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南北朝飘落的记忆

第680章 王朝崛起

宇文衍也是嘿嘿一笑。-精?武·暁,说¨王¨ `芜\错`内¢容^

后世犹子拿着一本人为编纂的宗教经文。

都能不要脸地拿来当史料用。

《山海经》一书作为华夏先人的智慧结晶代代流传下来,乃是千真万确之事。

哪怕宇文衍把其当作“华夏远古疆域图”,那也是经得起推敲的。

“你们不用多想。”

“让随行的天文地理馆人员好好考证一番。”

“一切以事实说话!”

很多历史真相,掩埋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

也有数不清楚的过往,被人为地抹除。

后世。

在东洲之地。

考古人员发现了与华夏甲骨文一模一样的刻画符号。

而且数量不在少数。

“接下来,朕要给你俩的东西,才是重中之重。”

宇文衍起身去到御书房。

从一个紫檀大木箱中取出厚厚一叠宣纸。

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彩色写实画作。

听到陛下略显兴奋的语气,三人充满了好奇。

宇文衍拿着这些他亲笔写下的纸页。

逐页讲解上面的内容。

提到的赫然是后世极为常见的一些作物。

包括红薯,土豆,玉米,辣椒,花生,蕃茄,南瓜,向日葵等。

另外。

还有橡胶树,金鸡纳霜树。

听陛下讲述了这些作物的产量和作用后。

刘焯,宇文衎,宇文术张大的嘴巴久久未能合上。-4·0¨0!t+x_t?.*c~o¢m,

他们对皇帝的话深信不疑。

己然忘了去想陛下为什么会知道万里之外的这些东西?

特别是红薯、土豆、玉米这三种粮食作物。

一旦引进成功。

定能解决百姓吃饱肚子的难题。

土豆适应恶劣环境的生长能力。

将给不适合耕种的山地和西北干旱少雨地区的百姓带来福音。

宇文衍也不确定在南、北东洲能不能找到这些作物。

就算真的有。

也肯定和后世经过几百年培育的有所不同。

他也不管那么多。

既然刘焯他们的船队准备完成环球航行的壮举。

足迹到了那块大陆,肯定要好好探寻一番。

而且。

宇文衍也特别想知道,当下生活在那里的黄种人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不过。

从一千多年后被一帮海匪、强盗屠杀,欺凌到快要灭种来看。

这个时候的他们,肯定还是相对落后的状况。

如果是这样。

宇文衍作为华夏天子,天下共主。

肯定要对这些“同族”提携一把。

施以华夏文明教化。

让他们早日脱离原始野蛮,加快文明进程,提高生活水平。

“陛下,那里当真有这么多好东西?”

“是啊,皇兄。”

“真那样的话,不能任由其荒废啊……”

刘焯和宇文术露出激动之色。_兰¨兰.蚊.血. !冕~费?悦!渎!

自从知道了“大天下”的地理格局。

他们也和朝中大佬一样,看哪里都觉得心痒痒。

“你们好好准备!”

“可以多带些人去。”

“等你们归来,确定航线,以后会持续不断地派船队进行环球航行。”

宇文衍敢断定。

当前,全天下唯有大周有建造远洋航行大海船的能力。

他将航海时代提前了千余年。

若是中原能够主导海上航线千年。

天下西夷邦国,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得匍匐在华夏脚下。

没有任何兴风作浪的可能性。

“臣遵命!”

两人拱手应答。

宇文衍多加嘱咐了一番,三人这才起身拜别。

下去准备一应事宜去了。

宇文衍双拳紧握,在空中奋力挥舞了几下。

以风帆海船进行环球航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只是风险较高而己。

待到冶铸司的一众墨子将蒸汽机研制成功。

便可着手建造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时的那种大型宝船。

用上蒸汽动力的“郑和宝船”。

从中土沿海出发的海船,便可轻易往来东、西洲之间。

届时。

环球航行将变得无比容易。

中原王朝对于海外之地的掌控能力也会成倍增长。

华夏的疆域将由蒸汽船的航程去丈量。

随着造船技术发展,以及冶铁工艺的精进。

蒸汽动力的铁甲船必然应运而生。

从此,真正开启大航海时代。

华夏文明远播西海五洲,踏上引领之路。

宇文衍凝望“天下坤舆全图”,心中的火苗熊熊燃烧。

大周王朝正在他的手中稳步崛起。

逐渐超越秦汉,对外开拓。

眼下的中原王朝。

皇帝正盛,年富力强,朝堂稳固,官员齐心。

从上至下,国家机构运转高效。

朝廷主持的官道水泥硬化,桥梁架设,运河开凿,以及各种水利工程。

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社会安定,百姓安居,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百姓对朝廷满意,对天子崇敬有加。

百工兴旺,贸易繁荣。

物质与日丰富,人口逐年上升。

对外也是锐意进取,收复旧地,开疆拓土。

针对百济、倭国的移民事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西南。

三月初。

面对骠国发动的反扑军事,陈王果断硬刚。

率领一万驻军,以及五万云南府兵。

加上归顺朝廷的昆赖兄弟麾下五万人马。

与骠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近半年来。

取得相当不错的战果。

顺着红水河一路向南,攻陷大小城池数十座。

骠国丢失北部三分之一国土。

骠国国王见势不妙,想就此罢战言和。

被陈王严词拒绝。

打疼方知后悔、害怕。

晚了!

据陈王传回的战报。

韦圆成,杨玄感,贺若怀亮,韩世锷,史怀义,高表仁六人表现英勇。

战场上暗自较劲,谁也不服输。

身先士卒,纷纷立下战功。

宇文衍对于西南战事没太放心上。

以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完全没有可比性。

骠国之所以敢和中原王朝刚一下。

完全是抱着“强龙不压地头蛇”的侥幸心理。

宇文衍接到陈王捷报后。

下达了“拿下骠国,打通西南出海通道”的诏令。

他相信。

只要陈王按照既定的战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无需太长时间,便能拿下骠国。

中原王朝势力从此沿着红水河,由北向南,从云南道延伸至南洋通夷海峡西部的小西洋。

至于说骠国势力选择躲进原始森林保持实力。

宇文衍也作出指示。

若真是如此。

穷寇莫追,暂时不予理会。

朝廷只需拿下南北贯穿骠国的红水河两岸地盘即可。

没有农业和贸易支持。

躲进原始森林也不过是苟延残喘。

等朝廷站稳脚跟。

便可腾出手来慢慢收拾这些残余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