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改变,只需一个契机

第1章改变,只需一个契机

北汉皇宫太和殿内灯火辉煌。

刘灭周稳坐龙椅,龙案前站了十几个文武大臣!这些都是主要内阁成员。

“皇上,大辽派来的使者已经到了。”门外进来一个年轻太监躬身道。

“宣他们进来。”刘灭周淡淡地道。他身后站着一个蟒袍太监。他姓周。

那一夜刘灭周夜闯皇宫,他押宝刘灭周。他押对了,所以今天他如愿以偿,穿上了那套梦寐以求的蟒袍,成了大汉皇宫的总管太监!

“夏州李德明刚才又来求见!皇上,他已经连续求见三天了……”那年轻太监又说了一句。

“你拿他的银子了?”刘灭周说得很随意,但整个大殿瞬间杀气弥漫,众人如坠冰窖!

那年轻太监吓得立刻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惊恐万分颤声道:“皇上!奴才没拿他们的银子!皇上就是借奴才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收他们的好处啊!”

刘灭周眯眼成线,目光如刀!

“既然没拿好处,那你为什么替他们说话?我故意晾了他们两天,你看不下去了?”

“奴才不敢!奴才只是想提醒皇上,要想对抗大宋的洛阳虎,夏州的铁鹞子正合适!”

“什么是铁鹞子?”刘灭周来了兴趣!

“回皇上,铁鹞子又称铁鹞军。是夏州党项的骑兵!一般由党项羌贵族豪酋子弟和亲信组成!骑良马,着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于马上,虽死不坠于地!”

“虽死不坠于地?”刘灭周身子后仰,脸上露出了深思,很久,冒出了一句:“不错!”

那太监立刻擦了擦汗,暗自长吁一口气,心道:小命总算保住了!

刘灭周侧首道:“周公公,你去宣辽国使臣进殿。”

周公公立刻躬身回道:“是!”后退三步,转身出殿。

众大臣面面相觑,但都不吭声。

不过他们心里各怀心思。

多数人觉得刘灭周逼迫刘继元退位得罪了大辽太后,所以派使臣前来兴师问罪!

少数人认为,大辽太后只是来敲打刘灭周的,肯定会提醒刘灭周岁贡不能少,同时不得轻举妄动云云。

刘灭周看着跪着的太监,淡淡地道:“你去把李德明请进来。”

那太监立刻磕了个头,“遵旨!”然后起身、后退三步、转身离去,一气呵成!

过了片刻,只听周公公的声音在殿外响起:“大辽钦差阿布罗觐见大汉皇帝!”

殿门外走进四人,三个契丹人,外加一个周公公。

当先那人虎背熊腰,一脸虬髯,长相甚至威猛!

身披绛紫貂裘大氅,玄色锦缎交领袍服上以银丝绣着盘踞山林的雪豹纹样。腰间束九环蹀躞革带,悬挂错金狼首符节随步伐铮然作响。

披风下露出半截玄铁护腕,甲片纹路似冰裂纹瓷器般细密。

腰间悬挂一柄带鞘弯刀,刀鞘上镶满了各色宝石,说明这人身份不一般。

他身边两人一看就是随从。长相也是粗犷彪悍,满脸虬髯,看着北汉的官员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

阿布罗见到刘灭周只是抱了抱拳,便说道:“我奉萧太后旨意,特来问皇上几句话。”

刘灭周眼睛一直盯着阿布罗,他明显能感觉到阿布罗目空一切,看不起这一屋子所有人,但对他还相对客气。

但他明白,这客气显然不是因为他刘灭周,十有八九是来自萧太后!

自石敬瑭向契丹称儿皇帝之后,中原的皇帝没一个能被契丹看得起的,尤其是依附契丹的北汉,更是卑微到了尘埃!

随便一个辽国使臣来了,北汉皇帝都得向使臣下跪!

别人不能带刀上朝,契丹人随便带刀进宫!这就是特权!

这个阿布罗虽然看起来牛气冲天,却没有让自己下跪,反而冲自己抱了抱拳,这已经够给面子的了。

但这面子肯定不是因为自己才给的!

因为阿布罗根本不认识自己!

能让他对自己客气的,除了萧太后还能有谁?就连萧胜男的话估计都不好使!

