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第449章 毕其功于一役
第449章 毕其功于一役
“威武!”
震天的呼喊声在扬州的城下回荡。>*3{<8¥看!书o网<\ -¤÷追{¨最^*新>¤章?xa节`
扬州城外,刀枪如麦穗戈戟似麻林,旌旗蔽空接天连地。
十四万靖南军军士列阵而立,一眼望去漫山遍野尽是红缨,犹如红色的汪洋一般,遮蔽了整个扬州的郊野。
伴随着中军望台的旌旗摇动,各营的兵马纷纷应旗。
庞大的红潮顷刻之间沸腾了起来,震天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整个扬州的郊野,皆是一片耀眼的鲜红。
靖南军的军阵齐整,旌旗招展,阳关照在盔甲和长矛之上反射的光芒不断闪烁着,令人目不暇接。
陈望站在中军的望台之上,环视着周遭的营镇。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更何况万民军也并非是孱弱的白兔。
在吸纳西军精锐之后,万民军如今可战之兵超过四十万人,全都是经历过战火和鲜血所洗礼,唯一的缺陷,也就只是缺乏武备。
哪怕是李岩在南京开设军工厂,大力生产军械。
但是这些军工厂所能够生产的军备,对于四十万规模的大军来说仍旧是杯水车薪。
“山东镇第二师、汉中镇第四师,河南第四、第五、第六、三师,湖广第二、第三、第四、三师,以及刘泽清所部俱以抵达既定位置。”
望台之上,胡知礼微微躬身,向着陈望禀报着应旗的情况。
惠登相、左光先,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左良玉、曹变蛟、刘光祚,所领的八师,加上陈望直属的一师,共计九师。
分为三面将扬州城团团围住。
九师,十四万人。
这一次,靖南军可谓是精锐尽出,陈望调动了现阶段所有可用的野战兵马,以及能用的战将。
汉中镇第二师和第三师现在在胡知义的管控之下,驻守汉中府。
毕竟现阶段闯军仍然具备着不小的威胁,汉中府作为陈望如今治下最为重要的后勤基地,其作用无容置疑。
两师一共四万人,足以应对一切的威胁。
湖广那边,何腾蛟已经选择了归附,江西扶植的民变也已经闹了起来,所以并不需要太多的兵马驻守。
周遇懋领的湖广镇第一师是加强师,有六个营一万八千人,足以应付一切的情况,现在已经进往了江西。
借助着剿贼平寇的进入江西,一步一步的将江西收入囊中。
湖广距离汉中府并不远,就算是情况有边,汉中府内也随时可以派兵驰援。§/优e`品?;小?.}说?网? ?已{发¥布-最[e.新-%?章ˉ¤节??
河南那边,守潼关的是陈鸣统带的河南镇第一师,有一万五千人,守一个潼关绰绰有余。
河南镇第四师孙启运,已经领兵接防了河南开封的防线,麾下的四营一万两千人,足以隔断疫情向南的蔓延。
徐州那边,陈永福已经从合肥撤离北上和高谦汇合。
徐州现在有河南镇的第二、第三两个师,还有开封和郧阳两地社兵编练而成的河南镇第七师,合计有三万六千人,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事。
山东的海州,现在是由高杰带领的山东镇第一师驻防,主要的任务是遮蔽海州的造船厂,以及应对周边的威胁,和策应可能到来的军事行动。
“万民军那边的动向如何?”
