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汉室气数已尽

于是,田丰便劝告袁绍,交青州与曹操,换取青州兵调转并州的粮草,从而集结兵力谋图关中,为自己打下一个大后方。

算算时间,此时大军估计快要抵达了。

·····

南方

曹操和孙策等诸侯的驻地同样出现了镇国塔,明里暗里,很多国家的命名便也出现了。

许昌,曹操没有想到,自己刚刚正式迁移过来,上天就送给了这样一个惊喜。

此时他同样,望着这座镇国塔怔怔出神。

“万国吗?这天下,比你我想象的要精彩更多啊!”

身后,荀彧走近,面色却带着担忧:

“自这镇国塔出现,汉室的起运····”

早先,天下或许还认同大汉,但如今镇国塔的出现,让天下各个诸侯建立国家,参与万国争霸。

那么,本就已经名存实亡的汉室,真的还有振兴的那一天吗?

“文若,或许我们应该有更多打算了。”

汉帝?曹操感觉其对自己的作用越发微弱了?

是什么时候,他的观念从忠君,到了思考君王对自己的作用呢?

曹操不知道,但他现在明白一件事,这汉帝,他有些不想迎了、

“主公,汉室余威尚在。”

“但文若,长安——没有出现镇国塔!洛阳同样没有。镇国塔出现在太原,在许昌,在昌黎,在建业,在襄阳,在成都,但偏偏就是没有出现在长安和洛阳啊!”

“····”

荀彧沉默了,一时间脸色灰沉,神情黯淡许多,某一瞬间,他还在怀疑,自己所坚守的,难道在这天道面前,真的是一个笑话吗?

这大汉的天下,为什么将气运分散给了各路诸侯,却偏偏没有在大汉都城?

“文若,一个新时代到来了,此时已然有人抢占了先机,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存活下去,去见识一下所谓的秘境融合吗?”

“天下英豪,何其之多,我曹孟德有幸生于此世,自当要响应天道,争霸于世,看看这天下到底有多高,地到底有多么辽阔。”

心中,某种野心的火焰在燃烧,镇国塔好似是一个引子,激起了天下人的割据的野心。

很多早先讳莫如深的东西,好似在其出现的一瞬间,就明朗了。

长安!洛阳!神圣的都城,因为镇国塔的出现,失去了其神圣的光辉。

【魏国】(曹操新命名)

【国主:曹操】

【所属:神话三国秘境(神话级)(本土)】

【镇国塔位置:许昌】

【人口:796.011万】

【实控面积:139万平方公里】(神话三国面积必常规面积要大)

【年总评:49.6万】

【储备融合点:496万】(初始融合点10倍)

【国家评级:二流大国】(按照蓝星包含秘境全部国家实力综合排名)

······

江东,自从孙策入主此地以来,已经过去多年。

这些年,在张昭、周瑜、庞统等名臣主治之下,江东的经贸繁荣,土地富饶,百姓安定,内部世家受到压制。

很多的产业发展起来,宽广的长江上,能够看到千帆竟过,百舸争流,各式奇特民用船只,和战船。

或是停靠巨大港口,或是巡视与大江之上,或是沿着长江汇入大海,驶向远方。

若是仔细查看健康城和周边水网,不难发现,城内城外,河网取代了主要的交通干线,从丹阳郡,到吴郡,会稽郡。

从建业,到姑苏,再到鄱阳,会稽,竟然能够凭借船只完全联通,整个江东,构建出了一条区别于辽东的河流水运网络。

在辽东,人员骑乘马匹,车辆;物资借助火车拉运。

而在江东,从最小的承载一两人的小舟,再到可以在其中居住的小船大船,再到能够承载几十上百人的楼船,更往上的还有神舟巨舰,更是能够一船承载一军。

当大汉积累几百年的造船科技被整合之后,在孙策时代,汇聚的民望,和无数名臣的调动下,将江海水国,发展到了某种巅峰。

其造船业,带上体系强度,不知道超越蓝星多少个时代了。

或许,如此迅猛的发展,也是因为某种必要的紧迫感。

孙策刚刚送走曹操使者程昱,镇国塔便出现在了健康。

相比起来,他并不似袁绍曹操那般激动,只是好奇的看了看属性,并命了名:

【吴国】(孙策新命名)

【国主:孙策】

【所属:神话三国秘境(神话级)(本土)】

【镇国塔位置:健康】

【人口:526.011万】

【实控面积:208万平方公里】(神话三国面积必常规面积要大)

【年总评:43.1万】

【储备融合点:431万】(初始融合点10倍)

【国家评级:二流大国】(按照蓝星包含秘境全部国家实力综合排名)

····

孙策回到了府内,在座的,有着庞统、周瑜、张昭、张纮四位谋士。

也算是孙策当前麾下谋士的核心班底。

“诸位,进攻荆州之事,如何看待?”

