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洪承畴的绝顶阳谋
洪承畴略一思索。</p>
侃侃道:“摄政王,豫亲王,诸位王爷、贝勒,李自成和吴三桂,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p>
“李自成,一个最底层的驿卒,与农民无差。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大多是农民。农民一下成了地主,成了掌权者,必定贪财好色,小气抠唆,容不了人。”</p>
“他们杀藩王、开仓济民。其实,就是干的打家劫舍、吃大户的事。他们名义上是得民心,实质上是乱政。呵呵……讨好小民就想得天下,那是痴心妄想。”</p>
“吴三桂呢,出自官宦大户人家,自小锦衣玉食,声色犬马。他这样的人,是看不起农民的。”</p>
“再说了,他的关宁军,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铁板一块,已经成为大明最大的军事利益集团。对关宁集团的利益,他也绝不会让。”</p>
“这两种毫不相干的人,意识不同,理念不同,久必生变。他们硬凑在一起,一定会产生嫌隙。一言不合,就能反目成仇,进而大打出手,拼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p>
“呵呵......咱们大清,只须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就能稳操胜券,永远立于不败之地。”</p>
洪承畴一席话,让一众文臣武将豁然开朗。</p>
可多铎还是不死心!</p>
他打仗,向来都是谋定后动。追求快意恩仇,猛冲猛打。要么打死!要么打服!</p>
这种光看着别人打,自己不得下场虐菜的滋味,真个憋屈死人。</p>
“洪督师,你说的,确实很有道理。”</p>
“可等他们产生嫌隙,不知要等到牛年马月,到时候,怕是黄花菜都凉了。”</p>
洪承畴冷冷一笑。</p>
“豫亲王莫急!”</p>
“咱们要是强行入关,关内可就有天底下最强大的三大军事集团。”</p>
“我呸......李自成和吴三桂不配跟大清八旗比。他们加起来,本王也不惧。”</p>
洪承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豫亲王,你说的对。咱大清八骑的战力,自然天下无敌。”</p>
“不过,你们可都看过三国。这世界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p>
“三足鼎立,弱小的两家,必定两两结盟。咱们贸然入关,李自成和吴三桂作为弱小的两方,肯定会联手。到时候,胜负未知。”</p>
“若咱们袖手旁观,他们没有外部威胁,则一定会分赃不均、大打出手。”</p>
“李自成兵多,吴三桂兵少。到时候,吴三桂一定会向大清借兵。”</p>
“借兵?”</p>
“我呸......谁借给他!”</p>
多铎愤怒一骂,八旗的兵,岂能借他?</p>
洪承畴又是哈哈......一阵大笑,“到时候,借与不借,都由不得他。”</p>
“咱八旗大军入关,吴三桂,不降也得降!”</p>
“趁他们拼个你死我活这段时间,咱们还可以在锦州,督造海船,制作红衣大炮炮弹。”</p>
“到时候,火炮弹药充足,大军养精蓄锐,咱们水陆并进,直取天津,接收大明!”</p>
“好......”多尔衮大声夸赞。</p>
“洪督师不愧是天下第一督师,我大清的至宝。”</p>
多尔衮下定决心,慢慢调转马头,对着大军,厉声道。</p>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p>
“末将在。”</p>
三名汉八旗大将,立即策马出列。</p>
“本王命你们,迅速召集所有工匠,在锦州督造海船、炮弹。”</p>
“限你们一月之内,督造海船50艘,炮弹发。”</p>
“将松山之战、锦州之战、塔山之战、杏山之战缴获的15门红衣大炮、500门大将军炮,全部装海船之上,随时待命启航。”</p>
“末将遵令。”</p>
孔有德带着耿仲明和尚可喜,咬牙接下最重的军令。</p>
孔有德曾师从大明火炮专家孙元化,熟知火器制作,大清的火炮部队,就是由他统领。</p>
“多铎、阿济格、罗洛宏、尼堪、博洛、满达海、吞齐喀、博和托、和托、沈志祥。”</p>
