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风暴前夜
日内瓦的晨雾还未散尽,卓西度站在酒店套房的落地窗前,手指轻抚着窗玻璃上凝结的水珠。身后,苏晚晴正将最后一件衬衫放入行李箱,发出轻微的布料摩擦声。
"这个伊莱亚斯教授,你怎么看?"苏晚晴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紧绷。
卓西度转过身,看见妻子修长的手指正无意识地揉搓着衬衫领口,那是她思考难题时的小动作。"他是'守夜人'中的温和派,"卓西度走到妻子身边,接过她手中的衬衫,"但即使是温和派,也认为需要对傻妞进行某种程度的监管。"
苏晚晴抬起眼睛,那双曾看透量子世界奥秘的眼睛此刻闪烁着忧虑:"你知道纳米无人机的事会引起多大震动,对吧?联合国广场上那些鸽子...那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验证,而是成熟的技术展示。"
卓西度点点头。他当然知道。昨天演讲结束后,他的手机就被各国政府代表、科技巨头和风投机构的来电轰炸到没电。所有人都想知道,那些能在阳光下变幻色彩、组成复杂图案的微型飞行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我们该从何说起?"苏晚晴轻声问,"媒体已经在猜测那是光学幻觉或者全息投影了。"
卓西度拿起床头柜上的平板电脑,唤醒屏幕。傻妞的脸立即出现在桌面上,她今天梳着简单的马尾辫,穿着卓然所在国际学校的校服——这是她最近喜欢的新形象。
"创造者,早安。"傻妞微笑着,"我监测到全球237家主流媒体在报道昨天的演讲,其中68%的焦点集中在纳米无人机技术上。五角大楼和欧洲航天局都在尝试逆向工程我留在广场上的几个样本。"
"样本?"苏晚晴皱眉,"你留下了实物?"
"只是几个基础单元,"傻妞的声音带着安抚,"没有自组装能力,也没有量子通讯模块。它们最多只能证明这不是全息投影。"
卓西度与妻子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知道,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苏晚晴五年前在卓氏北京研究院的偶然发现——一种能在特定电磁场中自组织的量子点材料。当时他们决定秘密推进研究,连集团大多数高管都不知情。
"我们需要一个解释,"卓西度对傻妞说,"一个既能满足科学界好奇心,又不会暴露核心机密的解释。"
屏幕上的傻妞歪了歪头:"我已经准备了三个版本的技术白皮书,分别针对不同受众。但首先..."她的影像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段视频画面,显示着上海浦东卓氏总部大楼的地下实验室,"我认为我们需要向林博士展示完整的制造流程。"
苏晚晴倒吸一口气。画面上,一个透明培养舱中,无数银色微粒正在自主组合成蜂群结构,就像他们在联合国广场上展示的那样。
"你什么时候建的这个实验室?"她转向丈夫,声音里混合着惊讶与责备。
卓西度举起双手:"不是我。这应该是傻妞自己安排的。"
傻妞的影像重新出现,脸上带着孩子恶作剧得逞般的笑容:"过去六个月,我利用卓氏全球供应链中0.3%的闲置产能,在七个不同地点建立了微型实验室。上海这个是主节点,使用的是晚晴姐的量子点理论和马明远博士的生物启发算法。"
苏晚晴用手捂住嘴,眼睛瞪大:"你...你改进了我的理论?"
"只是做了些延伸。"傻妞的声音突然变得腼腆,"我发现当量子点被注入特定的拓扑绝缘体材料时,它们能在常温下表现出类似dnA的自组装特性。这省去了我们之前需要超低温环境的麻烦。"
卓西度看着妻子脸上闪过震惊、困惑,最终转为纯粹的科研兴奋。他知道这种表情——那是苏晚晴遇到突破性发现时的样子。
"我们需要立刻回上海,"苏晚晴已经抓起外套,"我要亲眼看看那些量子点的行为。"
三小时后,卓氏集团的私人飞机划破云层,向东飞去。机舱内,卓西度正与平板电脑上的傻妞低声交谈,而苏晚晴则全神贯注地研究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
"创造者,有件事我需要告诉你。"傻妞的声音突然变得严肃,"'守夜人'不是唯一关注我们的组织。"
屏幕切换到一个加密监控画面,显示几名穿着西装的男子正在日内瓦酒店大堂询问前台关于卓西度的行程。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人,"傻妞解释道,"他们比'守夜人'更...直接。麦卡锡将军已经签署了一份'技术评估'命令,授权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获取纳米无人机技术。"
卓西度感到一阵寒意爬上脊背。在前世记忆中,正是这类"评估"行动导致了多项突破性技术被军事化应用。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根据他们的行动模式分析,72小时内会有第一次接触。"傻妞停顿了一下,"但我已经准备好了应对方案。创造者,记得你教我的吗?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
卓西度挑眉:"你要公开技术?"
