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最富藩王蜀王之罪:意谋反!
“对......”</p>
崇祯点点头:“朕决定,依照吴三桂之例,封宁南伯左良玉为宁南王。”</p>
“命他为张献忠准备一万石粮食,放张献忠西进后,立马出兵,收复河南、河北。”</p>
“陛下,才封宁南伯一个月......”礼部尚书邱瑜很为难。</p>
崇祯咬咬牙,“没关系,平西伯吴三桂晋升平西王,也是一月。”</p>
“朕封宁南伯为宁南王,与平西王遥遥相望,大明双璧,岂不美哉?”</p>
五大阁臣都沉默了,他们深深理解,崇祯帝把话说到这份上,也都是被逼的。</p>
目前局势,也只有这样了。</p>
他们都无话可说,算是全部同意。</p>
李邦华看到,崇祯眼里,又露出了那种,深邃似海、鬼神莫测的杀气。</p>
“李邦华。”</p>
“臣在。”</p>
“朕给张献忠封秦王,其目的是干扰打乱他入蜀的计划。”</p>
“他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兵部都要做好防御部署。”</p>
“陛下,现在调兵,恐怕来不及。”李邦华为难道。</p>
崇祯笑笑,“川渝雨季来临,江水必定暴涨,还来得及。”</p>
崇祯知道,张献忠入蜀,攻下夔州,进至万县,遇到江水暴涨,牵延耽误了3月之久。</p>
“李邦华,立马下调令。”</p>
“臣遵旨。”</p>
“张献忠入蜀,必经重庆。”</p>
“命靖南伯黄德功,率兵进驻重庆,主持重庆防务。”</p>
“命秦良玉,率秦翼明、秦佐明、秦祚明三将并白杆兵3000,火速入卫重庆。”</p>
“命冉奇镳,率酉阳土司兵3000,火速入卫重庆。”</p>
“命四川巡按刘之勃,火速率总兵官刘佳胤、参将杨展及其部属,火速进驻重庆。”</p>
“命四川巡抚龙文光,火速前往成都府,为重庆大军督办粮草辎重、及一应兵器火器,不得有误。”</p>
“陛下,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户部尚书方岳贡忧虑道:“这么多路大军进驻重庆,粮草如何供给?”</p>
崇祯冷冷一笑,“朕听说,蜀王朱至澍,昏聩无道,强占蜀民土地,强抢蜀地民女。都江堰灌溉蜀地11个州县,蜀王府庄田竟独据十分之七。”</p>
“他朱至澍,敛聚蜀中财富,却不愿出钱募兵,为朕分忧。他这是想干什么?朕看他是想谋反,想等京师陷落了,等朕死了,他好自立为帝!”</p>
五大阁老又都吓着了,崇祯一连给蜀王甩了好几顶吓人的大帽子,即使他蜀王腰杆再粗,顶得住吗?</p>
崇祯停顿一下,继续道:“朕决定,削蜀王藩国,查抄蜀王府库。所得粮食、金银,用作大军军资。”</p>
“多余的粮食、金银,装船沿江南下,送入南京户部。”</p>
“所有田庄,重新丈量,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属地农民。大明粮税,三十税一,朕就狠心点,收他们二十税一。”</p>
“十年之后,地就归他们,不过,不允许私下买卖。”</p>
五阁老,又震惊了!</p>
如此,蜀民太幸福了!</p>
崇祯继续道:“蜀王府的那些个将军,全部免职,所有眷属,独留一处田庄,留给必要粮食,令其自行耕种。今日起,四川省赋税,不再恩养蜀中各藩王。”</p>
“至于蜀王朱至澍,就让他去南京,为大明列祖列宗守陵吧。”</p>
崇祯一口气,把全部安排好,好像是多年的深思熟虑。</p>
范景文、邱瑜、李遇知、李邦华、方岳贡五大阁老,只有惊叹震惊的份。</p>
崇祯的决定,好是好,可是......也有bug。</p>
范景文忧虑道:“陛下,若非陛下亲临,龙文光一个三品巡抚,他查抄得了蜀王府吗?”</p>
崇祯冷冷一笑,“王承恩。”</p>
“臣在。”</p>
“立即宣曹化淳,让他带一队东厂番子,快马到成都府走一趟,替朕把事办了。”</p>
