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乱世图强志未休

曹操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洛阳城内,原本因为战败而弥漫的低迷气氛,瞬间被庆功宴的喜悦冲散。

将士们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仿佛之前的失利从未发生过。

但这只是表面,曹操内心的火焰从未熄灭。

荀彧的谏言,他牢记于心,宛城之战的失利,更像是一剂苦口的良药,让他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夜深人静,曹操独自一人在书房内踱步,手中的书卷被他翻来覆去,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宛城之战的每一个细节,都像刻在他脑海中一般,挥之不去。

他一次又一次地复盘,寻找着每一个可能导致失败的环节。

兵力部署?

粮草供应?

还是情报的失误?

“志才啊,”曹操对着空荡荡的房间低语,“若你还在,我何至于此?”他想起自己曾经的谋士荀彧,心中一阵酸楚。

荀彧的英年早逝,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但悲伤无法改变现实,曹操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悲痛压下。

他明白,自己必须振作起来,才能对得起荀彧,对得起那些为了大魏而战死的将士。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仔细研究诸葛亮的用兵之道。

他发现,诸葛亮并非不可战胜,只是自己之前太过轻敌,没有真正了解对手。

“诸葛志……”曹操念叨着这个名字,”

他重新拿起书卷,这一次,他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翻阅,而是认真地研读起来。

他学习兵法,研究地理,甚至开始学习一些他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他知道,要想战胜诸葛志,就必须比他更努力,更懂得学习。

日子一天天过去,曹操励精图治,努力恢复国家元气。

他减轻赋税,鼓励农耕,招募贤才,整顿军队。

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他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

“丞相,”荀彧走进书房,看到曹操正埋首于案牍之中,“您已经连续几日不眠不休了,要注意身体啊。”

曹操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彧,我没事。如今正是关键时刻,我不能有丝毫懈怠。”

荀彧看着曹操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敬佩。

他知道,曹操已经从宛城之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一个更加强大,更加成熟的曹操,即将崛起。

“报!”一名士兵匆匆跑进书房,“丞相,荆州急报!”

曹操接过信件,迅速展开,脸色骤变……

宛城之战后,诸葛志的名声如日中天,赞颂之词远播四方。

然而,他并未沉湎于胜利的喜悦,反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乱世之中,稍有松懈便可能满盘皆输。

他一面安抚百姓,重建城池,一面加紧练兵,储备粮草,巩固来之不易的战果。

宛城城墙上飘扬的蜀汉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诸葛志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眼神深邃而坚定

与此同时,曹操在许昌的议事厅内来回踱步,宛城之战的失利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中。

他深知,诸葛志并非泛泛之辈,其智谋与胆识都远超常人。

“宛城之败,非将士之过,实乃吾之失策!”曹操猛地一拳砸在桌案上,沉重的木桌发出一声闷响。

他终于正视蜀汉集团的崛起,以及诸葛志带来的巨大威胁。

败军之将的汇报,宛城百姓的歌颂,无一不在提醒着他,诸葛志的声望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

他意识到,若不及时应对,后果不堪设想。

“传令下去,各部加紧操练,秣马厉兵,准备迎战!”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传荀彧!”曹操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他需要一位智囊,为他出谋划策,共渡难关。

议事厅外,脚步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