“阿布罗,你知道我是谁吗?”

阿布罗道:“我知道!你是凤九霄的朋友!”

刘灭周立刻笑了,轻敲桌面,“那就好办了,有什么话你们直说,周公公,赐座。”他看了一眼文武大臣,“你们也坐。”

众臣各自找到角落找了座位坐下,周公公则搬了一把椅子放在案几外侧,和刘灭周隔着龙案面对面。

两个契丹随从立即识趣地也到了墙角找了椅子坐下。

周公公站在刘灭周身后,随时听候差遣。

刘灭周道:“太后有什么话你说吧。”

“太后想确认一下,陛下现在的所作所为,凤九霄凤公子知道吗?”

“知道!”

“第二个问题,陛下拿下大汉皇位,是想攻打宋国,还是想攻打辽国?”

旁边的大臣有的已经坐不住了!

萧太后竟然问得这么直接,看来已经动怒了!万一铁骑南下,北汉可就完了!

刘灭周淡淡地道:“我……朕不会攻打契丹的!整个北汉的军队有大量的契丹军官,朕让他们进攻契丹,这不是自掘坟墓吗?”

“那就是说陛下要攻打宋国?”

“可以这么理解,但朕真正的目标只是赵光义!只要大宋能将赵光义交出来,我绝对不犯大宋一寸山河!”

“原来是私怨!第三个问题,太后问,陛下占了北汉的皇位,是否想改变与契丹之间的契约!”

“我说了,我占北汉皇位只有一个目的!至于以前北汉与契丹之间签过什么契约我一概不知,该怎么履行就怎么履行!”

“好!”

“对了,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请问!”

“是不是我的每一种回答,太后都有一个对方的旨意?”

“不错!陛下如果有意攻打我大辽,那我今晚就让大军封锁太原!同时煽动城中的士兵围攻皇宫!陛下不信我们的实力?”

“我当然相信!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城中的军队里不少军官都是你们辽人,让他们反我,其实就是你们一句话的事!刘继元虽是皇帝,但他根本指挥不动军队!”

“陛下英明!太后说了,如果陛下的矛头是指向大宋的,那双方的盟约依然有效!”

刘灭周立刻笑了,这分明是萧太后送给他的一份大礼啊!

他微笑道:“太后不是有生之年绝不南侵吗?怎么又会同意派兵支援北汉?这不是违背誓言了吗?”

阿布罗一脸肃然:“太后并没有违背誓言!她没有下令南侵,她只是按咱们之间的盟约履行义务,派兵保护北汉不受攻击!违约在先的是宋帝,是他要起兵北伐的!”

刘灭周道:“可是宋帝北伐的是太原啊,并不是辽国啊,严格说来,他也没有违誓啊!”

阿布罗突然笑了,“我知道陛下想让我们师出有名,你放心,虽然宋帝没有进攻大辽,但大辽与北汉之间是有盟约的,任何一方受到攻击,另外一方就得无条件支援!所以,我大辽是被迫迎战!”

刘灭周摇了摇头,感慨道:“有句话咋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朕若主动出击大宋,汉军师出无名,战力必然发挥不出多少,战则必败,而且还要落下个不顾百姓死活、昏庸残暴的骂名!现在好了,大宋是侵略一方,我们是反抗侵略一方,我们是正义的!呵呵!”

阿布罗眉头一皱:“太后说了,之所以立誓有生之年不南侵,是因为她知道,一旦南侵大宋,天下必是血流成河、十室九空之惨状,这不是她想看到的,不论是宋人还是辽人,最后死的都是老百姓!”

刘灭周亦是眉头一皱,“阁下是在指责朕没有怜悯之心?”

阿布罗道:“不敢!”但他那不屑的眼神已经暴露了他的心声!

刘灭周一点都不生气!

生气能解决什么问题?

他反而笑了笑,“不知太后能提供什么帮助?”

阿布罗道:“三万契丹铁骑!”

刘灭周目光闪烁,霍然站起,“替朕谢谢萧太后!”

阿布罗也站了起来,“一定!”

“若没有其他事情,你可以退下了。”

“好!”

阿布罗扭头就走,两个随从立刻跟了出去。

到了殿外,随从耶鲁斡说道:“将军,你为何对那个儿皇帝那般客气?”

