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笔下宝宝
第716章 “利剑突击”!!!
小
大
张金称享用完丰盛的晚餐后,旅参谋长何秋和大队长刘小涛特意作陪,以犒劳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
餐毕,三人一前一后返回基地的小型会议室。
总指挥刘武早已在会议室等候多时。
他深知张金称此次秘密回国,必定有重要事情需要向他当面汇报。
会议室里,暖黄的灯光洒在深褐色的实木会议桌上,映出几分肃穆。
刘武起身相迎,目光关切地道:“金称同志,你辛苦了,休息好了吗?”
“报告首长,不辛苦,我已经休息好了!”张金称敬礼大声回答道。
“好好好,都坐下去说。”刘武眼里闪过一丝满意的赞赏。
这小会议室里只有他们四人,刘小涛准备了微型录音机和机要记录本,要把张金称的话记录下来。
张金称先把他们进入“金三地区”后的情况详细的向总指挥刘武进行了汇报,这时大家才知道了雷军已经牺牲了。
他打开随身带来的包裹,从里面拿出一套衣服,神情郑重地说总指挥刘武说:“首长,这是雷军同志留下来的唯一遗物,请首长在合适的时候转交给他的亲人。”
面对英雄穿过的衣服,众人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致敬默哀,表示对英雄的怀念和敬意。
刘武双手接过雷军生前穿过的衣服,郑重地对张金称说:“党和人民一定不会忘记雷军同志的,你们还在执行任务,这件事还不能公开。
我会把这件事向总部汇报,等你们胜利完成任务后,才能公开雷军烈士的事迹。”
张金称点点头深吸一口气,继续汇报道:“首长,根据我们在'金三地区'这段时间的调查,我们研究制订了一个解决'金三地区面粉'问题的计划。
我们暂时把它叫做'除魔计划'。
因为回来的急,还没有形成文字,我先向首长口头汇报一下,如果需要我会很快书写一个文字报告。”
接下来,张金称用了一个小时把他考虑的计划详细的讲了一遍。
刘武聚精会神的听着,老得出来他被张金称的这个计划吸引住了。
张金称讲完后,刘武好长时间没有说话,他一直在沉思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很好,考虑的很周到、很长远,思路非常正确,整个计划很周密,我看就叫'利剑突击'更合适。
你们就像一只利剑在'金三地区'斩妖除魔,不但要消除当地的'面粉贩'还要消除'面粉'这个魔鬼。
如果这个'神剑突击'得以顺利实施,一定会成为世界'禁面粉'史上的一个奇迹。
'神剑突击'实施起来是一个很宏大且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必须报总部首长批准。”
说到这里,刘武又沉思了一下,接着说道:“我相信总部首长一定会同意这项计划,所以我们不能等,必须先分开头开展工作。
刘小涛先协助张金称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项计划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总部,随后你们马上着手组建一支突击队,一旦总部批准了'神剑'计划,我们就可以立即实施这项计划。”
刘小涛、张金称挺直腰板,目光坚定地回应道:“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刘武满意地点点头,转头看向何秋:“老何,你负责协调后勤保障和情报支持,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何秋立即起身敬礼:“是!我这就去联系各相关部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首长,我们这这支突击队的称号叫什么?”刘小涛询问道,上报总部的材料上要用到。
刘武不加思索地道:“我看就叫'利剑突击队',这样可以迷惑敌人,让他们摸不清你们都来路。”
刘武仔细翻看着资料,不时用红笔标注重点。
外面夜色渐深,但会议室里的灯光依然明亮。
突然,他抬头问道:“关于突击队的人选,你们有什么想法?”
张金称早有准备:“我建议从我们特战旅抽调精英,再配属几名熟悉当地情况的jd警。
另外,还需要一名精通当地风俗文化语言的翻译。”
“很好!”刘武拍板道,“就按你说的办。
记住,这次行动要绝对保密,所有参与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审查。”
这时,何秋插话道:“首长,关于装备方面,是否需要申请最新型的单兵作战系统?”
刘武沉思片刻:“可以,但要注意隐蔽性,最好用外军装备。
另外,要准备足够的医疗物资和应急装备。”
会议持续到深夜,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
当讨论告一段落时,刘武站起身,环视众人:“同志们,这次行动意义重大,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为彻底铲除'金三地区'的毒瘤而奋斗!”
