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克苏鲁的呼唤(八)

现实时间来到9月29日晚,一切准备就绪,在连山委员会的全力支持下,密大师生终于开始了最后的行动。首发免费看书搜:读阅读

能一次成功当然是最好的,但万一行动失败,也不用惊慌,洛书会读档重来。不过为了避免形成强大的历史惯性,最好不要反复失败。

借助混沌的时间穿梭,距离凌晨24点越近,跳转越稳定。一首以来,前往过去的行动大多安排在20-24点,但今天的行动比较特殊,很难保证在24点前结束,如果必要的话,就得“熬夜”了。

虽然发生在过去的行动并不消耗现实时间,但当埃塞洛克斯打开混沌通道的时候,受到混沌气息影响,“纸人”状态下的理智消耗会急剧上升,行动人员可能需要频繁换班,那就得反复举行纸人召唤仪式,从而消耗现实时间。

另外,万一行动出现问题,也要在现实中讨论、调整。

从开学以来就被迫早睡早起,终于逮到一次当夜猫的机会,而且是熬夜参加大行动,同学们都很激动。在这种集体亢奋中,连恐惧都冲淡了许多。

安宁教授扫视一圈,叮嘱安全事项:“无论混沌组还是现实组,最长半个小时,必须做一次斐波那契数列自测。再说一遍,现实组也要做。”

“每个人六张符纸。三张‘结束召唤’,三张‘脱离混沌’。凡是己经感觉不对的,不用再自测,马上撤退。”

“结束召唤”自然就是指结束纸人状态,可以说是“一键回城”;而“脱离混沌”符则是连山委员会对西十九符文的研究成果之一,是“眼睛”“河流”符文的一种反义表达变体,可以起到类似小黄鸭和“台阶”那样,把人拉出混沌的作用。

当然,是向洛书祈祷。

洛书行使混沌的权柄,跟她的时间权柄一样,会出现幺蛾子,目前发现,靠这些符纸脱离混沌后,会发生现实坐标的随机移动。

不过好在移动的范围有限,大多在30米以内,且都是平行于海平面移动,不会把人种进地里或者抛到天上。

总不能向混沌祈祷,这点小毛病只能克服一下了。

为了防止出现把人插进建筑物死亡的事故,行动在图书馆前面的大草坪中央进行。数量众多的探照灯硬是击穿了白牙岛晚间浓稠的黑暗,把草坪照得灯火通明,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拍夜场戏。

安宁教授:“袁霖佩戴‘异态观测眼镜’,注意巡视监督,发现掉帧接近40%的,立刻踢出去。”

安全事项主要就是这些,可以说是“跑路事项”,毕竟即使经过了简单训练,这些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同学也没有多少战斗能力,遇事唯一能做的反应就是跑路。

正如刚才提到的,行动分为两个组,“混沌组”和“现实组”。

顾名思义,“混沌组”就是需要沉入混沌、跟真理密会正面拼刺刀的战斗人员,除了老师们,只有体质特殊的洛书、战斗才情突出的黎鸣霄入选;另外还有虽然不参与战斗,但需要承担向导和“观察员”任务的程玖。

其余同学全部编入“现实组”,由袁霖、巴颖统筹,负责清洗“萤火虫梗”粉末,监视、阻止,和必要时控制住没有进入混沌的邪教徒,以防他们还有后备方案。

1985年3月20日早7点,埃塞洛克斯刚刚开始从沉睡中醒来。

科学青蛙会的讲座8点开始,7点多,“混沌组”己经前往埃塞洛克斯公立高中报告厅埋伏。

程玖假装来早了的学生,留在现实维度“望风”,用约定好不同频率的小黄鸭叫声传递消息;其余人提前进入混沌蹲守。

因为“日晷”携带不便,李筱拿出家传的隐器“司南”来测算混沌深度:“3号位。”

安宁教授点点头:这是人类调查员能够进入混沌深度的极限。

如果测出4号位及以上,不管真理密会是头铁还是具备特殊手段在混沌深处行动,他们也不能跟,必须撤离。

与此同时,袁霖、巴颖带领“现实组”分头在三个献祭地点埋伏(其中1号地点不是固定的,而是在电车上),人人都背着登山包,仿佛远道而来的游客。

包里装的是灭火器,里面是提前配制好的巴颖独家洗发水(稀释)。

袁霖再次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他肩负着在三个地点之间巡逻,观测同学们的理智情况、如有不对随时踢人的重任,紧张多过兴奋。

电车即将到站,借助播报站点的声音掩护,他拿起对讲机:“2号、3号地点,汇报理智自测结果,不要乱报,我马上过去检查。”

8点整,报告厅的铃声响了起来,科学青蛙会主持人念完特邀发言人卡森·墨菲的长串头衔,然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走上讲台,开始他的演说。

在掌声的掩护下,程玖捏了几下小黄鸭,告诉洛书:发言人还是卡森·墨菲,没有被你蝴蝶掉,算是个可喜可贺的开头。

卡森·墨菲:“谢谢主持人。正如刚才提到的,我的研究方向是超弦理论。当然,我知道这不是在研究生院,这是一场高中学术讲座(笑声)。”

“所以我不打算讲那些晦涩的理论。放心,你们不会看到满黑板的公式。我甚至不打算写板书(笑声)。”

“我打算跟大家聊聊,世界的维度。”

“众所周知,超弦理论认为,宇宙有十一维空间……”

趁着掌声和笑声的间隙,程玖又见缝插针地传递了几次信息:据她观察,有一些邪教徒开始目光呆滞,应该是沉入亚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