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撤回监军
崇祯知道:底下的这些人,有忠臣,有奸臣。</p>
但大部分,是奸臣。</p>
现在,时局不稳,这些奸臣,如果没有确凿谋逆证据,一时还不能动。</p>
大明朝的文臣,都比较轴。廷杖四十都不怕,擅杀一个,立马就会朝议汹汹,流言蜚语满天飞。</p>
到时候,人心更乱!</p>
不过,该杀的,早晚要杀,只是让他们多活几天罢了!</p>
看崇祯坐定,王承恩走上前半步,尖着嗓子喊道:“跪!”</p>
崇祯一挥手,制止了!</p>
“众爱卿,大敌当前,一切从简。”</p>
“咱君臣就不论礼仪了,都给朕站着回话。”</p>
“谢陛下......”</p>
魏藻德带着群臣,一板一眼、一腔一调地陪着表演。</p>
虽然在户外,该有的程序,一样都不能少。</p>
文武百官看着崇祯凶狠的目光,奇怪的行为,知道又有人要倒霉。</p>
做过亏心事的,更是惴惴不安,就怕崇祯看向自己。</p>
谁知,崇祯一扭头,却看向王承恩。</p>
严厉道:“王承恩,这些年,你怎么管的内臣?尽给朕惹大事?”</p>
“惹大事”三个字,吓得王承恩冷汗直冒。</p>
“啊......皇爷......这......”</p>
王承恩有点懵,他没想到,他是最忠心耿耿的奴才,崇祯居然先拿他开刀。</p>
王承恩仔细回想,今天发生的一切。</p>
王德化被撤销德胜门监军、下诏狱、抄家的事情,东厂提督王之心早跟他汇报过了,也早传开了。</p>
王承恩心想:崇祯的责备,大抵就是生王德化的气。可王德化就是烤火喝酒、玩忽职守,也罪不至死啊。</p>
王承恩急忙跪下,“皇爷,王德化一向忠诚耿耿。老奴也没想到,他提督德胜门,居然敢擅离职守。”</p>
“一切,都是老奴监管不严,还请皇爷责罚。”</p>
说完,王承恩急忙磕了三个响头,态度胜于一切。</p>
崇祯冷哼一声,“王承恩,王德化提督德胜门,玩忽职守,督而不守,那就相当于献城门,要背叛朕,想害死朕,朕绝不饶他。”</p>
“王德化的事,与你何干?”</p>
“朕说的,也不是他。”</p>
“啊......”</p>
王承恩又懵了,“这......不知皇爷......”</p>
崇祯冷哼一声:“朕说的,是杜之秩。”</p>
“啊......杜之秩?”</p>
王承恩大惊,心里有难言之苦!</p>
十日之前,受封定西伯的宣化总兵兼密云总兵唐通,率兵勤王,驰援京师。</p>
崇祯召吴三桂、左良玉、刘泽清、唐通四大总兵勤王,左良玉、刘泽清踌躇不前,吴三桂上路磨磨蹭蹭,只有唐通星夜疾驰、第一个赶到。</p>
崇祯亲自召见,并赐莽服玉带,还从微薄的内库拿出四千两白银犒赏将士,命唐通率所部兵马去守居庸关。</p>
由于崇祯信不过武将,按惯例,派司礼监太监杜之秩监军。</p>
只可惜,杜之秩居然暗中投敌,居然趁唐通出关对战李自成之机,偷偷打开居庸关,放闯贼入关,让唐通腹背受敌。</p>
唐通不得已,率部投降了李自成。</p>
至此,李自成百万大军再无阻挡,迅速兵临北京城下!</p>
杜之秩之罪,罪大恶极!</p>
可以说,是杜之秩亲手打开了流贼进攻北京城的大门!</p>
崇祯严厉道:“王承恩,你说,杜之秩叛变投敌,你可有失察之罪?”</p>
“啊......这个......老奴该死!请皇爷降罪!”</p>
王承恩“咚咚咚......”又磕了三个响头。</p>
他是太监总管,统领所有太监。</p>
哪个太监出问题,他都有逃不掉的失察之罪。</p>
王承恩虽然磕头认罪,但还是很无奈,很不服气。</p>
太监本不知军,又是没根的人,不产生雄性激素。临阵胆怯,那是天性,不可违!</p>
派太监监军,还不是因为皇帝生性多疑,信不过那些武将,让太监赶鸭子上阵,干自己最不擅长之事。</p>
最后,耽误了军机大事,还要一个太监来背锅,找谁说理去?</p>
万千将士惧胆寒,更无一人是男人!</p>
凭什么要不是男儿的太监来背锅?</p>
其实,太监干政,究其根源,罪在皇帝!要不是皇帝懒政怠政,把太监扶上高位,哪有太监干政的道理。</p>
崇祯摆摆手,“唉!算了,平身吧。”</p>
“要说有罪,朕的罪更大!”</p>
“内官本不知军,朕却让内官监军,朕用人不当也!”</p>
王承恩惊得目瞪口呆,这种话,他还是第一次听崇祯帝说出口。</p>
他服侍的这位主子,可是死要面子、从来不会认错的人。他原以为,杜之秩的锅,立马就要甩给他,让他去守皇陵。</p>
底下的文臣武将更懵了,大家都看不懂,崇祯皇帝怎么可能会错?怎么可能有罪?</p>
今天的崇祯,跟昨日的崇祯,好像不一样。</p>
“皇爷,你怎么会有罪呢。要有罪,都是奴才们有罪,是奴才辜负了皇爷的信任。”王承恩继续表忠心,继续维护崇祯。</p>
崇祯不想再争辩,开口道:“王承恩,亡羊补牢,为时不晚。”</p>
“这样,立即传朕的口谕:流贼围城,刀剑无眼,所有监军太监,一律撤回,去守皇城和内府。”</p>
“今日起,咱们大明朝,永不设监军太监。”</p>
“啊......”</p>
王承恩懵了!</p>
文武百官更更懵了!</p>
撤销监军,一句话就完了,怎么这么草率?</p>
监军可是太监最大的权利,在监军位置上,最好捞油水!</p>
而且,不设监军,那武将的权利,就没人限制了。一旦叛变,悔之晚矣!</p>
“皇爷,万万不可!”</p>
“设监军,可是祖制!”</p>
“万一武将有二心,那么,悔之晚矣……”</p>
王承恩急忙劝诫,在他心里,最忠心于主子的,还是太监。</p>
崇祯冷哼一声:“祖制个屁,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就不设太监监军,还不是照样打胜仗,也不见谁敢反叛。”</p>
“武将真要有二心,设个监军太监,他也监不住。”</p>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信得过大明朝的武将!”</p>
......</p>
众皆愕然!</p>
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p>
这话,若不是亲耳听见,从生性多疑、酷爱猜忌的崇祯口里说出来,打死也不敢信呐!</p>
众将却是狂喜!</p>
在他们眼里,监军太监就只会拿皇帝的名号,欺负忠臣良将,欺压大头兵。</p>
要是没有监军太监,那他们就可放开手脚,与流贼血战一场,死也死得痛快。</p>
作为穿越而来的野战军特战连连长,崇祯说的是大实话。</p>
太平盛世,政通人和,士兵不愿造反,阴谋者无法蛊惑人心,设太监监军就是个摆设。</p>
除了助长贪污腐败,让君臣离心,屁用没有。</p>
王朝末世,战火纷飞,监军太监更是只会延误战机,打击士气,把军队搞乱,逼将士投敌,遗患无穷!</p>
不过,兵部官员和武将的心,都被崇祯一句话,给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