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仍是北伐
有人说诸葛恪乃丞相亲侄,虽各为其主但有匡扶天下之志,汉吴只有同仇敌忾,彼此才有喘息之机。
有人却拿丞相当年曾给陆逊写的那封信说事,信中言:“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
这显然是对诸葛恪不信任。
再加之此前荆州之战诸葛恪与孙峻合作,不仅没能阻魏军于大江之上还丢了武昌,最终只能灰溜溜地逃回建业。
这样的军事能力很难令人信服。
当然这些都是说辞,最核心的还是益州本地士族不愿对外用兵罢了。
一会儿打这里,一会儿打那里,累不累?
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好吗?
朝堂争论了数日,始终没个结果,直到陈祗收到了姜维的第二封上疏,这才一早动身进宫向刘禅汇报。
进了宫城,途径尚书台时遇到刚来上值的尚书仆射董厥。
董厥上前拜礼,开口问道:“令君何往?”
“我正要进宫面见陛下。”陈祗停下脚步。
董厥眉头一扬,“卫将军可已有决意?”
“嗯。”陈祗道:“不过卫将军不打算攻荆州,而是凉州。”
“凉州?”董厥不解,“此番东吴邀我攻击逆魏,缘何还是北伐凉州?逆魏国力日盛,单凭一国之力恐独木难支啊。”
“话虽如此,但合攻荆州也并非想象的那般。”
“令君此话何意?”
“卫将军言,汉吴合攻荆州看似一体,实则汉攻西陵、吴攻武昌无法形成真正的合力,实际上仍是各自为战。大江沿岸皆是坚城,魏军只须坚守城池等襄阳、许昌援军至,便可轻易解围。”
董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既然卫将军已有决意,那便如此吧。”
陈祗没再多言,继续往宫内走去。
刘禅此刻正在逗蛐蛐,如今的他听得通传压根不紧张了,陈祗即便见了也只会道一句“陛下好雅兴”。
现在回想下来,以前过得那都是什么日子,他发现自己愈发讨厌董允那厮,尽管他死好些年了。
“陈卿,何事啊?”余光扫见来人,刘禅头也不抬,手里拿着根柳条在蛐蛐罐里戳来弄去。
“禀陛下,卫将军上疏请伐凉州。”陈祗拱手言道。
“凉州?”刘禅眼中闪过一分诧异,停下手中动作,将蛐蛐罐的盖子合上。
“前些日子不是说东吴遣使而来,邀请共伐荆州,怎么?”
陈祗将姜维的想法向刘禅陈述了一番。
刘禅觉得有理,老实说攻荆州这事,他打心底是犯怵的。
依稀记得二十多年前,先帝带着五万精锐浩浩荡荡出川伐吴,那一阵子自己在成都过得好不自在。
结果突然有一天,有人哭着跑来叫他赶往白帝城,说先帝快不行了。
“也好。”刘禅长叹一声。
宗预、邓芝年纪都不小了,尤其是邓芝都快八十岁了,镇守一方保境安民还行,让人家领兵东征实在是强人所难。
“汉中军务朕可全权交给卫将军,叫他相机行事吧。”
“是。”陈祗拱手离去。他走出内殿没多久,身后却是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陈令君留步。”
陈祗回头看去,正是黄皓。
“黄门令。”面对这面目可憎的老宦官,陈祗丝毫没有大汉士人之风,竟是恭敬一礼。
黄皓咧嘴笑了起来,拂尘搭在臂弯:“令君如今独揽尚书台,风光无量,可喜可贺啊。”
陈祗心中厌恶,却还是面带笑容道:“还是多亏了您在陛下前为我美言。”
“哎~”黄皓抬手按着陈祗小臂,“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咳咳。”寒暄两句,黄皓四下看了看,清了清嗓子,“令君,有件事不知当不当讲?”
“但说无妨。”
所谓互为表里正是如此,既然从黄皓这得了好处,陈祗就不可过河拆桥,毕竟这厮离陛下太近了,若是刚上位就决裂,怕不是对方一句谗言自己就要遭殃。
黄皓道:“我听说荆州魏军最近蠢蠢欲动,战船时不时就开到夔门附近,意图不轨。”
“永安督宗老将军年事已高,然永安乃益州门户.....”
话到此处,陈祗便都明白了,他打断黄皓:“黄门令的意思是调宗征西回朝?”
“我这也是为大汉江山社稷考虑。”说这话时,黄皓脸不红,心不跳。
陈祗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朝中有不少人通过贿赂黄皓谋官,其中就有刚刚调任永安协防的右将军阎宇。
以前董允在世时尚能压制黄皓、规劝天子,可在董允死后,费祎久不在成都,黄皓间接决定了不少人的仕途。
现在费祎死了,黄皓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陈祗心中是有底线的,看着黄皓似笑非笑的表情,忍住了骂人的冲动,用委婉的语气说道:
“阎文平刚调去永安不久,初来乍到尚不熟悉巴东军务,恐怕卫将军不会答应。”
陈祗这话有些巧妙,直接把锅甩给了姜维。
要知道姜维如今是汉国唯一一位重号将军兼录尚书事的人,可谓是军界第一人。
理论上,国家事务尤其是军务都要送到汉中让姜维过目。
闻言,黄皓肉眼可见地脸色一沉。
见状陈祗赶忙道:“此事不急,待我给卫将军书信一封,陈述利弊。”
“那便有劳令君。”黄皓心中不悦,知道陈祗只是搪塞他而已,但如今他不能跟对方翻脸,此事只能暂且作罢。
............
汉中,南郑。
“吴使走了吗?”府堂内,主位上的姜维余光扫见李密走了进来,抬起头来问道。
“昨日已经启程。”李密拱手答道。
“此去建业恐要一月有余。”姜维叹了口气,“罢了,只要诸葛恪有进取之志,汉吴东西响应,一样可以分散魏国的军力。”
“卫将军!”
这时,参军来忠疾步入内。
“陇西、南安、金城、西平诸羌同意联合叛魏,邀我军前去接应!”
姜维腾得一下从席位上站起,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