“陛下,万一宗人府……”</p>
崇祯冷冷一笑,“宗人府那边,他们不闹,朕还要找他们的麻烦呢。”</p>
“大明楚王、福王、晋王、秦王......那么多王,个个都是守财奴,贪财寡耻,无君无父,都被流贼烹杀灭族,就只有一个周王有骨气,能替大明分忧。”</p>
“这些藩王落难,宗人府为何不管?为何不救?呵呵……他们除了会问朕、问各省要粮食,要俸禄,他们还有什么本事?”</p>
“再说了,藩王的钱财,难道不是朱家的钱财?难道不是大明的钱财?难道不是朕的钱财?”</p>
“呵呵......大明都要亡国了,是死是活、是存是亡,他们猪油蒙了心、傻傻分不清,朕为天子,就替他们做主了。”</p>
“要不然,张献忠入了蜀,蜀王府上下一千余口,也一个活不了。”</p>
崇祯帝句句在理,掷地有声,把五阁老和众人完全镇住了。</p>
早如此安排,大明岂能受流贼欺负。</p>
崇祯继续道:“等打退流贼,朕自会去太庙,向列祖列宗禀报。若有罪责,朕下罪己诏。”</p>
“朕相信,皇嫂、驸马都尉(巩永固)他们,也会体谅朕,支持朕的!”</p>
“勋贵方面,新乐伯刘文炳、惠安伯张庆臻、左都督刘文耀、新城侯王国兴......他们深明事理,也会支持朕的。”</p>
王承恩落泪了,心疼了,崇祯皇帝难呐!</p>
不仅要跟流贼斗、跟建奴斗、跟奸臣斗、跟文官集团斗……还要跟朱家自己人斗,把自己斗成孤家寡人。</p>
“老奴遵旨,这就去传曹公公。”王承恩跪地,落泪领旨。</p>
崇祯咬咬牙,把王承恩扶起来。五大阁老,也终于放宽心了。</p>
曹化淳可是前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还提督过京营,名气和能力不输王承恩。而且,对崇祯忠心耿耿。</p>
由他出面,不管那个藩王,都只有跪地求饶的命。</p>
左中允李明睿一直在拟写圣旨,写得他,手指都酸了。</p>
这一晚上,连续草拟8份圣旨。</p>
王承恩忙着在圣旨上盖大印,也盖得他手忙脚乱。</p>
一切安排完,王承恩和四大阁臣,匆匆离开,执行崇祯的旨意去了。</p>
崇祯转头,看向李邦华。</p>
“李邦华,平西王,到哪啦?”</p>
李邦华一愣,“回禀陛下,目前,还没有消息。”</p>
崇祯一怔,叹息一声:“再等等吧。”</p>
“一有消息,立马禀报朕。”</p>
“臣遵旨!”</p>
这天晚上,趁着深夜,京师偷偷派出六路传旨太监,礼部派出两路封王使者。</p>
其中一路传旨太监,由名动天下的曹化淳带队,直奔川蜀而去。</p>
天津城,原为海津镇。</p>
朱棣路过,赐名天津,寓意天子渡口。</p>
后筑城,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四门。</p>
天津设三卫,直属后军都督府管辖,是北京城之外的一座军事重镇。</p>
天津滨海,大明海运,主要就是靠天津。</p>
深夜,左都督骆养性正站在安西门城楼上,手里拿着一封极动人心的劝降信。</p>
这信,是大明前户部左侍郎党崇雅亲笔写的,笔锋如刀,传世书法。</p>
骆养性是聪明人,利害得失、轻重缓急、兵力部署、能不能守……他都掂量得清。</p>
天津巡抚大位,这样的价码,作为一名降将,不可谓不丰厚。</p>
李自成的心意,他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p>
这样的条件,过期不候。</p>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p>
骆养性站在城头,远远看着城外一座肃杀的大营,黑夜中更显杀气浓浓。</p>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下定决心。</p>
“来人呐!”</p>
“笔墨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