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你好,1963!

    何雨柱又一次的被鞭炮炸醒了,这群熊孩子精力还真旺盛,他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自己在百货商店买的中山装,会的的显得很庄重。

    穿新衣也是春节的习俗,以前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很多人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平时都不做新衣服的,因此春节过年可以奢侈一把,享受这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过年穿新衣,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联,表示对新的一年的庆贺。

    此外这个穿新衣还是辟邪的,它是驱邪降吉祥这样一个寓意在里边。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到这个新年的时候,都得在过年穿新衣。

    何雨柱也不是没事干,他今天还得敬神呢,作为何家的一家之主,这种事当然要他来干,不过在敬神之前还得响开门炮。

    放开门炮还有讲究:“开门炮”放得越高、越响越好,越早越好,要求三发都响。

    “开门炮”放得越高越响越好,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

    在放的过程中不能断响,否则不吉利。若是“呲、呲、呲”的 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据说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做什么事都会顺利, 如意, 发财, 农民会五谷丰登。

    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词:“开大门, 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若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 喜气洋洋。

    “开门炮”还要求三发必须响,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有 手腕那么粗)只放三发,但要“带四放三”。

    随着“嗤”地一溜火花,噼里啪啦的小鞭炮满地欢跳,硕大的炮竹满载着人们的祝福和希望,“通”地冲向蓝天,又“啪”地撒下一片繁花。

    何雨水可是放炮的主力,她性格活泼,简单来说就是虎,完全像个男孩子。鞭炮齐鸣,炮仗清脆,一群孩子高兴地跳脚,鞭炮响完后,呼啦一群冲向鞭炮花,那里会有没有燃烧的鞭炮,孩子们不会放过一个。

    “哈哈,我捡到了。”

    “我这也有,又有一个。”

    一群孩子高兴的呼喊,大人们看着高兴的孩子也会心一笑,自己这么努力就是为了孩子过个高兴年。

    棒梗也在人群里捡鞭炮,他运气不好,只捡到了两个,而小当捡到五个,他一把夺过小当的鞭炮,乐呵呵地放了起来,小当哭了回了家。

    棒梗不屑地说:“爱哭鬼,就不给你玩,都是我的,略略略。”

    棒梗几下放完了鞭炮,看着其他人还有,就像抢别人的鞭炮,其他孩子哪里会惯着他,一把推开他,一群人围着棒梗,拿鞭炮炸他,棒梗吓得哭了起来,开始喊奶奶。

    贾张氏听到自己孙子的声音,立马跑出来,看到一群小孩子围着自己孙子,跑过去推开人群抱住棒梗,“你们这些混账玩意儿,没家教的东西,干嘛欺负我们家棒梗。”

    小孩子看到大人来了,一溜烟儿的跑了,贾张氏根本追不上孩子们,只好骂骂咧咧地带着棒梗回了家。

    何雨柱回了家就开始敬神,按照传统来说,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中堂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

    六神分别是:灶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祇,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何雨柱当然没拜这么多,他就是拜了灶王爷,土地神,财神爷,他也是觉得麻烦。

    何雨柱和雨水吃了点昨天晚上的隔年饭,准备一会出门拜年。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没得何雨柱出门呢,院里的人就开始给何雨柱拜年了,他今年可是当了主任,现在大院的人可不敢把他当作一般人。

    何雨柱也没有怯场,拿出瓜子糖果来招待,每家的孩子都发了红包,当然钱不是很多,关系好的、熟悉的、在轧钢厂上班的邻居就给五分钱,平时关系不好的就给一分钱红包,有人欢喜有人恨。

    后院棉花厂的张大平时和何雨柱关系平淡,他妈回家后看到何雨柱只给了孩子一分钱,不满意地说:“都是这么大的主任了,还这么小气,才一分钱。”

    张大是个老实人,他也知道自己以前和何雨柱关系不好,“妈,也不能这么说,我以前就和人家关系一般,人家能给咱兵儿红包就够好的了,咱不能这么说,传出去会得罪人的。”

    何雨柱打发走了院里的小孩,刚准备去给老太太拜年,二大爷提着两瓶酒上门了,何雨柱连忙起身迎接,“二大爷,您老怎么来了,我还说准备给你拜年去呢。”

    二大爷谄媚道:“柱子你现在是主任了,我哪还敢让你给我拜年呢,这不我就来给你拜年了。”

    “二大爷,这可不合适,厂子里是厂子事,大院里是大院,不能混为一谈,大院里我当然得听您老三位的。”

    二大爷听到这话更高兴了,拉着何雨柱说起了家常。半天后二大爷高兴的回了家。

    何雨柱立马带着雨水去给老太太拜了年,当然一大爷和三大爷家也不例外,不能坏了规矩。

    等到何雨柱把四合院走了一圈后,回到家已经中午了,何雨柱和何雨水也没什么胃口,随便吃了点点心,垫吧了两口。

    秦淮如下午带着棒梗和小当来给何雨柱拜了年,何雨柱也没有厚此薄彼,给了三个红包,每个红包里面一分钱。

    贾张氏拆开红包看到里面只有一分钱,顿时不乐意了,“该死的傻柱,真是越有钱人越小气,就给一分钱够干嘛用的,混账玩意,不知道我贾家困难嘛,都不知道多给点。

    以后肯定娶不到媳妇,是个绝户的命,该死的玩意,亏我们家还给他去拜年,他个不懂礼数的玩意儿,连贾家门都不登,不给我拜年。

    还会院里其他人也都是些混账玩意儿,都不来贾家拜年,看到傻柱当了主任就赶着去巴结。棒梗你记住这个大院每一个好人,以后你出息了一定给奶奶出气,要他们好看。”

    棒梗想着自己被一群孩子们欺负,没人来棒自己,心里也恨死了大院的人,听到奶奶的话,立马点头发誓,“奶奶你放心,我保证以后不会放过他们的,他们还欺负我,用鞭炮炸我,我不会放过他们的。”棒梗咬牙切齿。

    贾张氏满意的看着棒梗,还得是自己的乖孙儿,不亏是贾家的种,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的,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东西们后悔,没有早巴结自己。

    贾张氏做着美梦,口水都快流了出来,她却不好好想想,棒梗在学校里学习不上心,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最好的成绩也只是倒数第二名,每天调皮捣蛋确是学校第一名,这样的人还怎么能出人头地呢。

    棒梗看着奶奶流口水,嫌弃的走开了,这个奶奶还真不给他长脸。

    何雨柱把自家的灯笼挂在了屋檐下,其实昨天就应该挂的,但是他忙着忘记了。

    春节挂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关于春节挂灯笼有这样的传说。大年三十众神都归位,只有姜子牙没有地方可去,而百姓们见他可怜,于是就在高杆头点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点灯笼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