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怀虚宗二斤墨水

第五百六十六章 到了后山村

官道上。

  陆宁听到红仙子的声音,他回头看去,“佛珠?”陆宁困惑,把佛珠接过。  红仙子说的没错,这串佛珠就是悦来客栈掌柜送给自己的那串,珠上的纹路一模一样,神识微放,还能感到珠上带着掌柜残留下的一点气息。  这串佛珠当初自己明明是挂在了墙上,怎么会在这里?  “在哪里发现的?”陆宁问向红仙子。  “我在给老婆婆拿果子时,她想把背包和纸包放在长椅下,她的手碰到了椅子下的佛珠。”红仙子说道。  “应该是伙计把它放到车里的吧?当时我们可能都没注意。”看到红仙子十分好奇的样子,陆宁解释道。  “不对啊!我在打扫灰尘时,并没有见到它啊!”红仙子说道。  “没注意罢了。”陆宁一副平平常常的样子。  “这串佛珠怎么办?现在离京城已经很远了!”红仙子有些犯难。  二人虽然都可以飞行,但这串佛珠并非宝物,也不值钱,似乎没有必要那么做。  “这佛珠啊,只有信佛的人才好佩戴,而佛又讲个缘字,这样吧。”陆宁对着车厢内大声问道:“老婆婆,你信佛吗?”  “我不信佛,我信土地。”老婆婆回答道。  “信土地?”红仙子诧异。  “就是乡村小庙里供奉的那个,传说可保五谷丰登。”陆宁解释道。  他突然手一甩,佛珠平稳地飞落到路边的一颗小树的枝头上。  “陆宁,你这是……”  “云红,这大道上人来人往的,肯定有信佛之人,佛珠挂在这么显眼的地方,他们路过时很容易看到,信佛人得佛物,正好!”陆宁说道。  红仙子回到车厢内,这时老婆婆又开口道:“后生,前面三十里有个叉路口,沿右侧小路走。”  “知道了老婆婆!”陆宁回应了一声,继续赶车前行。  到了叉路口,经老婆婆确认,陆宁赶着马车下了正道。  这是一条崎岖的小路,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  陆宁怕颠了老婆婆的腰,所以马车走的并不快,仅相当一个人正常走路的速度。  这条路的两侧都是露着石头的小山,上面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棵不成材的树,没有可耕种的土地,也看不到人家。  “真是难为这位老婆婆了,一个人,要走这么难行的路。”陆宁一叹。  两个多时辰过去了,路更加地难行,看到天色将晚,陆宁大声问道:“老婆婆,还有多远到后山村啊?”  “不远了,再走一半!”老婆婆回答道。  “云红,老婆婆,我们在此升火做饭如何?”  “好啊!陆宁,你去做吧,我陪婆婆聊天。”红仙子回答。  陆宁把马车停下,来到路边的一处平地上,取出储物袋内的锅碗、碳、肉、菜、调料等物,开始埋锅造饭。  他从红仙子与老婆婆的交谈中得知,老婆婆去镇上是为了给她的孙子抓药看病。  孙子是她唯一的亲人,自从采山货时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后,就一直卧床不起,近日又受了风寒,更是雪上加霜。  后山村总共就有十多户人家,但村里的人都很善良。  老婆婆的孙子受伤之后,村里的人主动地帮她种地收地,老婆婆和她的孙子因此才没断过口粮。  可是,给孙子买药是个大负担,自家的钱肯定不够,村里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帮助过他们一些。  可实际上他们都很贫穷。  这次孙子病重,村里的人又给老婆婆集了一些银子,并提出第二天让人去镇上买药。  老婆婆对此实在过意不去,不想再给村里的人添麻烦,第二天早早地,她就起床给孙子准备好了够三天吃的干粮和水,摆在他的身边,自己带上干粮等物就来到了镇上买药。  当红仙子问到,她一个人要走这么远的路,天黑了怎么办时,老婆婆毫不在意的说,天这么暖和,住在外面是一样的,找个平整的石面一躺,这一宿也就过去了。  陆宁听出,红仙子被深深地感动了,她不断地安慰着老婆婆,告诉她,她孙子的病一定会好的。  “饭好了!可以吃了!”把做好的饭菜和碗筷摆好,取出三个小凳子放在小桌边,等到饭菜热气散一散后,他喊了一声。  “好香啊!”老婆婆被红仙子抱出来后,老远就闻到了香味。  “老婆婆,香你就多吃点!”红仙子扶着老婆婆走来,到了小桌旁坐下。  “是啊老婆婆,你就多吃一点,不要客气!”陆宁拿起一个碗向里夹了些青菜和几块炖的很烂的瘦肉,端给老婆婆。  “够了够了!真香!”看老婆婆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但她没有抵挡住菜香味的诱惑,她大口地吃了起来。  “云红,你也动动筷子,来,先尝尝这道炖菜,看看可不可口?”陆宁夹着带有肉汁的一片翠绿的菜叶,放入到红仙子的碗中。  “云红,你怎么不吃呢?”陆宁见红仙子在看着老婆婆,他问道,也把目光转向了老婆婆。  “老婆婆,你慢点吃。”他看到,这么一会功夫,老婆婆的碗就已经要见底了,老婆婆把那几

