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襄阳见闻
梁安与陈庆并肩骑行,队伍沿着官道缓缓前行。两人一路谈笑风生,偶尔打趣几句,倒也缓解了长途跋涉的疲惫。
然而,队伍的行进并未因他们的玩笑而停滞,士兵们依旧保持着整齐的队列,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马蹄声与脚步声交织成一片肃穆的节奏。
行了几日,前方地平线上渐渐显露出一座巍峨的城池轮廓。
陈庆勒马停在一处高坡上,远眺河水对岸的襄阳城,眼中闪过一丝豪情。
他转头对身旁的梁安说道:“梁将军,看这襄阳城何等雄伟!不知你是否也有一种豪情勃发之感?”
梁安顺着陈庆的目光望去,只见襄阳城依山傍水,城墙高耸,城楼巍然屹立,确实气势非凡。
然而,梁安摇了摇头,语气平静地说道:“殿下,襄阳虽雄,却位于我大康腹地,倒显得有些孤芳自赏。若在边疆,确可称雄,但在此处,末将实在难有豪情。”
陈庆闻言,微微一笑,道:“将军所言极是。然而,大康虽无外患,却不可忽视内防。诸如襄阳这等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皆需坚城固守。洛阳内外八关,亦是如此。襄阳与其相比,毫不逊色。朝廷精锐大军掌控的类似要塞,亦不在少数。”
梁安点了点头,心中却另有一番思量。他忽然想到,再雄伟的关卡,外敌难破,却往往败于内患。历史上从内部攻破的坚城,数不胜数。
他沉吟片刻,郑重对陈庆道:“殿下,日后务必请陛下严加甄选驻守关卡的将领,尤其要确保其选拔可信之人。切莫重蹈刘大哥驻守关卡时的覆辙。”
陈庆闻言,神色一肃。他自然知道梁安所指的那场乌龙事件。当年刘大哥驻守关卡时,因用人不当,险些酿成大祸。
若非朝廷及时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陈庆叹道:“将军所言极是。内患之危,往往胜于外敌。尤其在这等时节,洛阳周边的重要关卡若生变故,刀兵相向,局势将难以预料。”
梁安见陈庆神色凝重,继续说道:“殿下,附近的守军唯有一念:绝不容许敌军从此突破,无论其有意无意。一旦后方最后一道关卡失守,敌军将直逼洛阳,此乃众人皆不愿见之局面。”
陈庆点头称是,但随即又展颜一笑,摆手道:“此事日后再议吧!我信不会如此凑巧,即便真有变故,我等亦有挽狂澜之力。眼下不如谈谈文人如何描绘这等雄关,梁将军可有佳作?”
梁安闻言,心中无奈,正事未了,殿下却又扯到文学,只得苦笑道:“殿下这是为难末将了。”
陈庆不待他推辞,笑道:“梁将军,我知你忠心为国,所言皆为大康。然眼下我等能做的,唯有将建议写成奏折,呈递父皇,由他定夺。其余之事,我等实在无能为力。”
梁安见陈庆如此说,只得作罢。他望向远处的襄阳城,心中感慨万千,忽吟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陈庆听罢,拍手赞道:“好!梁将军不愧为我大康状元,才思敏捷,令人钦佩!不知可否再赋一首?”
梁安连忙摆手:“殿下谬赞,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岂能信手拈来?”
陈庆大笑,连声道:“好!好!既然梁将军无新作,那便进城吧。不过,我倒觉得此诗可稍作修改。”
梁安随陈庆前行,听他说道:“如今楼兰已为我大康州县,不若将‘楼兰’改为‘倭国’,如何?不破倭国终不还!”
梁安闻言,不禁失笑。陈庆以为他赞同,正欲追问,梁安忙道:“殿下未免太过抬举倭国了。此弹丸小国,虽矿产丰富,但人口稀少,国土狭小,不过几个村庄、城镇便可自立为王,内部割据,自相攻伐。如此之地,何以与楼兰相提并论?”
陈庆讶然:“梁将军对倭国竟如此了解?”梁安笑道:“此乃审问俘虏所得,再结合一些古籍记载,略知一二。”
他未提及后世之事,转而正色道:“陛下若命我等征伐倭国,必当毕其功于一役,尽量减少将士伤亡。大康崛起,万国来朝,岂能因轻敌而损兵折将?”
陈庆点头:“梁将军所言极是。是我等思虑不周,以为凭强兵便可无往不利,却未料需先探明敌情。”
梁安附和道:“正是,百战百胜,贵在知己知彼。唯有如此,方能稳操胜券。”
陈庆叹道:“梁将军果然深谋远虑。只是,倭国虽小,却也不可过于轻视,以免徒增伤亡。”
梁安肃然道:“殿下放心,末将必当谨慎行事,绝不让将士白白牺牲。”
两人一路交谈,不知不觉已至襄阳城下。城门缓缓打开,守城将领率众迎接。陈庆与梁安入城后,稍作休整,便召集众将商议军务。
梁安在会上再次强调:“襄阳虽为腹地重镇,然其战略意义不容小觑。我等需加强城防,尤其要严防内患。驻守将领务必严加选拔,确保忠诚可靠。”
众将纷纷点头称是。
陈庆则笑道:“梁将军所言极是。不过,我等亦不可过于紧张,需张弛有度。今日军务已毕,不如我等稍作放松,品茶论诗,如何?”
梁安无奈,只得随陈庆一同品茶。席间,陈庆兴致勃勃,谈古论今,时而吟诗作对,时而点评时局。梁安虽心中仍有忧虑,却也被陈庆的豪情所感染,偶尔附和几句。
夜深人静时,梁安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星空,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大康虽强盛,却不可掉以轻心。内患外敌,皆需谨慎应对。而陈庆虽乐观豪迈,却也不失为一位明主。他相信,只要君臣同心,大康必能屹立不倒。
翌日,梁安与陈庆继续商议军务,并拟定了加强城防、严查内患的具体措施。陈庆也将梁安的建议写成奏折,准备呈递朝廷。
数日后,队伍再次启程,朝着下一个目的地进发。梁安与陈庆依旧并肩而行,谈笑风生。然而,他们的心中都已明白,前方的路虽充满挑战,但只要**协力,必能披荆斩棘,开创大康的盛世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