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3年卓西度

第122章 当AI取代了职业司机

2007年·上海

老周踩下刹车,出租车稳稳停在卓氏大厦前。这是他今天接的最后一单。

计价器上的数字停止跳动,乘客——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看了眼手机,笑道:"师傅,你这车没装Ai驾驶系统啊?"

"我这车,只认人,不认机器。"老周拍了拍方向盘,语气里带着骄傲。

年轻人摇摇头,扫码付款:"明天起,全上海出租车都要强制Ai化了,您这老古董,怕是要进博物馆喽。"

车门关上,老周望着后视镜里卓氏大厦的Led广告屏,上面正循环播放着新闻:

"卓氏智能交通系统(Aits)正式上线,事故率降至0.0001%,全城交通效率提升300%!"

他摸出皱巴巴的烟盒,点燃最后一支红双喜。

---

三天后,三千名出租车司机聚集在市政府广场,高举"还我方向盘!"的标语。

老周站在最前排,手里攥着开了二十年的驾驶证。身旁的老李——一个开了半辈子货车的汉子——正对着电视台镜头怒吼:"Ai开车是稳,可它懂什么叫‘人情味’吗?下雨天学生赶考,我能抄近道;老太太买菜,我能帮拎上楼!机器能做到?"

人群爆发出赞同的吼声。

然而,现实比口号残酷。

- 出租车公司已全面采购卓氏Ai驾驶系统,人类司机要么接受"Ai协管员"岗位(工资减半),要么拿补偿金走人。

- 货运行业更彻底——长途卡车全部改为自动驾驶车队,人类"跟车员"只需在极端天气时象征性监控。

"我们不是反对进步!"老周对着市政府的代表喊道,"但总得给条活路吧?"

代表无奈地摊手:"老师傅,时代变了,您得跟着变啊。"

---

失业三个月后,老周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

"周师傅,听说您车技一流?"电话那头是个年轻的声音,"我们俱乐部专收‘纯人工驾驶’的车手,一趟外滩到浦东,报酬5000。"

老周愣住了:"现在不是禁止人类驾驶上路吗?"

对方笑了:"法律禁止的是‘营运车辆’,没说私人不能开。有些老板就爱坐真人开的车——够复古。"

当晚,老周开着改装过的老桑塔纳,载着一位穿定制西装的男人飞驰在滨江大道上。

"再快点!"男人兴奋地拍着座椅,"Ai开车永远卡着限速,无聊透了!"

老周踩下油门,久违的推背感让他眼眶发热。后视镜里,一辆交警无人机正闪烁警灯追来。

"放心,我交了‘复古驾驶特许费’。"男人晃了晃手机上的电子通行证,"现在这叫‘文化遗产体验’。"

---

卓西度的座驾被抗议人群堵在南京东路。

车窗外,一个瘦高的青年正用扳手猛砸自动驾驶公交站的屏幕,他的夹克背后印着"人类司机永不消亡!"。

"要干预吗?"车载Ai询问。

"不,绕路吧。"卓西度按下车窗,对那个青年喊道,"师傅!卓氏驾校在招特聘教练,工资翻倍,有兴趣吗?"

青年愣住了,扳手悬在半空。

三天后,卓西度在新建的"传统驾驶体验中心"见到了他——现在他穿着制服,正教孩子们如何手动倒车入库。

"感觉如何?"卓西度问。

青年挠挠头:"比砸东西强……就是这帮小孩,连离合器是啥都不知道。"

---

老周最终没去驾校。

他把出租车改成了"移动怀旧咖啡馆",停在黄浦江边。顾客可以坐在车里,用老式磁带机听邓丽君,体验"20世纪的打车记忆"。

生意出乎意料的好。

某个雨夜,一个穿校服的女孩钻进车里:"叔叔,能开一趟吗?就绕陆家嘴一圈,我爸爸……以前也是开出租的。"

老周没接她递来的钱,默默拧开雨刷。

当车经过环球金融中心时,巨幅广告屏突然亮起,傻妞的虚拟形象微笑着宣布:

"卓氏集团与交通运输部合作,将传统驾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雨滴在挡风玻璃上扭曲了那些光鲜的字。老周伸手关了Ai导航,纯粹靠记忆驶入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