孙策望向众人。

最先开口的是少年庞统,作为一手促发孙策夺取广陵庐江的谋士,如今他也算是其心腹了。

只见他说道:

“主公不如先行收服豫章郡(江西);而后进去江夏,但曹操北方之兵,进攻南阳张绣尚且容易,更进一步的襄阳樊城却要艰难,本次征讨我并不看好。”

只有南方人才明白,江南水战的逻辑不是北方能够完全理解的,很多战阵都要改变。

这时,张纮发话:

“如今北方段尘已然有定鼎之势,先前有袁绍放弃青州而聚集重兵与并州,其目的在于西进长安,躲避辽东;现在又有曹操派使者联络主公,准备谋求南下荆州,实则也是放弃中原之地,准备立足与南方。”

“二者皆为天下霸主,精锐十万有余,如今却如此被动,可见北方之危啊!”

作为战略谋划者,他看到的更远,如今的天下局势,波云诡谲,却已然明朗了。

【南逃求存!】

便是主旋律。

这时,只见一羽扇纶巾,英姿勃发的青年发话。

此人正是周瑜:

“哼!曹操不善水战,如今贸然出兵南下必然失败,我们如今控制江淮,疏通水道,更应该防止吕布南下,江夏之事我看暂毕,豫章之事可行。”

“然则,曹操乃是盟友,其关系必然要重视,不如就分兵两路,主公率领精锐拿下豫章,我率领普通战士威胁江夏,如若曹操有所进展,那主公便支援我进攻江夏,一举拿下上游关口如何?”

周瑜不愧为天下英杰,一上来便提出了完善行动方案,而且更为详细。

孙策很满意,庞统等人也表示没有意见。

只有张昭老神在在并未发话。

“不知子布(张昭字)如何看?”

孙策问向了张昭。

这时,张昭才反应过来,只是推辞:

“主公,臣只通政务,不通军事,此事还是请三位发言,我在后方筹备粮草便是。”

他很明白自己的专长,有了张昭这位地域专属人才,江东的水运交通得到了极为完善的发展。

各个城市被建设的和威尼斯一样,都快成为水上都市了。

不仅如此,整个江东的造船业,也受到其影响,达到了大汉以来的巅峰水平。

不过在军事眼光上:带投大哥多少是有的意思的。

孙策看似粗犷,实则能够聚拢如此多兄弟,心思是非常细腻的,很多时候,他甚至比其弟弟孙权都明白,该如何收拢人心。

这时,张昭明显是想要说,但有些顾忌,如今他自然是要成全的。

带着鼓励的眼神,孙策对张昭道:

“子布,在场都是兄弟,想要说什么畅所欲言便是,何必鼓励呢?”

在孙策鼓励下,张昭先是对众人行礼,而后发言了:

“主公,我看天下,辽东已然如此强势,曹操袁绍必然不能自守,不过辽东身在北方,自然无力控制江南,我们为何要引狼入室,将那曹操放入荆州呢?”

听完此话,周瑜和庞统都是眉头一皱,资历最老的周瑜质疑道:

“辽东势大,不联合曹操,如何自守?”

却见张昭笑了,很淡然,很自信道:

“辽东必然有一统天下之势,不如我们联合辽东,辅助其吞并北方,而我等可徐徐图谋荆州,甚至益州,控制南方,如此南北分治如何?”

庞统有些绷不住,问道:

“如果辽东来攻,应当如何?”

张昭答:

“辽东杂乱,段尘必然不可久离,江南距离辽东何止数千里?统治必然不便,如果我们向辽东称臣,主公必得封王,如此一来,自然可以顺理成章了。”

····

这番话说下来,众人都已经目瞪口呆了,就连弟弟张纮,也一时难绷。

但仔细一想,竟然有着那该死的逻辑自洽,恰好的,好似段尘真的需要在辽东安排些自治国。

如果说孙策目的是割据江东的话,张昭的提议有着该死的诱惑。

但孙策的目的是天下!

那就很难说了。

“好了,联合辽东此事融后再议吧,我们当前还是注重孙曹结盟之事。”

孙策终究还是拒绝了。

他和曹操还想挣扎一下,哪怕最后还是割据,他也不愿意当什么大辽吴王。

(9000多字,码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