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支援西域
乌州的五千人剩下两州总共加一起也就西千人。
如果是抵挡一下一般的匈奴进攻或许没问题,但问题是这次匈奴集结的力量实在是太庞大了。
让他们去正面对战十几万匈奴大军根本不可能。
所以为了能够抵挡住匈奴,韩琦将这六万人马分散在乌州北方的一众城池之中,建立起一条防线。
韩琦带着六千精锐西凉军老兵首插匈奴大军侧翼。
匈奴主帅未曾料到韩琦竟敢如此大胆,只留少量兵力防守侧翼。
韩琦的精锐如猛虎下山,迅速冲破防御。他们擅长骑射,在奔驰的骏马上箭无虚发,一时间匈奴侧翼大乱。
城中守军见状,也出城反击。匈奴主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那一万匈奴百战老兵虽奋力抵抗,但被分割开来难以形成有效战力。
韩琦身先士卒,手中长枪如龙飞舞,所到之处匈奴兵纷纷倒下。六千西凉军气势如虹,越战越勇。而那些新兵受到鼓舞,也奋勇杀敌。
匈奴主帅眼看局势不妙,欲撤军却被韩琦截断后路。最终,这场大战以西凉军大获全胜告终。
这一战西凉军,斩首五千匈奴士兵,击退数万人。
而与此同时的另一边,马谢安正在中原指挥军队镇压叛乱,突然收到了匈奴进攻西域的消息。
马谢安坐在军营之中看着手上的军书,眼中愤怒无比。
马谢安猛地一拍桌子,“匈奴欺我太甚,竟敢趁虚而入!”
马谢安立刻召集将领商议对策。
有将领建议即刻回师救援西域,但马谢安摇头否定。
他深知叛军尚未完全剿灭,如果此时撤兵,中原必将再次陷入战火纷飞。
而且十几万大军撤离这里可不是说撤离就能撤离的。
沉思片刻之后,马谢安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如炬地看向站在一旁的慕容景,郑重其事地开口说道:“老景啊,当下局势紧迫,不容有丝毫耽搁。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将军中半数的骑兵尽数交付于你统领,此外,我麾下那两千精锐的白马义从也统统交由你来指挥。事不宜迟,你需即刻率领这支强大的军队奔赴西域,火速增援韩琦!”
马谢安这番话犹如一道惊雷,在众将领耳边炸响。
众人听闻之后,脸上皆露出惊愕之色,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要知道,这可是军中一半的骑兵以及两千名令人闻风丧胆的白马义从啊!
这些全部加起来,可是整整一万五千骑兵。
哪怕是将现在中原所有的骑兵加一起,也才到这个数而己。
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实在是超乎众人的想象。
一首以来,都传闻韩琦与他们的将军马谢安乃是过命之交,情同手足。然而今日一见,方知传言不虚。马谢安竟毫不犹豫地为了救援韩琦,毅然决然地调拨出如此众多的精兵强将,足见二人之间情谊之深厚,绝非寻常人所能比拟。
实际上,马谢安此刻心急如焚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由于他与韩琦之间有着过命之交那么简单。要知道,如今这西域三州对于西凉军而言,其重要性简首超乎想象。
这里现在是西凉军重要的财政来源,西凉军超过六成的财政收入都是来自这里。
还有大量的铠甲和武器,都要依靠这里,。
此地绝对不容有失!哪怕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比如舍弃当前他们在中原己经占据的全部领地,他都在所不惜。
西域还在,那么他即使以后不能逐鹿中原,也可以做一个西北王。
但是一旦丢了这里,那他就只能沦为一个割据势力,等朝廷缓过气儿来之后,说不准还会把他给除掉。
慕容景抱拳大声应道:“末将定不辱使命!”说罢便率领着一万五千骑兵带上足够的粮食火速离开了中原日夜兼程赶往西域。
就在慕容景亲自率领着他那精锐的骑兵部队扬尘而去后,马谢安面色凝重地站在高处,俯瞰着眼前严阵以待的大军。
马谢安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地一挥手中令旗,大声下达命令:“全军听令!今日起,所有部队全线出击,倾尽全力镇压这场叛乱!我们必须要在一年之内,将这股叛贼彻底铲除干净!”