“保证完成任务!”三人异口同声地答道。
刚要准备离开小会议室,张金称又停下了脚步,对刘武说道:“报告首长,我还有件事向您请示。”
“什么事?尽管说,”
“刚才提到我们有一笔资金,也说了这笔资金的用途。
我们想从里面提出十万元给雷军的父母,他的父母在农村务农,生活不容易。”
“哦,张金称的家人你不用说担心,我们不会让英雄流血又溜泪的。
另外,你们在'金三地区'的那笔资金,由你们自己做决定,资金使用情况不用汇报。”
刘武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让张金称他们自己决定这笔钱的用处。
“谢谢首长的信任。”
“张金称同志,你们把生命奉献给了国家,还有什么不相信你们的呢?
张金称眼眶微红,郑重地敬了个军礼。
刘武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记住,你们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次行动风险极高,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
走出会议室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
何秋快步跟上张金称,低声道:“金称,我联系了装备部的老战友,他们刚到了一批新型战术装备,要不要现在就去看看?”
三人驱车来到郊外的秘密仓库。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排排崭新的装备泛着冷光。
张金称拿起一把经过特殊改装的微声冲锋枪,熟练地检查着各个部件。
“好枪!”他赞叹道,“消音效果和精准度都很出色。”
刘小涛则对新型战术头盔产生了兴趣:“这个集成了夜视、通讯和定位系统,重量还比老款轻了三分之一。”他转头对张金称说:“这是最终装备,我们大队是第一支装备的,每个队员都配一套。”
“真好啊,我们的装备越来越先进了。”张金称感慨地道。
从听到要组建“利剑突击队”的那一刻起,刘小涛就下定决心要加入进入。
第二天,他就偷偷地找到总指挥刘武,开门见山的请求道:“首长,我想参加突击队,跟张金称他们一起战斗。”
“怎么?心痒痒地不想待在指挥部了?”刘武笑着看着这个多年的老部下,自己家族兄弟。
“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去一线,到一线更能发挥我的指挥特长。”刘小涛认真地说道。
“哈哈哈,我正有此意,让你加强'突击队'的领导,想不到你竟然提出来了。
好吧,你尽快协助张金称同志将突击队组建起来。
由于张金称熟悉那边的情况,而且当地人对他信服,明面上要他为主,暗地里以你们组建的党委小组为主,你协助他明白吗?”刘武嘱咐道。
刘小涛豪不在意他是大队长要听中队长的指挥,这在我军军史上也不是没有先列。
只要让他去一线参加战斗,谁主谁辅刘小涛根本不在意,他兴奋地道:“是!”
“小涛,这一次任务不简单,就靠你们了。”
刘小涛郑重地敬了个军礼:“请首长放心,我一定配合好张金称同志的工作!”
回到宿舍后,刘小涛立即着手整理装备。
他仔细检查着每一件物品,从战术背心到急救包,确保万无一失。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床头柜上的相框上——那是他和妻子在结婚纪念日的合影。
妻子温柔的笑容让他心头一热,他轻轻抚摸着相框,低声自语:“等我回来。”
与此同时,张金称正在训练场挑选队员。
他站在高台上,锐利的目光扫过场下正在进行高强度训练的战士们。
“王强!”他突然喊道,“出列!”一名身材精瘦的战士立即跑步上前。
“听说你的攀岩成绩破了全旅的记录?”张金称问道。
“报告队长,是的!”王强挺直腰板回答。
“很好,你被选中了。”张金称满意地点点头,“我们需要像你这样擅长山地作战的队员。”
接下来的三天里,突击队的组建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何秋从情报部门调来了最新的卫星地图,刘小涛则组织队员们进行战术推演。
每天的训练从清晨持续到深夜,但没有人叫苦叫累。
后面的事情超出大家的想象,报总部的计划超乎寻常地以最快地速度批了下来。
总部首长指示尽快执行后期计划,后期将由总部委托各方协助进行。
大家还有没有想到突击队还没有组建完成,总部的命令就已经下达了。
刘武把三个人召集起来研究突击队组建的情况,最后选拔出来十二个人组建了“利剑突击队。”
加上张金称、庄炎二人,“利剑突击”队一共十四个人,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特战精英。
“利剑突击队”队长由张金称担任,刘小涛担任教导员。
上级的这一决定,出乎了张金称和其他队员的预料。
张金称感觉很感动,他深切地感觉到总指挥刘武对他的重视。
相比张金称,刘小涛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因为他以前从来没有做政工工作,对做思想工作真的不在行。这还是大姑娘上架头一回。
