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杀杀杀杀杀杀杀

所谓逐鹿中原,逐的就是这块地方。

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渡过天险之后,就再也没有阻拦。

往前倒个几百年,北方游牧民族一旦来到这大平原,马腿就能跑撒了欢儿。

彼时的汉民则只能蜷缩于城市之中,靠着城墙防守。

而且,游牧民族只要拿下北方,南方基本上不用费劲,就能传缴而定——南宋除外。

究其原因,就是高机动部队太适合在大平原上跑马圈地了。

步兵列阵防御,那我就走,派出小股部队袭扰,等你们疲惫了,再一举拿下。

龟缩在城里,就围城呗,只要切断外界补给,你们又能撑多久?

张丁军团就是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行车的高度配备,带给了他们无与伦比的机动性;组织形式和思想理念的先进,让他们随时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配备的大量重武器,更不怕什么坚城、工事。

历史上大多是由北向南打,而守江必守淮,因此这淮河才是一个不得了的地方。

但张丁军团是由南向北打,先一步攻破了长江防线,淮河自然不成问题。

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南打到北的猛人早已经给出了答案。

当初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对手之后,就开始着手北伐,提出了“先取形胜,后图进取”的战略。

大军由徐达和常遇春率领,从1367年开始,1368年基本结束,用时之短,令人惊叹。

所以,张丁二人下面的战略部署,基本就是在抄学霸的答案。

即:先取东山,撤其屏蔽;旋师南河,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大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

两人兵分两路,高歌猛进,侵略如火。

敌我双方几百万部队在江淮地区展开,仿佛一张绵密的大网,落于那壮阔山河之上。

黑白双方激烈争杀。

钟明在他们提交的战略规划上签字之后,就不太关注这些事了。

眼下对方的“大龙”已经被绞杀,剩下的不过苟延残喘而已,要不了多久就能荡平。

反而是占领区的问题,让人头疼。

自1840年,在外国资本的大举入侵之下,绝大部分社会财富被洋大人及其买办集团所鲸吞。

从事农业的地主和佃户只能得到他们牙缝里漏下的残羹,收入锐减。

而佃户原本可以用纺织、木工、铁匠、养殖等手工业、畜牧业来弥补收入的不足。

但因为满清军事上的失败,导致关税被洋人掌握,于是洋货大举入侵,家庭手工业在洋货倾销的浪潮中,只能走向破产。

这对于小农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

农民种地本就没多少钱,农村百业再被当头一棒,估摸着那时候只能卖儿卖女才能维持生活了。

而地主的生活开支在洋货的刺激下,反而大为提高,都喜欢高消费的精致生活,可钱从哪儿来呢?

没错,佃户。

以中原某地为例,大体有两种地租,一种叫大佃,收获的粮食地主和佃户各得一半;第二种叫劈子佃,收获的粮食二八分成。

这么残酷的剥削使事情变得很明显,摆在佃户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今年就饿死,或者过几年再饿死。

地主们眼看着农民们一天比一天暴躁,很明智地选择了“黑化”和“武装化”,依靠暴力来维持统治。

所以,才会出现“有土皆豪,无绅不劣”的局面。

说到这里,事情基本就明晰了,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丛林法则,大鱼吃小鱼,一环套一环。

乍一看,这种体系里,地主好像也是受害者,因为他们虽然实质上造成了压迫和剥削,但并不自知,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保住自己拥有的。

往上找找,就能看出来,满清打不过列强才是原罪。

何错之有?

但是吧,这是不敢抽刀向更强者,而抽刀向弱者,这叫恃强凌弱。

满清打过了又如何?百姓的生活会更好吗?

只要看看同时期不列颠的工人就知道了,国家都特么世界第一了,日不落了,他们照样一天干15、6个小时,一样将将饱腹。

所以,想要解套,就必须彻底打破旧有秩序,把亿万农民从封建地租中解放出来,让他们重新获得土地,恢复购买力,从而给民族工业发展提供基本的市场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开启自主工业化进程,继而在国际分工中争取有利地位。

所以,必须打倒地主、买办、洋人的利益输送链条,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劳动成果归劳动者所有,还要打破封建、官僚和资本构成的体系。

这是一件很难的事。

钟明对地主、买办毫不留情的做法激起了他们的反抗。

土地和财富被分给了农民,命也要交出去?

不答应,绝不答应!

这些占领区的地主、买办们,自然是先逃命,逃出占领区。

然后在非占领区的军阀暗搓搓支持下,纠集到一起,武装起来后,重新回到了家乡,然后在钟明照顾不到的地方搞破坏。

这伙人没有劳动能力,更没有劳动意愿,毕竟在他们看来,是钟明带着一帮农民把自己的所有都抢走了,自己只是报复回来而已。

有一些没回来,或者是打碎了牙和血吞的人,通过化妆易容,改名换姓活下来之后,则会持续不断地教育自己的儿子、孙子、重孙子:

你家祖上是很有钱的,钟明来了之后,就无耻的把属于你的一切都抢走了,所以你才会如此穷困,才会沦落到跟那些泥腿子贱民一样的生活状况。

假使钟明不管,那再过几十年,这些人的后代成长起来会怎么样?

假如钟明退休了,不在这位置了,或者他是个普通人,老死了,这些人的孩子会怎么评价他?

不要忘了,这些人从来锦衣玉食,诗书传家,能认字,会写文章,厉害的很。

而得了钟明恩惠的,享受了好处的,全是穷困农民,即使过个两三代人,后代顶多考个大学吧?真的有胆气,有判断能力,有清晰的逻辑去反驳那些掌握着笔杆子的家伙吗?

钟明从后世而来,看过了太多太多东西。

所以他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杀!

杀得他们断了根,绝了种,杀得他们不敢再看钟明一眼,杀得他们只要听到钟明的名字就发怵,杀得天下血流漂橹,尸骸成堆。

一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