“末将在。”</p>
十员大将也策马前出列队。</p>
“本王命你们,立即征召八旗及辖区兵马,凡15岁以上、60岁以下臣民,一律征召入伍。”</p>
“限十五日之内,带齐甲胄器械、兵马粮草,到山海关外集结。”</p>
“末将遵令。”十员大将齐齐领命。</p>
范文程知道,这一次,大清将举国南下。</p>
入关!就不回了!</p>
崇祯十七年十九日,本来是崇祯上吊煤山歪脖子树的大日子。</p>
可崇祯醒来的时候,他还活着。</p>
此崇祯非彼崇祯,他是原野战军特战连连长转业,现武警黄金某部队勘探大队大队长。</p>
他穿越崇祯,又发钱又封城门,又抓叛贼又整训部队,做了他能做的一切,总算是把京师士气稳住了。</p>
13个城门全堵死,官兵、百姓都知道流贼进不来了,暂时性命无忧。</p>
补齐欠饷,发足守城银,三大营那些个兵油子,还是拿得动武器的。</p>
“大伴,朕这是在哪?”</p>
崇祯缓缓睁开眼睛,就看见窗外透进来的刺眼的光亮。</p>
“皇爷,你昨夜视察完户部,天都快亮了。”</p>
“你坐在椅子上,打了个盹,就睡着了,老奴看你睡得香,就没敢叫醒。”</p>
唉!两天两夜不眠不休连轴转,能睡不香吗?</p>
“啊……几时了?”</p>
“午时一刻!”</p>
“啊……”崇祯一惊,急忙从椅子上站起来。</p>
“皇爷,你再睡会吧,这几天太累了,龙体要紧啊!”王承恩万分心疼。</p>
崇祯摇摇头,“大伴,快牵马来,朕要去彰义门。”</p>
王承恩叹息一声,知道彰义门还有大事,急忙出门备马。</p>
门外,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带着一群锦衣卫,在外护卫。</p>
户部尚书方岳贡,则带着户部左侍郎王正志,一左一右站在门口恭候。</p>
崇祯一出门,就看见方岳贡身后的王正志。</p>
户部两大侍郎,左侍郎党崇雅、右侍郎王正志都入了贰臣传,可谓是有油水的衙门,官都有钱,怕死且易投降。</p>
而且,王正志被拷饷之时,是直接掏4万两赎罪的人。</p>
凭他的薪水,不贪污,哪来的钱?</p>
“方大人,朕昨夜安排的事,办得怎么样了?”</p>
崇祯昨夜的安排,是用户部所有的银两,全部买进京师的粮食。</p>
“陛下......一大早,臣就把户部的大小官员,全派出去了。”</p>
“据臣所知,已买下粮食一万石。剩下的,正在抓紧抢购。”</p>
崇祯一惊,“才一万石,太少了,得加快速度。”</p>
“陛下,臣再继续催!”方岳贡硬着头皮道。</p>
崇祯皱着眉,扭头看向方岳贡身旁的王正志。</p>
“王正志。”</p>
“臣在。”</p>
“朕听说,你跟浙商交往密切。”</p>
“这样,你带十万两银子,去浙商那里,买进10万石粮食。”</p>
“今晚,朕亲自来验货。”</p>
“啊......”王正志大惊,浑身全是冷汗。</p>
他的秘密,竟然被崇祯在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p>
就差直接说,他与浙商勾结,贪污腐败了。</p>
待回过神,不及争辩,崇祯直接骑马走了。</p>
“方大人,微臣……微臣这就去找浙商,为陛下爷筹办粮草。”王正志结结巴巴,一溜烟跑了。</p>
整个户部,就留下方岳贡一人。</p>
崇祯赶到的时候,彰义门城楼下,早已围得水泄不通。</p>
一个高台之上,竖着四根柱子,绑着四个满身污秽的人,一看就是游完街,被扔过臭鸡蛋、菜叶子、烂泥巴。</p>
第一人,前兵部尚书张缙彦。</p>
第二人,前京营提督李国桢。</p>
第三人,前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p>
第四人,前司礼监太监、东厂提督王德化。</p>
四人身前,还跪着三十多个被反绑双手的人,他们身穿囚衣,背上都插着一块写着“斩”字的亡命牌。</p>
他们,就是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的九族。</p>
张缙彦一时贪念、一封密信,就换得九族受戮,实在大意了!</p>
看见崇祯,李国桢、吴孟明、王德化三人急忙大声疾呼。</p>
“陛下......臣冤枉呐……”</p>
“皇爷......内臣冤枉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