阿布罗眉毛一扬,淡淡地道:“他可不是儿皇帝!你不认识他了?”

耶鲁斡摇头,“没有印象了。”

阿布罗摇头,嘴角一撇,“刘灭周啊,凤九霄的兄弟啊!”

耶鲁斡哦了一声,“他是凤公子的兄弟啊!我只记得有个庞十五。”他接着叹了口气:“可惜胜男公主对姓凤的一往情深……”

阿布罗立刻眉头一紧,厉声道:“你在胡说什么?”

耶鲁斡立刻神情一紧,脑袋耷拉下来:“对不起将军,我错了!”

阿布罗眼睛锐利如刀,“胜男公主很有可能要成为大辽皇帝了,你们的嘴最好严一些!”

耶鲁斡和另一个随从阿其那同时肃然道:“是!”

萧太后已经不止一次放出风来,有意让胜男公主接任皇位,现在正是试探各方反应的关键时刻,支持派和反对派都在积极“备战”!

耶律氏皇族与萧氏后族都在观望,但麾下的各个贵族派系却都在磨刀霍霍!

底层百姓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能让自己吃饱饭,谁当皇帝无所谓。

唯有他们这些夹在中间的军官们倍受煎熬!

他们面临着选边站的难题!

一旦站错队,等待他们的就是万劫不复!

他们不想站队,可套在他们身上的荣华富贵让他们不舍离开,曾经发过的效忠誓言让他们又不敢离开!

阿其那这时硬着头皮道:“大哥!你支持胜男公主吗?”

这一声大哥,让阿布罗紧绷的脸略微松驰一些。在外人面前,他是将军,他俩是他的随从,但私底下,多年的出生入死早让他们情同手足!

“我的命是太后救的,你说呢?”

“明白了!”

三人在夜色中离开了北汉皇宫。

今夜他们收获不小。

至少知道了北汉政变的来龙去脉!

太后的意思很直白,大宋北伐汉境,正好也是一个契机,就让那些好战派试试宋军的战力!

如果他们打赢了,可以重赏!反正根据掌握的情报,宋军的实力远胜大周时期,所以辽军就算打赢了也是惨胜,多赏赐点安慰一下他们受伤的心灵也是应该的!

如果打输了,呵呵,对不起,宋军给了你第一重打击,本太后将给你第二重打击!追责,追责,还是特么的追责!

如今朝中所谓的好战派,也称南征派,其实就是太后的反对派!

太后不反对南征,因为毕竟辽东是苦寒之地,改善百姓的生存环境是国主当仁不让的责任!

但时机不对的话,冒然南征只会无谓的送人头,增加辽国百姓的负担,实属下策。最好是休养生息,厉兵秣马,积蓄十五年到二十年的国力,才有可能一举荡平中原!

现在的南征派其实目光短浅,若皇权落在他们手上,大军南下,后勤吃紧,攻势根本无法持久,再加上战线过长,极易被人截断后路导致全军覆没!

阿布罗读过《孙子兵法》,也和高丽、大周甚至吐蕃都打过几场硬仗,所以他对战争的认知要远远比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们更为深刻!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太后必定也深知其理,所以才没有轻启战端!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如今大辽主弱臣强,太后正专心扫除异己,稳固幼主帝位,哪有精力照顾到“民与上同意”?民心不稳,如何用命?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阿布罗脑海里浮现过几段《孙子兵法》后说道:“攘外必先安内!”

阿其纳和耶鲁斡道同时一怔,两人同时看向阿布罗。

这时三人已到了宫门,禁卫军见是辽国使臣立刻将长戟缩至胸前,垂直拄地,目视前方,将通道让了出来。

阿布罗走到离开宫门五丈之后才开口,这个距离那些汉军肯定听不到了。

“大辽内部声音一天不统一,就一天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阿其纳道:“我听说太后已经把朝政大权抓到手里了,反对的声音只剩下军队一方了!”

阿布罗道:“虽然耶律家掌控的军队不少,但太后也掌握了不少,就看下一步太后能否占上风了!”

“如今上将军韩德让已经支持太后了,其余的大将军估计也动摇了!”

“不错!也许只需一个契机,这一切就能改变!”

“大宋攻汉,就是契机!”

??感谢渝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