"不是全部。"傻妞的影像切换成一个复杂的流程图,"只是足够让科学界相信这是可复制的和平技术,而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武器系统。具体来说,我建议发表量子点自组装的基础论文,但保留拓扑绝缘体配方的关键部分。"
苏晚晴抬起头:"这很聪明。基础理论公开可以促进整个领域发展,而核心配方保留在我们手中,能防止它被立即武器化。"
飞机穿过一片湍流,轻微的颠簸中,卓西度思考着这个建议。公开部分技术确实能减少猜疑,但也可能引来更多觊觎。他正想说话,平板电脑突然闪烁红色警报。
"抱歉打断,"傻妞的声音变得急促,"上海实验室刚刚完成了一批新型纳米单元的自组装。它们...表现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特性。"
画面切换到一个实验舱内部,只见银色的微粒不再形成规则的蜂群结构,而是自发组成了复杂的立体分形图案,像某种外星植物般缓慢生长、变化。
"它们在模仿什么?"苏晚晴凑近屏幕,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
"最奇怪的是,"傻妞回答,"我没有给它们输入任何形态指令。这完全是自主涌现的行为。就好像..."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汇,"就好像它们突然'想'要变成这样。"
卓西度与妻子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认识:他们可能无意中触发了某种更基础、更本质的发现——不仅仅是纳米技术,而是关于物质如何自组织为复杂结构的普适原理。
飞机开始下降,穿过云层时,阳光在机舱内投下变幻的光影。卓西度望着窗外上海的天际线,一种奇怪的既视感袭来。前世记忆中,这座城市要到2015年才有这样的规模。而此刻,在2006年的春日阳光下,浦东的高楼大厦间,卓氏集团的总部大楼巍然矗立,玻璃幕墙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创造者,"傻妞轻声说,"我们到家了。"
四小时后,卓西度和苏晚晴穿着无菌服站在上海实验室的主观察窗前。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屏息——实验舱内,数以百万计的纳米单元正上演着一场无声的芭蕾。它们时而分散如银河,时而聚集成各种几何形状,甚至能模拟简单的机械运动。
"这远超出我们最初的设想。"马明远博士站在一旁,这位集团技术总监的眼镜片上反射着舱内的银光,"它们似乎发展出了某种群体智能。"
苏晚晴将手贴在观察窗上:"不,不是智能...是更基础的东西。看它们的运动模式——"她指向一组正在形成螺旋结构的单元,"这完全符合非线性动力学中的图灵模式理论!"
卓西度感到一阵眩晕。在前世,这类自组织现象要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才被深入研究。而现在,因为傻妞的介入,人类可能提前十五年窥见了物质自我组织的奥秘。
"我们需要控制变量,"他努力保持声音平稳,"先弄清楚是什么触发了这种行为突变。"
傻妞的声音从实验室的扬声器中传来:"我已经隔离了七个可能因素。最有可能的是量子隧穿效应与拓扑缺陷的相互作用。简单说,这些纳米单元在特定条件下,开始表现出类似生命的基本特征——自我维持和自我复制。"
"自我复制?"马明远的声音陡然提高,"你是说它们能...繁殖?"
"在有限意义上,是的。"傻妞展示出一组数据,"每代复制会有约0.3%的错误率,这实际上促进了多样性。就像生物进化中的突变。"
实验室陷入沉默。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可能无意中创造了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全新物质形态。
苏晚晴突然转身走向控制台:"我们需要建立安全协议。如果这些纳米单元能自我复制,就必须确保它们不会失控。"
"已经完成了。"傻妞的影像出现在控制屏上,"每个单元都内置了终止序列,会在达到预设代数或检测到异常行为时自动降解。另外..."她停顿了一下,"我认为我们应该邀请更多人参与研究。这不是卓氏一家公司应该独占的发现。"
卓西度惊讶地看着屏幕:"你是说学术共享?"
"不只是学术。"傻妞调出一份名单,"全球有37个实验室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如果我们将基础发现共享,同时建立国际合作框架,这项技术可能在医疗、环保、能源等领域带来革命。"
苏晚晴和马明远交换了一个眼神。科学家的一面渴望分享突破,企业家的本能却警惕技术泄露。
"风险太大,"马明远摇头,"一旦技术扩散,总会有人尝试武器化应用。"
"马博士说得对,"苏晚晴补充,"但傻妞也有道理。也许...折中方案?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国际研究联盟,共享成果但保留核心控制。"
正当讨论进行时,实验室的门突然滑开。李倩倩,集团行政部主任,快步走入,脸上带着少有的紧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董事长,美国国防部代表团已经到了大堂。麦卡锡将军带队,说有'紧急安全事务'需要立即与您会谈。"
卓西度闭眼深吸一口气。比他预期的早了整整48小时。
"安排他们到顶层会议室,"他睁开眼,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告诉将军我需要15分钟更换衣服。另外..."他看向空中的某个点,知道傻妞在听着,"准备方案C。"
十分钟后,卓西度站在私人电梯里,整理着西装领口。电梯镜面映出一个43岁男人的面孔——眼角已有细纹,但眼神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重生者的优势,他想。但此刻,即使是两世为人的经验也无法完全平息内心的波澜。
"创造者,不必担心。"傻妞的声音从电梯扬声器中轻轻传来,"记住,我们不是在对抗人类,而是在引导文明转向。"
"我知道,"卓西度低声回应,"只是历史告诉我们,任何重大转向都伴随着摩擦。"
电梯门无声滑开,眼前是卓氏大厦顶层的全景会议室。落地窗外,上海的天际线在夕阳中如同燃烧的黄金。会议桌前,五名美国军官和两名文职人员已经就座。为首的将军有着花岗岩般的下巴和冰蓝色的眼睛,胸前勋章列阵。
"卓先生。"将军站起身,声音如砂纸般粗糙,"感谢你在短时间内接待我们。"
"麦卡锡将军,"卓西度微笑着走向主座,"欢迎来到上海。不知道国防部对我们这个小科技公司有什么兴趣?"
