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孟海有了新心思

    和孟海把情况说清楚,李龙要走,孟海却要拉着他去找村里的老人家,把雪莲装上。

    “明天我还过来,到时我把事情办完后找你,那时候再说雪莲的事情。”

    “好好好,那你快回吧,一会儿太阳落了该冷了。”孟海冲着李龙招招手让他上车,目送着吉普车远去,这才笼着袖子往回走去。

    嘿,果然拦对了,又来活了!

    他现在已经在想到时找哪些人了。孟海其实也知道,编抬把子这件事情,恐怕长久不了。虽然现在队部、学校这些还在用抬把子,但国家发展这么快,拖拉机都造的这么多,推推车肯定也容易造出来。

    到时抬把子这活没了,得找其他的辙啊。

    何长清和孟海两个自己也在琢磨,同时也是希望能够和李龙加强联系。

    这是个能人,肯定有办法。

    果然!

    不说这活多活少,只要有,人家还记着这清水河村,那就行了。

    李龙回到大院子的时机很巧,顾晓霞也刚回来,杨大姐这边饭刚做好。

    “唉,再过两天就没这么轻松了。”顾晓霞感叹着,“小芳不上学,杨大姐做饭的时候她帮着能看看明明昊昊。再过几天小芳要开学了,到时我在单位……”

    “放心,我在家。”李龙说道,“这两天我集中把要处理的事情弄完,到时就呆在县里,有空就去收购站,然后早早回来。”

    “唉,我这个班上的……”顾晓霞也挺郁闷,她在的时候李龙几乎都在,工作似乎成了她的主业。

    “说这些干嘛,吃饭了吃饭了。”李龙笑着拍拍她的背,“咱们都在孩子跟前不好吗?”

    顾晓霞有些疑惑的问:

    “那肯定都在孩子跟前啊?难道孩子还能跑?”

    “没有没有,就是突然感慨一下。”李龙冲厨房那边努努嘴,顾晓霞秒懂。

    其实李龙感慨的是再过二三十年,留守儿童大规模出现,到时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才是常态。

    第二天吃过饭,李龙开着吉普车去往山里,等到哈里木冬窝子的时候,玉山江一家人都已经在了。

    冬窝子外面放着一些东西,不算多,吉普车放得下。

    一沓皮子专门放在最外面,大概有七八张。

    李龙猜测这应该是玉山江自己打的。

    看到吉普车,大家都迎了过来,显然是早就做好了准备。

    李龙和玉山江一家人打了招呼,然后和哈里木说了话:

    “七只小鹿,加上那些皮子鹿角一共是两千两百块钱,来,给你。”

    这厚厚一沓钱把哈里木也吓了一跳,他要摆手,李龙已经把那些捆在一起的钱塞到了他的手里。

    以前是混着来的,他给大家送物资,大家给他搜集这些原料,谁占便宜谁吃亏,都没个准数,或者在双方看来,都是自己在占便宜。

    眼下小鹿的事情是说好的价钱的,所以李龙就按数字给。

    这样公道。

    哈里木反应过来之后,看了玉山江一眼,玉山江过来从哈里木手里接过钱,从里面取出八百块又递还给李龙:

    “小鹿的钱是先前说好的,没问题。这皮子和鹿角,是大家送给你的,就跟你给我们送菜送粮食一样,不要钱。”

    李龙还要说话,玉山江继续说道:

    “以后咱们就这样。你需要的东西,我们找到了,那你就给钱,无论是小鹿,还是雪莲。至于其他的,咱们各算各的,有些东西,算不清的。”

    李龙笑笑,便把钱收了回去,是啊,有些东西,算不清的。

    喝了一碗奶茶后,李龙便拉着玉山江一家人下山。

    因为车里还有地方,李龙拉着他们进了县里后,去粮店买了米面塞进车里,然后才继续往留守点。

    牧业队的留守点里人渐渐多了起来。李龙他们进村的时候,碰到好几拨人。

    和昨天差不多的程序,到了玉山江的院子里,先把里面的雪清理掉,玉山江的妻子架炉子烧水。

    因为玉山江的两个孩子大,所以动作也快,雪清完后,李龙带着他们两个把压井的杆子装上,又往里面倒了两壶热水下去,等再压的时候,没一会儿,水就压出来了!