块肉留在最后,一块一块地吃着。

  “婆婆你慢慢吃,还有很多!”红仙子待老婆婆吃完后,拿起碗开始夹菜,知道老婆婆喜欢吃肉,她这次主要夹的是大片肉。  “云红,老婆婆年纪大了,不宜多吃肉,那块大片肥肉,更是不能吃!”陆宁看红仙子一个劲地夹肉,他劝道。  “能吃!能吃!”此时红仙子已经把碗递在老婆婆的手中。  老婆婆一听陆宁说不能吃肥肉,她抢先把大片肥肉放在嘴里,闭着眼用无牙的嘴嚼着。  吃下之后,她睁开眼睛,面带享受之色的说道:“这么好吃的肥肉,我一个人能吃两大碗。”  红仙子听到,眼圈当时就红了,她扭过头去擦着眼泪。  陆宁心中也是一酸,看的出来,老婆婆已经许久没有吃过肉了。  他在东青镇的时候,日子虽过的也很清苦,但每隔上半个月左右也能吃上一顿大肉……  两人慢慢地吃着,主要是陪老婆婆。  陆宁今天特意地多做了一些,菜量比平时大。  平时,他和红仙子有时吃的略多些,有时吃的略少些,并不一定。  二人把吃饭完全是当做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不含灵气的饭菜并不是他们所必需的。  陆宁发现,老婆婆的饭量相当大,几乎不差于一名壮汉。  老婆婆与她的孙子相依为命,她要是倒下了,那她的孙子该怎么办?虽然有乡亲们在,她的孙子不会被饿死,但她能放下心吗?  多吃一些,不管是好的还是差一些的,总是能多生出一些力气来,以便更好地照顾她的孙子,这也许就是老婆婆饭量特别大的原因吧?  “老婆婆,不要在吃了,吃多了同样不好。”在老婆婆吃了第四碗菜和一大块干粮后,红仙子劝道。  “我还能吃,能吃!”  刚才,为了让老婆婆能放开心思地吃饭,红仙子说今天的菜做的特别多,吃不了就会把它们丢掉。  老婆婆当时的目光中就露出了惊讶和可惜之色。  看的出来,她是宁可全部吃光,也不会让二人将剩菜丢去。  陆宁也怕老婆婆吃的太多,他只好又给自己和红仙子各盛了满满一碗并快速吃完,接着把剩下的又全部盛上……  吃完饭后,陆宁和红仙子把老婆婆扶上马车,红仙子和老婆婆在车厢里聊天、休息,陆宁拿出一本书看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简单地吃了陆宁做的粥和干粮后,他们又开始赶路。  又走了四个多时辰,他们终于来到了后山村。  后山村建于山脚之旁的一块平地上,背靠大山,前面有一条小河。  十多间用青石垒起的低矮房子,沿着一条石路排在同一侧,每个房子的后面,都有一个菜园,不大。  山坡上有成片的平地,看得出来,这里可种植的土地并不多。  村头有三个老翁坐在一棵大树下,几个很小的孩子在玩耍,他们身上的衣裳都很旧,且都有补丁。  看到四马大车过来,一名四五岁的小女孩吓的大哭,跑到一名老翁怀中将头埋在里面,另外几个小孩都往后退,只有一个男孩,含着手指,好奇地看着马车。  老婆婆从车厢探出头与老翁打着招呼,三名惊讶的老翁已经站起,回应着老婆婆。  陆宁赶着马车并没有停下,因为老婆婆始终在惦记着她的孙子,以至于路上连午饭都不肯吃。  在路上时,红仙子说陆宁是个高明的医师,虽然陆宁看上去太过年轻,比镇上的老医师小上足有四十岁,而老医师都无法根治她孙子的病……但老婆婆却高兴的不得了,恨不得立即回到家中,让陆宁为她的孙子看病。  老婆婆带着抓来的草药,陆宁就知道她家里有病人,后来通过老婆婆与红仙子的交谈,知道了她孙子的伤情。  他估计这是外伤,这种伤,对他来说,应该是手到病除。  他没有急于说出,万一病的太重,治不好也是有可能的。  虽然他是修士,是丹师,又是医师,但是世间的有些大病,在没有特别的灵物时,他也是无能为力的。  到了第三间石屋,陆宁把车停在院中,红仙子把老婆婆抱下后,二人跟着显得很急的老婆婆走进石屋。  石屋外间是灶房,有些锅碗,很简陋。  三人进入内间,陆宁看到,内间也很简陋,一个很旧的地桌和几把椅子,上面有几个杯子,屋角排着几个大罐子,分别是用来装米的或是用于腌制咸菜的,土炕上还有一个炕柜,这些就是主要的物品了,虽然很少,却很干净。  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盖着一薄被,他面黄肌瘦,一眼就能看出是个久病之人。  “奶奶,他们是谁啊?”青年虚弱地问道。  “他们是我半路上遇到的好心人,还是医师,要给你看病。”老婆婆回答着,用手将被角向里掖了一下。  这个青年身边没有老婆婆所说的干粮和水,一定是有人看老婆婆不在,前来照顾他。这种久违了的淳朴和亲情让陆宁又想起了东青镇,“真的很相像啊!”  “谢谢你们!”青年人的眼睛转了一下,看着站在炕边的陆宁说道。

>  陆宁摆了一下手,让青年人不要说话,他上前为青年人号脉。

  “咦!”把脉中的陆宁眉头微微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