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更换

值得吗?李卫国递给他一杯浓茶,这批样品光成本就花了三万多。

秦浩望着晨曦中闪闪发亮的新厂房,轻声道:我们要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

穆勒的奔驰车在厂门前扬起一片尘土。与他同来的除了翻译,还有两名工程师,拎着沉重的检测设备。

没有寒暄,穆勒直接要求参观生产线。秦浩亲自做向导,详细介绍每道工序。外面工程师不时交头接耳,在本子上记录什么。

你们用的是什么材料?穆勒突然问,看起来不像普通铬钼钢。

秦浩坦然相告:辽阳铁合金厂的新型合金,具体成分保密,但测试数据表明其疲劳寿命是常规材料的1.7倍。

参观结束后,工程师开始随机抽取样品进行现场检测。他们带来的激光干涉仪精度高达0.0001毫米,远超工厂的检测设备。

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赵副厂长和工业局的人也在场,脸上带着看好戏的表情。

三小时后,首席工程师向穆勒汇报结果。穆勒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秦先生,恭喜。你们的样品不仅全部达标,其中三项关键指标还优于thk同类产品。

赵副厂长的脸一下子垮了下来。工业局的干部面面相觑,显然没料到这个结果。

不过...穆勒话锋一转,月产5000套的产能,你们能达到吗?

这是关键问题。秦氏精工目前月产能不足1000套。

三个月内可以。秦浩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正在扩建厂房,新设备下个月到位。

穆勒与工程师低声交谈几句,突然伸出手:预付款下周汇到,希望首批货按时交付。

合同签完,送走那些人,工厂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工人们把秦浩高高抛起,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只有李卫国注意到,赵副厂长临走时那阴毒的眼神。他悄悄拉住秦浩:这事没完,赵秃子肯定还会使绊子。

秦浩望着远去的轿车,目光坚定:那就让他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市场竞争。

这订单像一针强心剂,让秦氏精工进入高速发展期。新厂房拔地而起,二十台经过改造的车床日夜运转。工人数量突破两百,还专门成立了静压导轨事业部。

这是上个月的财务报表。李卫国戴着老花镜,手指在算盘上飞舞,净利润十二万八千!照这个速度,年底我们能还清所有贷款。

秦浩却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这些人人只是开始。那边的市场更大,但竞争也更激烈。

你又在打什么主意?李卫国太了解这个年轻人了,每当他露出这种表情,就意味着又有大动作。

我想买下机床厂剩下的十五台废铁。秦浩说,彻底改造后专门生产静压导轨专用设备。

李卫国倒吸一口冷气:那至少要五十万!我们还欠着信用社三十万呢!

可以向外面人预支部分货款。秦浩胸有成竹,更重要的是,我收到消息,大连机床厂即将改制,设备处理价可能低至三折。

正说着,办公室门被敲响。周明兴奋地冲进来:厂长!自适应补偿算法的论文被《机械工程学报》录用了!署名是工厂和工业大学联合课题组!

这是意外的喜讯。秦浩立即意识到其中的价值:马上联系陈教授,就说我们愿意资助一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专门研究精密机械控制!

李卫国这次没有反对。半年来的经历让他明白,在秦浩眼中,技术不仅是生产力,更是打开未来的钥匙。

##第二十二章暗战升级

初冬的第一场雪覆盖了厂区。秦浩站在新建的实验楼前,看着秦氏—工大精密机械联合实验室的铜牌被缓缓挂上。这是他商业版图中的第一块技术高地。

庆祝酒会刚结束,县工业局的王局长就神秘兮兮地把他拉到一边:小秦啊,有件事你得当心。最近要整顿红帽子企业,你们挂靠的集体企业可能要收回管理权。

秦浩心里咯噔一下。所谓红帽子企业,是指私营企业为规避政策风险,挂靠在集体单位名下经营的模式。秦氏精工名义上属于县农机修配厂,实际完全由秦浩自主经营。

什么时候开始?

年后吧。王局左右看看,压低声音,有人举报你们。

秦浩立刻明白了——这又是赵副厂长的杰作。订单让水泵厂损失了大笔外贸收入,对方显然不会善罢甘休。

回到办公室,他立即召集核心团队开会。听完情况,李卫国脸色煞白:要是摘了红帽子,我们连营业执照都没了!

不仅如此。财务科长补充,所有银行账户都会被冻结,外面订单肯定违约。

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已不是商业竞争,而是生死存亡的较量。

秦浩沉默良久,突然问:县农机修配厂的挂靠费,我们一直按时交吧?

一分不少!李卫国点头,去年还帮他们换了新设备。

那就好。秦浩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明天我去趟省城,找张厅长。

省机械厅的张副厅长?李卫国惊讶道,你认识?

不认识。秦浩微微一笑,但他儿子张磊是工大研究生,刚加入我们的实验室。

机械厅的办公楼庄严肃穆。秦浩在会客室等了两个小时,才被秘书引见。

张副五十出头,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目光如炬:你就是秦浩?小磊提过你,说你是真正的工程师企业家。

不敢当。秦浩谦虚道,随即直奔主题,张厅长,我们研发的静压导轨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德公司首批订单就值五百万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