    这边玉山江帮着妻子孩子收拾屋子的时候,李龙就开车去了哈里木老太太家的院子,他先前说过要给那边带米面等物资。这次在粮店买的米面,一半放在玉山江院子里,一半拉过去。

    老太太在屋子里忙活着,开门看到李龙,也是很开心。

    李龙帮着把米面放好,又比画着问了纳森和萨斯肯去哪里了。

    其实根本不用问也知道这两个肯定是跑玩去了。

    毕竟山里冬窝子相距许多座山,一不小心得迷路,不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场,也不可能让孩子自己去串门。

    所以现在下来,哪怕是平时不怎么好的朋友,看着也很亲切。

    李龙回到玉山江的院子,在这里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然后又拉着他往回走。

    玉山江接下来一段时间,在冬窝子里就一个人了。有事的话,就只能把自己的牛羊托付给其他人,李龙也不知道怎么说这事。

    “再过一年,到时孩子大了,就能自己在这里了,我羊冈子那时候就不用在这院子里来了。”玉山江仿佛知道李龙在想什么,笑着说道,“我们嘛,终究是大山里的。孩子嘛,可以在山下,也可以在县里。”

    李龙点点头,很正常。就比如自己现在算是队里很富有的人了,一样会有烦恼。

    但总有解决的办法。

    他甚至在想,是不是把玉山江的孩子弄到自己的收购站工作,毕竟到时到收购站里来卖东西的,可不仅仅是汉族人。

    玛县有十分之一的哈族,百分之三点几的维族,山里更多的还是少数民族。

    他们掌握的资源,正是收购站需要的,非常值钱的那一部分。比如兽皮,比如药材,还有玉石,包括天然金。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玉山江对自己的孩子应该有所安排,看情况吧。

    吉普车开到县城的时候,李龙问玉山江:

    “要不要带一些东西回去?”

    “不用了。”玉山江摆摆手,“家里的东西很全。每次你进山都带东西,根本用不完。现在冬窝子就剩下我一个,用到转场呢。”

    李龙知道玉山江带着钱的。当时他给哈里木两千二,玉山江退回来八百,还有一千四百块钱,其中四百分给了玉山江,说明有两头小马鹿是他逮的。

    吉普车开着进了山,等到哈里木冬窝子的时候,太阳还挺高的。

    玉山江带来的那些皮子也已经装在了李龙的车上,他的马还在马厩那里拴着,低头正吃着草,看到吉普车上玉山江下来,马打了个响鼻,甩了甩尾巴,看着挺开心。

    李龙也跟着下车,哈里木两口子正在羊圈那里清草,冲两个人打着招呼。玉山江过去帮忙,从哈里木妻子那里接过木叉,哈里木的妻子就进了冬窝子。

    李龙则对他们招呼一声,便开着吉普车回去了。

    山里的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北面沙窝那边的,既然答应了别人,那就得把事情办了。

    当然,今天还要去孟海家里一趟。让李龙有些意外的是,到清水河村里的时候,孟海还就在那里等着。

    “来,上车。”李龙对孟海说道,“走,去看看你说的那个老猎户,看看他有多少雪莲。”

    “我们村里这老爷子其实也不专门打猎,就是经常进山,进山寻找一些好东西。他家里药材不少,村里谁家缺啥也会去找他要一些,他都给,他也会去卖药材,打猎倒是少。”

    李龙明白,与其与这人是猎户,不如说是跑山人。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少数民族,大概率就是内地过来的,有祖传手艺。本地的大部分汉族人,充其量认识一些普通的草药,再多就不好说了。