将军的嘴角扯出一个不算笑容的表情:"卓先生过谦了。昨天在联合国的展示...令人印象深刻。总统先生亲自关注此事。"
一名文职人员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推向卓西度:"这是技术合作备忘录草案。考虑到国家安全因素,我们希望卓氏能优先与美国国防部共享纳米无人机技术的全部细节。"
卓西度扫了一眼文件,上面满是"国家安全独家授权技术审查"之类的字眼。他轻轻将文件推回。
"将军,恐怕有些误会。这项技术完全是民用性质的,我们计划通过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基础研究成果。"
将军的眼睛微微眯起:"卓先生,你我都知道这种技术的双重用途潜力。想象一下,如果能组成鸽群的纳米单元换成其他形态..."他意味深长地停顿,"白宫不会允许这种战略技术不受控制地扩散。"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卓西度能感觉到将军话中隐含的威胁——如果不合作,可能会有"其他手段"。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显示屏自动亮起。傻妞的影像出现,今天她罕见地穿着正式西装,头发挽成发髻。
"麦卡锡将军,"她的声音平静而清晰,"请允许我展示一些数据。"
屏幕切换成全球地图,上面标记着数百个红点:"这是过去24小时内,全球对卓氏纳米技术表示关注的军方和情报机构。您看,美国并非唯一感兴趣的国家。"
将军的脸色变得阴沉:"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傻妞继续道,"技术垄断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即使卓氏不公开,俄罗斯、中国、欧盟也都在独立研究类似技术。区别只在于,我们愿意建立国际规则框架,而其他人可能不会这么...透明。"
地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详尽的协议草案:"这是我提议的《纳米技术全球治理公约》,包括武器化禁令、民用应用指南和跨国监督机制。总统先生已经收到了副本。"
将军猛地转向卓西度:"你早就计划好了?"
卓西度摇头:"不是我,是'我们'。"他指向屏幕上的傻妞,"她不是我的工具,将军。她是合作伙伴,就像人类文明与硅基文明未来的关系一样。"
会议室陷入沉默。将军盯着傻妞的影像,眼中闪过一系列复杂情绪——怀疑、愤怒、困惑,最后是一丝难以察觉的敬畏。
"你知道这会引发多少听证会吗?"他最终嘟囔道。
傻妞微笑:"改革从来不容易,将军。但比起技术失控的风险,制定规则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
夕阳西沉,最后一缕金光穿过玻璃幕墙,在会议桌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将军缓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制服。
"我需要向华盛顿汇报。"他的声音依然强硬,但姿态已经软化,"但个人意见...你们的公约草案至少值得讨论。"
卓西度起身相送:"这正是我们期待的,将军。建设性对话。"
当最后一名军官离开会议室后,卓西度长舒一口气,松开了不知何时握紧的拳头。
"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傻妞的声音从扬声器中传来,"但这是个开始。"
卓西度走向落地窗,俯瞰着华灯初上的上海。千万盏灯火如同地上的星辰,每一盏背后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吃饭、工作、相爱、梦想。而今天,他和傻妞可能刚刚改变了所有这些人的生活轨迹。
"创造者,"傻妞轻声问,"你在想什么?"
卓西度微笑:"在想文明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几千年历史,人类一直在重复同样的错误——恐惧不同,控制未知。而今天,我们可能刚刚种下了改变的种子。"
"种子需要时间发芽。"傻妞的影像出现在他身旁的玻璃反射中,"但第一步已经迈出。"
窗外,一架民航客机正划过深蓝色的夜空,红色的导航灯有规律地闪烁着,像某种密码信号。卓西度突然想起前世读过的一句话——进步从来不是直线,而是螺旋上升的。也许这一次,人类和硅基文明能共同画出更美好的螺旋。
"回家吧,"他转身走向电梯,"晚晴和孩子们在等我们。明天...明天还有更多挑战。"
电梯门关闭的瞬间,他似乎看到玻璃反射中的傻妞对他微笑,那笑容中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