陈望的目光停留在扬州城的城墙之上,但是心绪却没有停留在扬州城上。
守卫着扬州城的万民军有大概差不多五万人,镇守扬州的是原七十二营的营首革里眼贺一龙和改世王刘希尧。
贺一龙和刘希尧两人在七十二营之中军略都属于一等,麾下的军卒这么多年以来也算是历经沙场,经验丰富。
但就算如此,在如今陈望所统领的靖南军面前仍旧不够去看。
陈望在意的是更南面——万民军的主力。
“来援万民军一共两路,分为南路与西路。”
“南路为南京方面,万民军制将军瓦罐子赵守平、一斗谷常见希两人引兵六万众,自南京进镇江,自井京口、瓜洲一线渡河。”
“西路为万民军主力,由李岩亲自统领,李岩早先听闻我军动向,中断南征,领主力大军二十五万,自杭州北上,经由江阴渡河,大军主力如
今屯驻在扬州以西一百余里的泰州附近。”
“前锋一部,为万民军制将军袁时中所领倡义营,与万民军制将军张成义所领之锋锐营。”
“倡义营有兵马两万众,锋锐营有兵马一万众,两营合计兵马三万众,屯驻与扬州以西,运河西侧的万寿镇。”
陈望目光向西投去。
西面扬州城的郊野上,一面面皆是靖南军火红色的军旗。
只有在地平线的尽头,才能够见到零星的几处不一样的黑点。
那些黑点是万民军修筑的仿制棱堡。
长江从来就不是什么天险。
自古守江必守淮,但是万民军显然是不可能拥有淮河的控制权。
所以扬州,这一地处战略要冲,且悬于江北的坚城对于万民军来说,就极为重要。
李岩在南下进取江南之时,广募工匠,沿南京至扬州多地构筑防线,在关键之处设卡建哨,修筑了很多的棱堡。山叶屋 耕辛醉全
李岩之所以知晓棱堡,是因为在凤阳之战时,当时汉中镇修建棱堡,保护自己的运输线。
后面李岩越过长江,进军江南后,便命令工匠仿制,又从郑芝龙那边募请了许多的工匠,其中甚至还有不少红夷人。
不过李岩学的棱堡只学到了其形,却没有学到其神。
万民军中的火器和火炮数量并不多,威力和射速只是差强人意的水平,比普通的明军略强一些,但是却还不至于可以将棱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而且棱堡的作用,其实也没有后世吹的那么神,棱堡只是大大增加防守的强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针对于棱堡的战法也逐渐成熟。
沃邦攻城法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核心是通过平行堑壕与锯齿形交通壕的逐步推进,结合炮兵火力压制和步兵突击,可以大幅降低攻城伤亡,有效的摧毁敌人建设的棱堡群。
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个时代无论中外对于棱堡的战法,还是停留在防守之上。
欧洲一直到拿破仑时代的时候,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即便分兵监视棱堡、控制补给线后,主力部队仍具备颠覆一个国家的强大战力。
这种军事优势使得大军能够迅速突破边境筑垒地带,直取敌国腹地,从而重新确立了野战的决定性地位。
所以在拿破仑时期,欧洲开始改革棱堡防御体系,堡垒开始兼具兵营功能,其设计更强调驻军快速出击的能力。
但是这里是亚洲,这里的战争往往是超过十万人以上的规模。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是明朝在辽东修筑了一些带有棱堡特征的防御工事,仍然没有取得欧洲战场那样的作用。
要是棱堡真的有用,为什么陈望不会大批量的修建棱堡。
万民军在扬州一线建设的棱堡,不过只是延缓一下他们败亡的速度。
要想真正赢得战争的胜利,最终还是需要依靠野战!
“万民军的水师已经在南京、镇江两地完成集结,情报司方面综合情报,万民军水师共有战船超过五百艘,其中大号福船约在百艘左右,余众皆是中小型船只。”
“孙慎吾的水师到哪里了?”
陈望收回了目光,询问道。
“孙慎吾已经领水师抵达南京以西的江浦,与万民军南京的水师几番交战,皆大获全胜。”
胡知礼神色轻松,笑道。
“万民军的水师人数虽多,但是有太多的新兵,很多舟船都是原本的漕船改建,战力孱弱。”
孙慎吾手底下虽然战船只有一百余艘,但是麾下的水师基本都是经年的老卒,船只也都是各大造船厂精心制作的战船。
战船之上的火器的配置几乎达到了惊人的七成,加上大口径的舰载火炮,在内河水战之上面对着万民军的舟船几乎是降维式的打击。
近一个月以来,孙慎吾手底下的水师折损的兵员不到百人,舟船也只有一艘损耗,还是因为太过于冒进遭遇到万民军的围攻。
而万民军的水师却是折损了差不多六十多艘战船,伤亡起码在两千人以上。
“告诉孙慎吾,一切以稳为主,他现在拿着的,是我们水师所有的家底,要是都丢在了江浦,他他就是拿命来抵,也没有用处。”
水师的战报,陈望也都已经全部看过了。
正面交锋,万民军根本就不是孙慎吾麾下水师的对手。
唯一需要提
防的,就是借助风势的火攻战术。
在这个时代,轻舟快船的火攻战术很多时候往往能够成为逆转水战战局的关键。
孙慎吾只要稳扎稳打,击败万民军留守在南京的水师只不过时间的问题。
陈望的声音很冷,甚至冷到胡知礼都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
“是。”
胡知礼低下了头,下意识的应答道。
胡知礼有些发怔,他发觉不知道从何时起,陈望逐渐的变得沉默寡言了起来,身上所携带的威势也越发的深重。
似乎与他们之间似乎已经开始隔着一层厚厚的屏障。
“郑芝龙,现在在做什么?”