    孟海说的老猎户家住在麦场跟前,在村子南边,看位置有点独。

    清水河村建村比四小队早,所以这里村民们的房屋不像四小队那么整齐,有些就是依地形而建,路也不是直直的。

    “老董叔!”吉普车到了院子门口,有狗在叫,孟海下车后,冲里面喊了一声。

    里面没人出来,孟海趁机扭头对李龙说道:“老董叔是五保户,婶子前几年病死了,儿子以前搞串联,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找不着。现在就他一个人生活,对了,还有那条老黑狗。”

    黑狗挺大,但听声音的确有些老了,铁链子拴着的,此刻看着李龙和孟海也不叫了,就盯着他们。

    “谁啊?”

    “我,孟海。”

    “进来进来,小海你过来干啥?有事?家里缺药了?”

    老人口音像鲁地的,不过李龙听的也不是很清楚,毕竟两世为人,他主要生长都在北疆,外面没怎么跑过,也不清楚。

    从屋子里出来的是个身材高大的老人,看个头也就比李龙低个五六公分,接近一米八,不说膀大腰圆吧,至少比普通人壮实的多。

    这样的人在山里闯荡,才不怕那些狼虫之类的东西吧?

    “老董叔,这是李龙同志,供销社的领导。这回过来想收一些雪莲,你看看你那里……”

    孟海给老董叔说明了来意。

    “雪莲?要多少?我这可没剩下多少了,都让那些家伙要去泡酒了。你要等得及,今年秋里还能采一些。”

    “有多少我要多少。”李龙说道,“一朵五块钱——均价。”

    “这价可不低啊。”老董叔红脸膛,李龙在他身上闻到一股子酒气,估计这时候正在屋子里喝酒呢。

    “走,先进屋说话。”老董叔看了一眼吉普车,然后招呼人,“我烧了只兔子,一起喝两口。”

    “我就不了,”李龙摆摆手笑着说道,“老董叔,我要开车,酒沾不得。”

    “也行。”老董叔也不勉强,引着人进屋后,他让孟海给李龙倒水,自己出去了,等再进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一个柳条筐,筐里放着几十朵雪莲。

    “就这么些了。”老董叔把那些雪莲花放在李龙面前,“你看看行不行,这是去年采的。”

    李龙蹲下来看了起来。

    老人很讲究,这雪莲花都是从茎上剪下来的,没有连根挖。这时候人从自然获取东西,许多人是真的有敬畏的——李龙有些时候除外。

    他数了数,一共三十四朵,其中有十二朵小的。不过头次收雪莲,李龙便给了全价。

    “三十四朵,一百七十块钱,给,老叔。”

    “不用那么多。”老董叔接过钱,从里面取出两张大团结递还给李龙,“你给的价高,我这里面有些小的就不能按这个价了,咱采药卖药,讲究个心安。”

    话的意思,不为李龙,只为自己。

    李龙笑笑,把钱收了起来,又问道:“那老董叔,有党参吗?贝母呢?”

    “贝母没有,那个林业队抓的严,我手里不到一公斤,这个就不卖了,自个用,村里有人有咳嗽的也需要。党参倒是有几公斤,你等等啊。”

    老董叔又出去了一趟,再回来的时候,一手提着一捆党参。

    都是近一米长的,远远看着和两捆柴火一样。

    李龙有点无语。他自然清楚,天山这么大,知道这里面党参年份久远的自然不可能就他一个,但老人把党参弄成这样,也着实有点不太好吧?

