的语气问道:“景略啊,关于红木镇贾家是否有委托梁军帮忙代管财货这件事情,你可有了解?”
王猛连忙摇头,他的脸上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然后十分认真地回答道:“回主公,我这边确实没有收到任何相关的报告啊。不过呢,也不排除有前线的将领可能会自作主张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吧,我这就去查一查,看看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贾货一听王猛这么说,心里顿时就慌了神。他急忙插嘴道:“梁王啊,您可千万别误会啊!贾家确实没有委托梁军保管财货啊!这完全就是个误会啊!”
秦子玉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了,他的眉头紧紧皱起,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他强压着心头的火气,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质问道:“既然是误会,那又何来归还贾家物资之说呢?”
贾货被秦子玉这一问,顿时有些语塞。他虽然对秦子玉的威严有所忌惮,但毕竟是个利欲熏心之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将羌人劫掠红木镇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秦子玉叹息一声,说道:“对于贾家所遭遇的一切,我个人深感同情。然而,冤有头,债有主,您老人家还是应当去找羌人索要那些被夺走的物资才是正理。”
贾货却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既然梁军已经从羌人手中夺回了物资,那么无论是从情理上还是道理上来说,这些物资都理应归还给贾家。
“梁王若是打算将这批物资据为己有,老夫有充分的理由怀疑梁军与羌人暗中勾结,联手算计贾家的财产!”贾货情绪激动,口不择言地说道。
秦子玉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转头看向一旁的王猛,问道:“景略,阵亡将士的入土为安仪式是否已经结束了?”
王猛连忙回答道:“回主公,按照您的吩咐,王陵他们应该已经将所有事宜都准备妥当。”
秦子玉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对王猛吩咐道:“如此甚好,你去安排一下,带上这位企图给梁军泼脏水的老头儿,一同前往参加追悼会。”
待追悼会结束之后,秦子玉站在山坡上,望着漫山遍野的新坟,眼神冷冽如冰。他转头看向贾货,声音冰冷地问道:“贾货,你看看这漫山遍野的新坟,可有哪一座是你口中所谓勾结羌人的梁军士兵的坟墓?”
贾货吓得瑟瑟发抖,根本就没有胆量回话。
秦子玉决定不再理睬贾货,他果断地吩咐手下将贾货扔到苍松县城外。然而,王猛却有些担忧地提醒道:“主公,贾家可是红木镇的名门望族啊,如果贾货在外面乱说一通,那我们的名声可就毁了。”
秦子玉听后,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民心的争夺其实很简单。景略,你去把这次战斗的战利品拿出两成来,分发给那些孤寡老人和幼儿。”
王猛恍然大悟,不禁对秦子玉的智谋赞叹不已,他笑着说道:“主公英明啊!这样一来,那些得到好处的老人和孩子们,肯定会自发地为梁军说话,替我们辩解的。”
说干就干,王猛的执行力非常强,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成功地让将近百万的老人和孩子受益。这些人得到了实际的好处,自然对梁军充满了感激之情。
而贾货呢?他原本还指望着靠自己出色的演技能骗过一些人,但可惜的是,他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小伎俩沾沾自喜,就被那无处不在的老幼大军给淹没了。
贾货的悲惨遭遇,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缓冲区大小世家的心头,让他们如梦初醒。
一直以来,这些世家都奉行着所谓的中立计划,以为这样就可以在各方势力之间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这个曾经被视为万无一失的策略,竟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夺命的催命符。
绿竹镇的汪家,作为缓冲区的世家之一,也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家主汪伦心急如焚,立刻召集族老们前来商议,共同探讨家族未来的出路。
在会议上,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人主张继续保持中立,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卷入战争的旋涡,同时还能在各方之间获取利益。然而,汪伦却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
他冷笑一声,说道:“你们难道没有看到贾货的下场吗?他本想通过中立来谋取财富,结果却落得个身败名裂、受尽屈辱的下场!”
汪伦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那些想要继续骑墙的族老们的热情。他们面面相觑,心中都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见此情形,汪伦趁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倒向梁国。他认为,如今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马超虽然是汉人苗裔,但他与羌人勾结,背叛了自己的民族,这种行为注定会失败,而且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
然而,对于汪伦的提议,众族老们却并不买账。他们觉得这样一来,汪家就会彻底得罪其他势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他们决定继续僵持下去,观察局势的发展。
汪伦见状,心中虽然有些无奈,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直言不讳地对众族老们说:“你们不要心存侥幸,马超的行为已经让他失去了人心。而我们汪家若能及时与梁军合作,不仅可以保全身家性命,还有可能在未来的局势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尽管众族老们心中仍然有所不甘,但面对汪伦的强硬态度,他们也不敢公然违抗。最终,汪伦成功地拿到了与梁军合作的批准函。
拿到批准函后,汪伦不敢有丝毫耽搁,连夜赶往苍松县城,去觐见梁国的大王秦子玉。
秦子玉特别允许汪伦参加军事会议。
会议结束后,秦子玉单独召见了汪伦,毫不避讳地对他说:“我可以安排苍松营前往海地驻守,但前提是汪家必须先将承诺的物资送过来。只有当我收到物资时,苍松营才会按时进驻。”
汪伦听闻此言,如蒙大赦,感激涕零地说道:“多谢大王!我这就给家族下达命令!”
由于有了汪家的率先表态,苍松营得以顺利接管绿竹镇,并从各个大小世家那里获得了充足的战争物资。
狄青迅速接手防务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物资。
秦子玉终于开始采取行动了,他巧妙地借助汪伦的投诚,迅速将自己的势力渗透进了缓冲区。
就在同一时刻,北宫仲玉果断地下达了一道命令,让越吉率领他的军队去搜山。然而,尽管他们全力以赴,却始终无法突破绿竹镇那严密得如同铜墙铁壁一般的防线。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地方,霸王军团在项羽的统率下,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浩浩荡荡地进驻了碎石镇。他们一到达目的地,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大兴土木,迅速建立起坚固的永固工事。
而在另一边,梁军则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他们的推进速度虽然不快,但却异常稳健,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在这强大的压力下,大量的羌人被迫逃离家园,踏上流亡之路,其中许多人最终不幸死于途中。
最后,秦子玉带领着他的直属军团进驻了红木镇。一到镇上,他便毫不迟疑地征用了贾家的一处别院,将其改造成了自己的指挥中心,以便更好地指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