陈望并不知道胡知礼的心中想法,他扫视了一遍正在应旗的各军,淡然开口道。
“郑芝龙领着所部的水师,已经抵达了崇明岛。”
“郑氏水师舟船规模在三百上下,其中领兵的是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豹。”
“依照此前的约定派兵对于苏州、扬州两府发起了一定的袭扰。”
胡知礼收敛了心中的不安,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干练,回答道。
“不过实际上一切都浮于表面,郑芝龙的麾下的兵马主要是在掳掠,并没有进攻任一州县。”
对于郑芝龙的行为,陈望完全毫不意外,冷笑道。
“这确实是郑芝龙的风格。”
虽然说万民军在对抗汉中镇时基本都处于下风。
但是不到最后一刻,郑芝龙仍旧是不敢下定决心,所以现在仍然是不敢全力下注任何一方。
商人重利,万民军军势强盛,军力超过四十万,虽然南下受阻,但是总体仍是占优。
李岩几番动员南攻,已经攻陷了浙江的湖州、嘉兴、严州三府,以重兵围攻杭州。
杭州府只剩下了杭州一城没有被万民军攻破,其余的城池都已经沦陷。
若不是万民军对待士绅手段酷烈,毫不留情,江南的士绅只怕是早已经投降。
万民军起家之时,李岩就已经定下了针对士绅官宦的方针。
万民军发展到至今,就像是一艘航行在汪洋之上的巨舰,想要调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哪怕是李岩在南下遭遇江南士绅的抵抗,有心放宽一些对于士绅官宦的政策,但也终究是收效甚微。
一方面是万民军往日的行径,使得一众士绅官宦对其极不信任。
另外一方面,则是万民军的基层和中层将校,因为李岩此前的多番宣讲对于士绅官宦极为仇恨。
双方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
所以江南士绅官宦在万民军强横的军力治下,仍然选择的是抵抗。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信息的误差,这个时候江南士绅官宦还将希望寄托于江北的明军身上。
毕竟陈望一直以来表现出的都是朝廷的忠臣。
在明面上陈望可没有和朝廷撕破脸皮。
真正知道陈望有不臣之心的,不是内阁的辅臣,就是六部的主官。
江南大部分的官员士绅,现在很多人都还以为是吴甡在掌控着江北的明军。
“郑芝龙没有半点进往内河的意思,之后的战事,只怕是难以依仗郑氏的水师了。”
胡知礼眉头微蹙,虽说南京水战万民军一败再败,但是短时间内,孙慎吾还是没有办法带领水师赶赴扬州战场。
“我从来都没有将希望寄托在郑芝龙的身上。”
虽说派人传信让郑芝龙加入战事,但是陈望也知道郑芝龙的秉性。
“战争的主动权,始终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陈望的目光向西,劲风鼓荡,吹起万千旗幡,他的眼眸之中却是毫无波动。
“我让郑芝龙领兵进往崇明的原因,只有一个……”
“等到万民军在扬州城下兵溃败亡之际,郑芝龙就不会再置身事外,他不会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向我表明忠心的机会。”
陈望目光平静,彷佛在述说着一件极为平淡的事情。
“到时候,不会任何一艘万民军舟船抵达江南……”
陈望缓缓的举起了右手,在他的身后,火红色的大纛在劲风之中猎猎而响。
“他们,全都将永远的沉眠在江北的这片土地之上。”
随着陈望的右手压下,嘹亮的天鹅音也随之冲霄而起。
隆隆战
鼓声如闷雷般碾过大地。
扬州四野,无数旌旗翻腾。
血红色的浪潮席卷而来,一寸寸吞噬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