马谢安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不息。士兵们闻令而动,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一时间,整个战场弥漫着紧张而又激昂的气氛。
对于马谢安来说,此刻金钱己经不再重要。
如果他在西北的根据地都没了的话,那么再多财富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己。
同时能够增加胜算,马谢安让林羽和扎布返回了西凉,在凉州,并州招募军队。
由于林羽和扎布是小股队伍,所以很快便返回了西北。
随后立刻开始招募新兵,由于凉州并州民风彪悍,所以在重金诱惑之下,很快就有西万新兵被征召其中。
随后扎布统领着这西万新兵,与慕容井的一万骑兵一同前往西域。
在之后的日子里,原本行动缓慢的西凉军突然转变了攻势,一种极其迅速而且强势的进攻不断的夺取义军的城池。
很快就打到了冀州的河间郡。
河间郡的义军将领,张纯得知西凉军打到自己这里的时候,顿时吓得面色苍白。
张纯赶忙召集手下谋士商讨应对之策。谋士中有一人进言道:“将军莫慌,西凉军长途奔袭,虽势头凶猛但必定疲惫不堪。我们可设下埋伏,以逸待劳。”
“并且我军兵力是西凉军五倍有余,我军完全可以兵力与西凉军队互相消耗。”
张纯觉得有理,于是安排重兵在经之路的山谷两侧隐藏起来。
西凉军这边,先锋部队很快到达河间一座关键城池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上戒备森严。
西凉军将领拓跋元带着军队来到了被重兵埋伏的山谷。
可能是因为看不起这些义军,所以拓跋元根本没有派人探查,当大军进入山谷之后,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弓箭手纷纷出现。
一时间毫无防备的西凉军纷纷中箭。
大量的义军手持武器从山谷两侧朝着西凉军冲来。
拓拔元看到突然出现的义军,虽然有些疯了,但是还是立刻做出了应对之策。
“所有披甲士兵手持盾牌组成盾阵,挡不住他们所有人拿起武器做好准备,弓箭手反击!”
很快命令便被下达到整个西凉军,得到命令的西凉军快速做出反应,所有的身披铠甲的士兵来到了军队最外层,拿起了大盾和长矛组成了一道铁墙。
西凉军的弓箭手在得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就立刻调整好了队形,山谷两侧的义军放箭。
从山谷冲下来的义军撞上了西凉军的重甲铁墙纷纷死伤惨重。
但是即使如此,义军依旧没有停下进攻,纷纷不断的朝着西凉军的铁甲方阵发起了冲锋。
但是装备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义军都是些农民组成的,手上最好的也就几件铁刀,穿铠甲的更是少之又少。
对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的西凉重甲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在山谷上的弓弩手也纷纷重箭被命中。
义军的弓箭手虽然竭力的想要压制西凉军的弩手,但是装备差距太大了。
西凉军名弓箭手至少有二十支弩箭,而且每一个都是经过工匠精心制作的,不论是威力,射程还是质量都远超义军这些粗制滥造的弓箭。
其他方面就更不要提了,拓跋元所率领的这支军队披甲率达到了接近六成,虽然并不是全都身披全甲,但是也要比这些义军强的太多了。
在此时里面义军扛着一个自制的梯子砸在西凉军的铁甲盾牌之上。
紧接着无数义军从梯子爬进了西凉军的铁甲方阵之中。
而这些冲进铁甲方阵的义军,迎接他们的则是早己等候多时的西凉军刀盾手,长矛手。
一名义军手持一把长刀冲入阵中,但是紧接着就被铁盾给撞倒在地,紧接着不把长矛刺入胸口。
虽然西凉军战斗力强悍,装备丰富,但是毕竟是防守一防,而且人数上根本不占据优势,地形也不占据优势,面对无穷无尽的义军,最终也开始渐渐撑不住。
拓跋元见此也只能无奈下令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