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明王爷的德行:操蛋!

听到大顺王李自成的怒吼。</p>

青色大纛之后,青色大军突然闪开一道口子。</p>

两个肥嘟嘟的、穿着大红五爪龙袍的藩王,被几名凶狠的大顺军都尉押着,残忍推到前来。</p>

“给额跪......”</p>

刘宗敏一声怒喝。</p>

两个狼狈藩王,立马面向北京城,双膝跪下,跪在大军阵前。</p>

刘宗敏猛然抽出长刀,刀锋抵在其中一王的脖子上。</p>

怒斥道:</p>

“喊……让崇祯开门投降……”</p>

“要不然……老子现在就宰了你……”</p>

......</p>

可怜两名身着大红龙袍的潘王,吓得浑身颤抖,哆哆嗦嗦,急忙扯着嗓子,对着城头大喊:</p>

“救命啊……”</p>

“开城门啊……</p>

“闯王存宗庙啊……”</p>

……</p>

他们喊得声嘶力竭,情真意切,却又前后矛盾。</p>

两名高呼救命的藩王,一个是大明第十五任秦王朱存极,一个是大明第十三任晋王朱审烜。</p>

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灭大明三边总督孙传庭,破潼关,破临潼,兵临西安城,陕西明军精锐丧失殆尽。</p>

陕西巡抚冯师孔急率西安城守军,和途经西安的五千川兵,上城头防御。</p>

这年,西安极寒!</p>

将士缺粮少衣,冻饿不已。</p>

冯师孔急请秦王朱存极发御寒衣物,奖励将士守城,竟被朱存极一口断然拒绝。</p>

扬言:“守城乃巡抚之职,朝廷之责,与本王何干?”</p>

冯师孔无语,且无计可施!</p>

将士忍饥受冻,怨气冲天,士气低落。</p>

守将王根子眼见大势已去,偷偷打开东城门投降。</p>

陕西巡抚冯师孔和按察使黄炯、长安知县吴从义、指挥使崔尔达等死战不屈,均被流贼俘杀。</p>

秦王府的如山财物,也统统归李自成。</p>

偌大秦王宫,也成了李自成的行宫。</p>

可笑的是,贪财好色、一毛不拔、胆小又怕事的秦王朱存极,被李自成封一个有权无实的权将军,竟感激涕零。</p>

其实,他就是一个藩王人质。</p>

晋王朱审烜,也是个贪恋钱财的主。</p>

山西,自古物产丰富,晋商富,晋王也富。</p>

可偌大一个富足山西,十三代晋王,拢共就拿出3000两银子。</p>

守城将士,一人分一钱银子都不够。</p>

新任山西巡抚郭景昌逡巡不前,不敢赴任。</p>

被撤职的前山西巡抚蔡懋德忠诚职守,率部将拼死抵抗。</p>

奈何,南大门守将张雄投降李自成,炸毁火药库,直接炸塌了城墙。</p>

蔡懋德与总兵应时盛率3000部将血战,全部壮烈后,自杀殉国。</p>

最刚烈的是陕西布政使赵建极,李自成亲自招降他,让他喊一声“万岁。”</p>

他却破口大骂,骂李自成是流贼、瞎贼!</p>

(李自成曾被河南总兵陈永福射中面部,传言他变成了瞎子独眼龙,其实,是建奴的污蔑。就好比建奴污蔑张献忠屠川一样,其实,建奴和张献忠大约各屠一半,只不过黑锅都让张献忠背了。)</p>

李自成大怒,从未有过的大怒,竟亲手连射六箭,活活射死赵建极。</p>

大明两大藩王在北京城下,跪地求饶。</p>

这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p>

毕竟,两王府几千人都被杀了,再杀他们两个,也就那么回事。</p>

况且,他们的德行,也比较操蛋。</p>

不过,左都督刘文耀在城头看见,还是吓得急忙下城,禀报崇祯。</p>

“陛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p>

“秦王、晋王,被流贼押跪城下,逼着喊开城门。”</p>

“臣担心......他们......他们随时都有被斩首的危险。”</p>

“秦王?”</p>

“晋王?”</p>

崇祯一愣:“左都督,他们还没死?”</p>

刘文耀一怔,“陛下,臣看他们穿红服龙袍,应该就是秦王、晋王无疑!”</p>

崇祯冷冷一笑,“左都督,带朕去瞧瞧。”</p>

崇祯带着李邦华、李若琏和高文采,跟着左都督刘文耀,迅速登上彰义门城头。</p>

远远看去,护城河对面,大顺军阵前,果然跪着两个身穿红色龙袍的、肥头大额的藩王。</p>

“陛下,左边那个是秦王朱存极,右边那个是晋王朱审烜。”</p>

“流贼死伤惨重,极有可能动怒,杀害二王。”刘文耀担忧地道。</p>

崇祯冷冷一笑,“左都督勿忧,朕看,李自成没有那么蠢。”</p>

“他带着秦王、晋王,不远千里而来,应该不是为了砍头给朕瞧的。”</p>

“再说了,秦王、晋王投降流贼,把十几代累积的财富,全部送给流贼,还做了流贼的将军。”</p>

“呵呵......两王如此慷慨,如此卖力,想必,李自成也不会加害他们吧。”</p>

“啊......”</p>

左都督刘文耀惊呆了!</p>

这可是大明藩王啊!</p>

如果不救,皇家尊严何在?大明天威何在?</p>

难道,崇祯不知道,他们是被逼的吗?</p>

“陛下,难道......”刘文耀为难着,不敢继续往下说。</p>

崇祯看出了刘文耀的为难,轻轻笑道:“左都督勿忧,既然是藩王,总那么跪着,忒不像话,朕还是会救的。”</p>

“高文采。”</p>

“臣在。”</p>

“立马宣次辅、礼部尚书邱瑜,让他带礼部官员,前来商议救两王之事。”</p>

“臣遵旨。”</p>

“告诉他们,秦王和晋王被流贼抓了,正在城下跪着呢,有失皇家尊严。”</p>

“让他们赶紧想个办法,务必把秦王、晋王救回来。”</p>

“臣遵旨。”</p>

高文采走后,刘文耀和李邦华顿时瞪大了眼睛。</p>

让礼部文官去救,这不是开玩笑吗?</p>

李邦华和刘文耀还在纠结,崇祯却已不考虑了。</p>

“左都督,你和新乐侯今日英勇奋战,朕非常满意。”</p>

“孝纯皇太后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非常欣慰的,一定会替朕高兴的。”</p>

(孝纯皇太后就是崇祯生母,也是刘文耀的姨妈。崇祯和刘文炳、刘文耀兄弟,其实是表哥表弟。)</p>

刘文耀突然流泪,下跪:“陛下,臣和新乐侯必定肝脑涂地,万死不辞......”</p>

崇祯点点头,一把拉起刘文耀,叮嘱道:“文耀,这城头,朕交给你和文炳了。”</p>

“一定注意安全,等打退流贼,朕复兴大明,还要依仗你们呢。”</p>

“臣定不辱使命......”刘文耀继续泪目。</p>

崇祯回头,又看了一眼跪在大顺军阵前的秦王、晋王,心中燃起一阵恶心之感。</p>

冷笑一声,一转身,走下了彰义门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