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群山

根据安宁教授的回忆,她早晨从埃塞洛克斯出发,试图翻过东北面的群山前往阿卡姆,但在山中迷路了一天,接近日落时,打开传教信件寻找可能的地图,然后失去记忆。免费看书搜索: 拉小书网

如果可以选择,洛书是不想在夜晚翻山越岭的。

由于不可知的原因,阳光对怪异似乎具有普世的压制作用,一旦日落,所要面对的怪异就是“超级加强版”。

但降落的节点如果不选在这里,就得前往安宁刚刚收到洛书从加福尼亚寄去的信件,正在对埃塞洛克斯三起疑似献祭事故进行调查的时候,那么势必会篡改更多的历史,加上洛书对80年代的北亚美利加远远不如安宁本人熟悉,说不定就会蝴蝶掉很多本来可以发现的线索。

当然,她的懒惰作祟,不想去接本来由当时的安宁本人承担的活计也是一个原因……

万花筒里,洛书准确定位到自己在牛皮纸上手绘的图案,迎着夕阳的余晖,稀疏的、高低错落的树木泛着灰白色的光泽,低矮的灌木呈现出营养缺乏的枯萎,而那些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方则露出了嶙峋的花岗岩。

和洛书高中组织春游去过的那些地方相比,这里没有人工种植的茂密植被,也没有人工开凿的石阶或者哪怕一条土路,自然以其物竞天择和野性难驯的姿态原始地存在着,于是在习惯了圈养的人类看来,就显得陌生和神秘。

刚一落地,洛书第一反应是摸肩带,帆布包果然背在后面,而安宁原本携带的登山包则扔在脚边。

首先从帆布包里拿出符纸“加亿点力量和体质”以及“思维清晰”,“快速止血”留待受伤的时候,希望不会用上。

袁霖同学提供的符纸有没有神秘学加成尚不得而知,但烧得是真的挺快。

当两张符纸化为灰烬,伴随着熟悉的一瞬间的痛楚,五感和身体强度得到质的提升,洛书仿佛一台由未来科技打造的探险机器,通过类似声呐的探测系统,快速对周遭的环境进行3d建模。

她还不确定“思维清晰”的效果,毕竟现在可没有时间做数学题——但她感觉到一种清醒和亢奋,类似连干几杯浓缩咖啡。

阳光越来越稀薄,薄雾开始升起,群山仿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埃塞洛克斯地处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以北。马萨诸塞大体是一片平原,在平原上陡然崛起的群山,其实是很突兀的。

而当洛书的目力和听力都得到极大提升,便轻易地发觉了其中的怪异:眼前是连绵险峻的群山,但她听到的,却是窸窸窣窣的虫群和此起彼伏的蛙声,间或夹杂着几声遥远的狗吠。风呼呼地吹过,仿佛吹过一片不受阻隔的旷野。

视觉告诉她这是大山,但听觉却告诉她这是田野。

这种强烈的割裂感让洛书产生了自我怀疑,她蹲下来敲了敲花岗岩,发出沉闷的声音,但这声音浮于表面,没有向她提供更深层的地质信息。

一时间无数的猜测在她附加了“思维清晰”的脑海里流过:

她想起桃花源和康宁精神病院,想起安宁教授回忆穿行于埃塞洛克斯与阿卡姆之间的邮递马车:密闭的车厢几乎一丝风也不透,她亲眼看到邮递员蒙上了马的眼睛——对方解释说,动物看到怪异也会发疯的。

有没有可能,“群山”根本是不存在的?

在北亚美利加大平原上,隆起几座低矮的丘陵尚且可以理解,但这样巍峨的群山,从地壳运动的角度,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

这算什么,神说要有山,于是就有了山?

但考虑到阿卡姆是克学者和邪教徒的聚集地,那么好像也就不足为怪了:工业革命后,随着基层治理的加强,这样一个神秘、封闭、充斥着邪教乃至罪犯的地方,几乎毫无疑问会引来调查。

如果想要把联邦的视线阻隔在外,那么他们就需要险峻的山。再险峻的山也可以翻越,所以这些恐怕不止是山,而是某种“阵法”。

洛书摸了摸树木,触感异常真实,但当她敲树干时,同样的违和感就产生了:她感觉不到树干内里的深层结构和应当产生的回响,无法像在白牙岛上敲墙壁那样马上察觉到混凝土里有几个气泡。

想到邮递员的马,洛书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反正天也己经几乎全黑了,她仗着力量和体质加成,艺高人胆大,干脆闭上了眼睛,然后全凭听觉的指引往前走。

一旦排除了视觉的干扰,所有的怪异和割裂就都不复存在,一切都变得和谐自洽起来:脚下是一条田埂间的土路,两旁种的可能是小麦,蚂蚱在里面跳来跳去,水渠里青蛙正在鼓噪……

走了一个多小时,她开始听到犬吠声。吠叫声非常不友好,感觉上来自好几条大狗,她不得不睁开眼睛。

脚下再次变成嶙峋的花岗岩,而面前有一座倚靠一棵巨大白橡树盖起来的木房子。屋里没有光,但房子前面拴着五条凶恶的大狗,因为她的到来,正呲着牙,发出不友善的咆哮。

洛书过于活跃的思维开始冒出“邪教徒”“守林人”“阵枢”等等假说,同时也难免产生一点儿侥幸心理:万一这些也是假的呢?

她欺负狗子们被拴着,用桃木剑探过去,戳了戳最靠前的一条大狗,立刻激怒了它,使得它拼命拉紧了锁链,鼻息差点喷到洛书的脸上——而后者正忙着回味刚才那一下的手感。

真实,有弹性,筋骨分明,和拍树干完全不一样。

好家伙!

洛书大为震撼:敢情场景是绿幕,但怪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