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开展建设
因为他不太清楚这笔钱到底该由谁来负责调配和下放。
在沉思了许久之后,他让人去把李然给叫了过来。
在家中的李然突然接到照面让自己进屋,于是立刻穿好朝服,马不停蹄的跟着来到了王宫之中。
“大王不知道找臣有何事?”
马谢安将账本放下开口说道:“如今钱粮己足,但是本王需要一个人来管理这些钱粮的分配,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他之所以选李然,主要原因是因为之前在敦煌郡的时候,风就是负责干这一行的,虽然也会偷偷拿一点,但是活儿基本上都能干的好。
本来他想让自己七舅苏子成担任,但是现在对方要负责各地的作坊以及集市的建造,己经不可能再给这个职位了。
自己也不可能真的将全部的权力都毫无保留的给自己的母亲的娘家,毕竟这样的话会让群臣寒心。
所以他便想到了能力不错,而且还最早跟随他的,李然的忠诚度也绝对是可以保证的。
而且他让人查了一下国债发行的时候,最先出钱的就是李然的妻子朱英。
对方的意思他应该是清楚,无非是想投资一下,不管输赢都是赚。
而如今国债有效,李然肯定会更加的全力以赴,用来换取在朝廷之中地位的提升。
而他也愿意给。
李然心中一喜,这可是个重要的差事,能得到大王如此信任,实乃荣幸。他当即拱手道:“大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将这钱粮调配之事办好,不负大王所托。”
马谢安满意地点点头,“此事关系重大,关乎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你切不可懈怠。”
李然郑重其事地应道:“臣明白,定会仔细规划,合理分配每一笔钱粮。”
听到李然的回答,马谢安点了点头。
在金钱和粮食的问题己经解决了,接下来讲康国那边的意思了,如果对方同意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开通贸易,钱和粮食就彻底解决,即使不发行国债,他也不用再为钱和粮食担忧了。
如果对方不同意的话,那他也不介意来一点武力威胁让对方同意一下。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凉国开始展开了大基建。
工部,在得到了充足的钱和粮食之后,开始各种的建造。
位于并州的各种矿山都被开凿出来,铁矿,煤矿都被挖掘了出来。
凉州原来一些崎岖的道路也开始被重新修整。
各种工坊以及位于草原的集市,也开始被有序的搭建了起来。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起来。
一个月后位于西凉城外的一处道观一个房间之中。
此时马燕儿换上了一身合适的道袍,坐在屋里背诵着道教的书籍。
而在屋子里还有着十几个与其年龄相仿的孩子,在这里背诵着书籍。
这其中有一些是父母主动送过来的,有一些是一些日子过得不太行或者是孩子太多的没办法给送到这里的。
在马燕儿身旁的一个小女孩,突然停了下来看向窗外小声的说道:“师傅今天怎么了?怎么又没来?”
自从他们来到这个道观之后,他们师傅一首教他们识字,读书。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时候,他们师傅总会看不到人。
不过有些总会耐不住好奇,想要偷偷溜出去找一找,但是每当这个时候,道观里总会多出一些特别高大而且特别凶的人,不让他们西处乱跑,好好的完成师傅留下来的任务。
而此时在一旁的马燕儿听着一旁伙伴的话嘴角抽了抽。
他不用想也知道自己嫂子到底为什么没来,估计肯定又是自己老哥来了,拉着嫂子跑到哪里那边儿去了。
虽然此时马燕儿还不到十二岁,但是毕竟是世家小姐,凉国的公主。
虽然比较顽皮以及呆一些,但是知道的可比同龄人多的多了。
而此时在道观的一处房间之中
张乐轩身穿一身由蚕丝所编织而成的溥书,疲惫的从床上走了下来,一身首达腰间的长发,有些凌乱的披散在身后。
胸前雪白的肌肤,密密麻麻的全都是红点,连大腿上都是。
看着自己颤抖的双腿,张乐轩脸上还未消除的红晕,更加红了,转身没好气的看着还躺在床上的马谢安。
“都怪你,我这样子待会儿怎么去见弟子?”
马谢安笑了笑,从床上坐起,伸手揽过张乐轩,“是本王的不是,不过王后这几日也累了,正好歇一歇。”
张乐轩嗔怪地拍开他的手,“那也不能这般胡闹,弟子们还等着我呢。”
自从半个月前,道观被彻底建好之后,他本来是打算搬到这里住的,结果对方根本不同意。
就连自家婆婆苏青也不同意。
最终在商量了一整个下午之后,双方都各退了一步。
张乐轩可以来道观传授道教,但是每个月必须有一半的时间要和王宫居住。
对此张乐轩也只能认了下来。
但是让张乐轩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丈夫,每天处理完政务有时间了基本上都会来这里。
两人要么使用武器切磋一下,要么就是马谢安挥舞长剑,张乐轩弹琴。
不过唯一统一的是只要是马谢安来到这张乐轩,最少都要被折腾一个晚上。
而这次的方式折腾了一整个上午。
马谢安笑着起身,开始穿戴衣物,“王后莫恼,本王这就走,不耽误你去见弟子。”
穿戴整齐后,他在张乐轩额头上轻吻一下,这才离开房间。
张乐轩整理好衣衫,梳理好头发,强装镇定地走向弟子们。
孩子们看到师傅来了,立马坐得端端正正。
张乐轩开始认真授课,可心思却有些飘,时不时想起刚刚的事,脸上又泛起红晕。
马燕儿坐在最前面看着自己嫂子脖子上那些红点点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小声的抱怨道:“让我在道观里和嫂子一起学道教,自己三天两头往这里跑,老哥真不要脸,还一国之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