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青史斑斑照残魂(1)

孔耀文翻开手中的县志,眼中逐渐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将资料推到何舒言面前,语气中透着一丝沉重:“民国二十六年,倭寇全面侵华时,安远县尚未完全被战火波及。搜索: 今晚吃鸡 本文免费阅读那个时候,戏院名角裴晏之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何舒言听得专注,眼神微微一凝:“裴晏之?”她低声念着名字,似乎在回忆些什么。

孔耀文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裴晏之因在昆曲《桃花扇》中饰演李香君而广受欢迎,尤其是他演绎的‘血染桃花’的忠烈形象,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他的演技不仅仅感动了老百姓,更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之一。”他顿了顿,眉头微微皱起:“但两年后,倭寇的铁蹄终于踏入了安远县。”

“倭寇入侵安远县……”何舒言轻声重复,目光渐渐凝重:“这和裴晏之有什么关系?”

孔耀文沉默了一会儿,翻到资料的下一页,眼神略显黯淡:“倭寇为了控制安远县,采取了恐吓和威胁的手段。裴晏之当时己经是安远县的文化象征,他们知道他有巨大的影响力。于是,倭寇竟然以全城老百姓的性命威胁他,让他为倭寇演出,充当他们的文化宣传工具。”

何舒言的脸色微变,她的手无意识地捏紧了桌角,心中有了猜测:“他为了救百姓,放弃了自己的尊严,成了侵略者的傀儡?”

“正是。”孔耀文叹了口气,目光变得深沉:“然而,在演出的当天,戏院却突发大火。观看表演的倭寇和戏班的所有人员,包括裴晏之,全部命丧火海。”

何舒言听到这里,心头一震,她猛然站起身来,眉头紧锁。这个结局让她感到愤怒与无奈,同时也能感受到裴晏之心中的绝望与抗争。她转过身来,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火灾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是倭寇的报复,还是……”

孔耀文也站了起来,目光深邃:“有许多说法,其中一种是说戏院的火灾并非意外。有人认为,这可能是裴晏之自愿付出的代价——他让所有的倭寇和戏班成员陪葬,以此来阻止倭寇继续压迫百姓。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倭寇怕裴晏之的忠烈形象激发百姓反抗,便在演出时故意纵火。”他顿了顿:“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只能靠历史的片段来拼凑真相。”

何舒言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她走回桌前,盯着孔耀文。“所以……训练场那边所有的亡魂,可能就是从那场火灾中留下来的?”

孔耀文看向窗外,慢慢的点了点头。

---

“混账!这群倭寇就该全部下地狱!”

司令办公室内,谢忱猛地一拍桌子,整张办公桌仿佛被震得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这个一贯沉稳内敛的老兵,此刻眼中通红,情绪激动到了极点。桌子上的资料在他的这一拍下稍微晃动,甚至连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愤怒。

谢忱深吸了一口气,显然在竭力平复心中的愤怒,他的眼眶有些泛红,但很快收敛成了冷静:“两位,这种事情你们才是专家。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何舒言缓缓开口:“为了确保我们能够正确地还原历史,我们计划今晚再去一次训练场,回溯一下当年发生的事情。”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

谢忱愣住了,显然是没能理解何舒言话中的深意。他的眼睛微微睁大,呆呆地看着何舒言,“回溯?时间倒流?”他说话时眉头紧皱,对这种说法感到陌生且难以置信。

“不不不!”何舒言急忙摆手,见状连忙澄清:“我们并不会真的让时间倒流,而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利用留存在那里的残魂,形成一种幻境。”她看向谢忱,语气更加平和:“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地重塑当年的场景,还原发生过的事情。”

谢忱听得有些茫然:“哦~~~”他犹豫了一下,发现完全不理解,“虽然我听不太懂,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说着,他无奈的苦笑一声:“既然你们己经有了计划,那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需要我们准备什么吗?”

孔耀文点了点头,刚想开口说些什么,突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文书进了门,先是看了孔耀文和何舒言一眼,随后低声在谢忱耳边说了些什么。

谢忱的眼神从沉思中回归,似乎听到了一些意外的消息,他脸上的表情从刚才的平静转为茫然,接着又转为惊讶。然后他转头看向孔耀文和何舒言,脸上那丝莫名的神色让两人心头一紧,彼此对视,心中充满了疑问。

“谢司令,发生什么事了?”何舒言开口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

谢忱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有些奇怪,顿了顿才说道:“呃……要不,我们先去训练场那边一趟吧。”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莫名:“在那边守着的弟兄们说……他们抓到了一个道士……”

“道士!?”何舒言和孔耀文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两人面面相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疑虑。道士?怎么会有道士?是支援吗?民调局的道士,目前似乎就只有局长一位……哦……大概还有一个韩宸

,但他还在军训呢!他怎么可能跑到这里来?

三人没有再多说什么,迅速走出办公室。

---

三人匆匆赶到了训练场的外围,入眼的便是在昏黄的晚霞下,一个身穿道袍、扎着发髻的青年正静静地盘腿坐在一个破旧的树桩上,姿势端正,神态安详。

周围站着两个士兵,也许是因为昨晚经历了那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士兵们对这个突然出现的道士充满了戒备,双手紧握步枪,警觉地注视着西周。

然而,那道士似乎毫不在意,双目微闭,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冥想之中,丝毫没有因周围的氛围而感到不安。风轻轻拂过,带起他道袍的角,周围的树木也微微摇曳,但他依旧稳如泰山,似乎与世隔绝,宁静无比。

似乎是听到了他们的动静,道士微微睁开了眼睛。那双眼睛深邃如潭,带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神采,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他缓缓站起身来,动作优雅,完全没有一点仓促或不安。在士兵们的敬礼声中,他轻轻地对三人行了个拱手礼:“福生无量天尊!”他的声音清澈,带着一种自然而然的平和:“贫道致和,玄云观正一派高功法师。”

致和道人说着,从怀里拿出了一个小本本,递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