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丰功伟绩

"还有,"林雅翻开另一页,"史书记载,寒刈皇帝经常说一些很奇怪的话,比如"朋友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简单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等等。这些话在古代是很少见的。"

季长夏听了,眼泪再也忍不住了。这些话完全就是寒刈的风格,即使在古代当了皇帝,他仍然保持着对友情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季小姐,您怎么了?"林雅关切地询问,"是不是这些史料让您感动了?"

"对不起,我...我只是觉得这个故事很感人。"季长夏连忙擦拭眼泪,"一个人能够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确实很了不起。"

"是啊,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敬佩寒刈皇帝的原因,"林雅深有感触地说道,"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君主,更是一个有着高尚品格的人。"

两人又继续看了一会儿史料,季长夏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寒刈在古代成就的细节。每一个细节都让她更加震撼,也让她内心的矛盾更加强烈。

"季小姐,我有个奇怪的感觉,"林雅忽然说道,"您对寒刈皇帝的了解似乎超出了一般人的程度。"

"什么意思?"季长夏心中一紧。

"比如刚才您问他是否快乐,这不是一般人会关心的问题。而且,您在看这些史料时的反应,更像是在了解一个熟人的经历,而不是在学习历史。"林雅的眼神变得有些探究。

"我...我只是对历史人物的个人生活比较感兴趣而已。"季长夏努力保持镇定。

"也许吧,"林雅笑了笑,"不过我觉得,如果真的能够穿越时空见到寒刈皇帝,那该多么有意思啊。我很好奇,现实中的他会是什么样子。"

"您觉得...他会是什么样子?"季长夏忍不住询问。

"我想,他应该是个很温和的人,有着深邃的眼神和温暖的笑容。虽然身居高位,但平易近人,没有帝王的架子。"林雅thoughtfully地描述,"而且他一定很重视友情,因为史书记载他对朋友和大臣都很好。"

听到这些描述,季长夏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林雅虽然从未见过寒刈,但她的描述竟然如此准确。

"不过最重要的是,"林雅继续说道,"他一定有着坚强的意志和深深的责任感。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责任。"

这句话如重锤般击中了季长夏的心。她想起了现在的寒刈,想起他在古代的痛苦和迷茫,想起他想要逃回现代的想法。

"如果..."季长夏犹豫着问道,"如果寒刈皇帝在成功之前,曾经想过放弃,您觉得那样对吗?"

"放弃?"林雅有些惊讶,"从史料记载来看,寒刈皇帝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啊。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在坚持。"

"我是说假如...假如他真的想过放弃呢?"季长夏继续追问。

林雅沉思了片刻:"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想那是人之常情。任何人在面临巨大困难时都会有动摇的时候。但关键是要能够重新站起来,坚持到最后。"

"可是,如果他真的放弃了,选择了一种更简单、更快乐的生活方式呢?"

"那将是历史的巨大损失,"林雅严肃地说道,"千千万万的百姓将失去一个明君,整个国家的命运都会改变。有时候,个人的幸福必须服从于更大的责任。"

这句话让季长夏彻底沉默了。她开始明白,自己面临的不仅仅是朋友的选择问题,而是关系到历史走向的重大责任。

如果她支持寒刈回到现代,那么所有这些伟大的成就都不会存在。千千万万的百姓将失去一个明君,历史的进程将会完全改变。

但如果她劝寒刈留在古代,那意味着要让朋友继续承受痛苦,继续在那个充满争斗的世界中挣扎。

"季小姐,您看起来心事重重,"林雅关切地询问,"是不是这些史料让您想到了什么?"

"没有,我只是...只是觉得历史很复杂。"季长夏勉强笑了笑。

"确实很复杂,"林雅点头,"每个历史人物都面临着复杂的选择,而他们的选择往往影响着无数人的命运。这就是历史的重量。"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季长夏看了看表,意识到该告辞了。

"林董事长,谢谢您让我看到这些珍贵的史料,"季长夏真诚地说道,"这次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应该是我谢谢您才对,"林雅温和地笑道,"能找到一个对历史如此感兴趣的朋友,我很高兴。以后如果您还想看这些史料,随时欢迎。"

"一定会的。"季长夏点头。

在林雅的安排下,司机送季长夏回到了通今斋。一路上,季长夏都在想着刚才看到的那些史料,心中的矛盾越来越强烈。

回到咖啡店后,她独自坐在吧台后面,望着墙上寒刈写的那幅字,眼中满含着复杂的情感。

"寒刈...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你还会想要回来吗?"她在心中默默地问道。

夜色渐深,季长夏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她要告诉寒刈历史的真相,让他知道自己将来的成就。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历史的自然发展,但她觉得寒刈有知情权。

也许,了解了这些真相后,寒刈会重新找到留在古代的动力和意义。

回到通今斋后,季长夏独自坐在二楼的小阁楼里,这是她平时休息和思考的地方。今晚的月色很亮,透过窗棂洒在桌案上,就像古代宫廷中的那些夜晚。

她的脑海中不断重复着今天在林雅收藏室里看到的那些记载:

"减税惠民,使百姓安居乐业...兴修水利,开垦荒田,粮食产量倍增...设立学校,普及教育...大败西漠军,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