    “收购站撤了,药材公司不收,这东西放我这里也就放着。”老董叔把党参放在李龙的面前,“五公斤多,按五公斤算,大部分是去年的,还有一点是前年的,你看着给价拿走吧。”

    雪莲李龙给了个高价,老董叔甚至在想,这个年轻人大气,这党参送给他都行。

    李龙仔细看着那些党参。

    天山里的党参,一片山和一片山因为地形原因长势也不同。比如同在伊犁河谷,昭苏南天山的党参就主打一个长,通常都能长到半米以上。

    而中山天的尼勒克唐布拉里的党参,就是粗短,有许多疙瘩样子,一块一块各种造型的。

    老董叔拿来的党参就是长的那种,看着都挺完整。

    五公斤多,也不少了。

    “那我就出价了,这个我给不了高价。”李龙说道,“一公斤二十,你看行不行?”

    “行行行,咋不行呢?”老董叔笑着说。

    李龙又掏出八十块钱,和将才退回来的二十块一起递给了老董叔。

    孟海看着就有些羡慕,这一来一回,老董叔相当于弄回来一辆自行车,还有一台缝纫机啊。

    可不简单!

    李龙把东西提着放进车里,然后就和两个人告辞。

    目送李龙离开后,孟海虚心请教老董叔:

    “老董叔,那雪莲好采吗?”

    “要说好采,那也好采,找到地方,一采能采几十朵。”

    “那……得跑好远吧?”

    “那是。至少得往山里翻个几十公里,三五天不定能回来。”老董叔傲气的说道,“不是谁都能采的。”

    孟海当然是想学一学了。编抬把子多麻烦,一天编的抬把子,不顶进山找两天雪莲的。

    但天山那么大,没有目标,没有人带路的话,想要采雪莲,无异于大海捞针。

    其实如果不是一开始有哈里木给李龙指引,李龙想在山里立足也是不容易的。

    哪怕到现在,李龙进山想打到东西,也需要在自己知道的几个点去碰,当然也可以找哈里木和玉山江帮忙。

    老董叔在山里山外呆了这么些年,虽然手头没趁手的武器,但采药这个他还真是趟出条路来,知道几个长雪莲的地方,也知道哪些沟里有哪些草药。

    以往雪莲没人收,药材公司人家有专门的渠道,私人的不收,所以老董叔采了就放着,基本上没怎么卖出去。

    现在李龙突然出高价收,那他真就打算等到七月份进山,好好收一下了。

    至于家里种的麦子,托付给别人就行了——一亩地麦子的产出不如三五朵雪莲卖的钱多,哪头轻哪头重他还是知道的。

    孟海也想知道老董叔怎么采雪莲,他甚至有想法着是不是到时把麦子交托给妻子,自己跟着老董叔?

    至于老董叔愿意不愿意,这不还有近半年时间嘛,好好磨呗。

    李龙开着吉普车往回走的时候,其实想的也是这类事情。

    他也非常的想去往深山里一趟。

    外山这几层他转的差不多了,感觉大差不差就是那样。里山他没去过,零星听哈里木他们几个讲过,大片的高山草甸,终年不化的雪山,一家在一起的哈熊,经常会偷袭羊的雪豹等等。

    真想进里山去看看那边的壮丽风景啊。

    李龙知道,在隔壁呼县的南山往里,有一条通往南疆的古道。这条古道是许多穿越者梦想的地方,但十分的危险,后世为了避免伤亡,直接把这条路给封闭了。

    但曾经走过的人说过,这条路沿途的风景绝美,超过了乌孙古道、夏塔古道。沿途的雪山上是有雪莲的,还有一些珍稀的动物。

    也不知道此生有没有机会去看看?

    李龙开着吉普车回到大院子之后,才收回思绪。今天忙碌了一天,明天还有一天,明天忙完,就可以短暂的休息一下,实现他对顾晓霞所说的那个在家里呆一段时间了。

    当然,能呆多长时间他也不知道,马上就雪化了,雪一化,估计农学院的罗教授就带人过来了。

    那时就要忙新活了。

    孩子发烧想吃桃,去买的时候和老板娘聊,她说现在的孩子想吃啥有啥。她们小的时候根本不敢和家人提,都吃不饱饭,八二年的,这一对比,还是XJ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