好在突击队队员根本不需要做思想工作,每个人无论是军事素质还是思想素质都很过硬,他们都是……的忠诚卫士。
选拔好的突击队员们正在抓紧时间集训,培养默契度。
就在这时,指挥部突然收到了远在“金三地区”的庄炎来的加密电报。
原来,自从张金称回国后,庄炎也没闲着,他亲自去够买了一部分武器装备和电台,特意向指挥部汇报。
就这样中断了近一个月的无线通讯又联系了起来。
张金称得知了庄炎按照他的要求够买了一些武器后,又电令他再购买一些,等突击队员到了之后再使用。
突击队要将自己变成一支地地道道的当地武装,与当地上百支武装力量一样占山为王。
与其他私人武装不同的是,突击队是暗藏在“金三地区”的一把利剑,随时斩杀那些罪大恶极的“面粉贩子”和伸向我们的魔爪。
这个突击队里有张金称四个老部下,王涛、李过、鲁达、叶鹏,见到他们时,他很是高兴。
这四人都是“三栖中队”里的顶尖特种兵,战斗力与庄炎雷军不上相下,每个人都各有所长。
这四人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张金称三人竟然没有事,原来是去秘密任务了。
原来这一切就是一场戏,目的是为了潜入“金三地区”执行任务。
他们还没想到的是,竟然也可以参加这项高度保密的任务。
几个月前张金称他们的离开是保密的,战友们都不相信他们所犯的事,虽然都不说但是都在心里猜测什么。
果然。
突击队里还有两人,张名、乐就他们是情报方面的专家。
从突击队的人员构成,可以看出总部首长刘之野对这项计划的重视。
所有人员到齐后,刘武把整个计划做了详细的布置。
第二天,突击队就在张金称的带领下秘密潜入了“金三地区”……
……
张金称经过慎重考虑,就把这个“老苗寨”作为突击队的临时营地,并且起名为“起点寨”。
因为这里是他们来到“金三地区”的转折点,应该说突击队的起点就在这里,同时寓意着他们“金三地区”除魔行动的开始。
“老苗寨”四面环山处于原始森林的边缘,地形复杂,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更为关键的是它地处“金三地区”中部,距离南边的三国交界处和北边的老城各只有两百公里以内,快速的话一天以内就可以到达“金三地区”任何一个地方。
在突击队到达“老苗寨”的时候,庄炎和阿贵带着人已经在建立好了两座吊脚楼,供大家休息。
庄炎告诉大家,附近山里的山民都争先恐后的来帮忙。
刘小涛感觉很奇怪,张金称到来这里也不长时间,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
庄炎笑着告诉他,当初张金称离开时吩咐自己购买一些生活物资,送给这些贫苦的山民。
因此,相比较那些剥削山民的“面粉贩子”们,张金称他们是真正的对他们好。
有了吃喝,山民们的精神状态不一样了,也懂得感恩。
刘小涛不由地想起管仲的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仪”,那里的老百胜都是一样的。
完全把这里可以当做一个实验点,让山民们放弃种植英苏,而改种其他农作物,验证张金称计划的可行性。
附近的山民们对突击队的到来非常欢迎,看来庄炎他们前期的工作搞的不错。
阿贵对突击队的行为大为赞赏,对山民这么好,他们的选择没有错。
阿贵主动提出要担任突击队的向导,他对这片山区的每一条小路都了如指掌。
张金称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并立即安排王强和李过跟着阿贵熟悉地形。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突击队员们分成小组,有的负责搭建防御工事,有的负责勘测周边环境,还有的负责与当地山民建立更深入的联系。
张金称还安排王涛、李过二人专门负责培训阿贵带出来的那些当地老兵和猎户,增加他们的战斗力。
还把他们淘汰下来的老旧武器免费送给山民们增加他们的自保能力。
这些山民大多都是猎户,突击训练一下,战斗力不可小觑。
突击队还免费送他们一些弹药,增加双方的感情,拉进一下关系。
坚实地群众基础是站稳脚跟的关键,我军分优良传统到什么地方都会发挥大的作用。
不长时间,突击队在当地就把根据地搞的有模有样了。
考虑到可能要在这里长期驻扎,刘小涛跟张金称等人重新设计了一下驻地防御工事。
在驻地防御工事的规划会议上,张金称用树枝在沙盘上划出几道关键防线:“东侧悬崖要设置暗哨,西面河道布设绊雷,寨子四角建四个隐蔽火力点。”他顿了顿,又指向寨后陡坡:“这里挖三条z字形战壕,用原木加固。”
因为突击队拢共才十几个人,而加上阿贵那帮兄弟以及一些年轻的猎户才四五十人。
基地防御,以及山民自卫队的建设迫在眉睫。
第二天清晨,整个寨子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
猎户们扛着刚砍伐的柚木帮忙搭建瞭望塔,妇女们编织着伪装网。
庄炎带着几个技术兵在调试太阳能供电设备,阿贵则领着青年们挖掘壕沟。
炊烟袅袅中,王涛正手把手教山民们使用“阿卡”射击,十来个孩子趴在草垛后看得入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