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太后和皇帝
相比王夫之一行人在欧罗巴的顺利,遥远的远东,在辽东地区,身为大清摄政王的多尔衮同样春风得意。
在哲哲皇太后驾崩后,多尔衮就从辅政亲王一跃成为了摄政王,掌控了大清的政权,自由出入宫廷,甚至半公开地和布木布泰厮混在了一起。
由于布木布泰的缘故,多尔衮对小皇帝算是不错,非但没有取而代之的念头,反而尽心辅助,这恐怕也和多尔衮没有儿子有些关系,虽然多尔衮的福晋不算少,身边也从不缺女人,可他偏偏就没生下儿子,而且在他心中其他的女人根本算不得什么,只有布木布泰才是他的白月光。
虽然沉迷于温柔乡中,对他而言也算是了却了心愿,但多尔衮也没放弃娶布木布泰的打算。在他看来,自己这个摄政王已经相当于真正的皇帝了,名义不名义并不重要,而且对于满人来说,弟弟娶去世的兄弟媳妇根本不算什么,如果不是因为当初皇太极推行汉化制度,再加上大清内部八旗其他力量的牵制和考虑到汉臣们的反应,多尔衮恐怕早就做这件事了,而事实上多尔衮也私下提出了这个要求,希望能够正式迎娶布木布泰,并承诺只要布木布泰愿意嫁给自己,那么他一定会像对待自己亲儿子一样扶持小皇帝。
但他这个请求却被布木布泰给拒绝了,别看布木布泰年轻,之前在皇太极的后宫中也不起眼,可这个女人却不是看起来那样柔弱和没有主见。
相反布木布泰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女人,她太清楚自己的优劣所在,更明白多尔衮的想法。
作为皇太极的妃子,如今大清皇帝的母后,哲哲皇太后驾崩后现在大清唯一的皇太后,她的身份是无比尊贵的。可相比自己的身份而言,布木布泰更在意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如今的顺治皇帝福临。布木布泰清醒地知道自己能依靠的人没有其他人,就算是多尔衮也是不行,而只有她的儿子福临才是真正能够托付的,并保证未来一切的来源。
暂时委身于多尔衮,甚至默认多尔衮向自己的姑姑哲哲皇太后下手,布木布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儿子。她很清楚多尔衮在大清的强大权势,更明白福临的皇位并不是那么稳固,先不说多尔衮作为大清摄政亲王,皇太极的弟弟,在当年皇太极驾崩时就有争夺皇位的意图,仅仅豪格的存在就像一根刺般让布木布泰担忧不已。
毕竟豪格才是皇太极真正的继承者,假如当初没有多尔衮作梗,豪格早就成为大清皇帝了,而现在豪格虽在朝鲜,却手握重兵掌控朝鲜一地,并同多尔衮势同水火,布木布泰实在担心一旦豪格击败了多尔衮,那么挟大胜废掉自己的儿子,从而取而代之,如果到了那一步,那么她和福临的下场怎样可想而知。
所以在大清内部,布木布泰能依靠的人并不多,多尔衮算是最重要的一人了。凭借着自己的魅力和手段,利用多尔衮对她的感情,布木布泰必须要为儿子也是为自己着想,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就这样布木布泰利用手段让多尔衮心甘情愿辅助小皇帝,为她们母子给予庇护,这是她目前唯一的选择。而对于两人的情感问题上,布木布泰却不像多尔衮那样投入,她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全都是假象,仅仅只是利用罢了。
“额娘!额娘!”这一日,布木布泰正在后宫看折子,她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嫁给皇太极的时候仅仅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虽然布木布泰出身不算差,作为科尔沁王公之女,布木布泰可是姓博尔济吉特氏的,而博尔济吉特也有另一个称呼——孛儿只斤氏,也就是黄金家族的姓氏。
不过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虽是黄金家族的成员之一,但不属于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算是黄金家族的旁支。可就算这样,这样的身份在蒙古也算得上高贵了。
但布木布泰是个女人,而蒙古人的习俗中女人的地位往往大大低于男子,哪怕是贵族出身也是一样。再加上她很小就被嫁给了皇太极,出嫁前也没受过多少教育,成为皇太极的妃子时,布木布泰的文化水平极低,甚至连汉话都不会说更不用说识字了。
直到后来,成为皇太极妃子的布木布泰在盛京才慢慢学了这些,可因为基础的缘故,她如今的能力也仅限于认识一些字,并能用汉话流利地和人交谈罢了。
哲哲死后,布木布泰成为了唯一的皇太后,为了儿子和自己着想,虽然有着多尔衮的庇护,但布木布泰也清醒知道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所以她现在开始尝试的学习一切,学着如何看奏折,学着如何从政治角度判断问题,学着怎么辅助小皇帝管理这个国家。
虽然学起来很难,可布木布泰依旧坚持了下来,而她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至少眼下对于大清的情况不再和之前那样两眼一抹黑,更从中懂得了不少。
“你怎么来了?今天的书念完了?”听到脆生生又熟悉的声音,布木布泰抬头望去,就见小皇帝福临一蹦一跳地跑了进来。
“已经下课了,今天先生还夸我来着呢。”福临现在还只是一个不满八岁的孩子,这样的年龄在后世只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笑嘻嘻地跑到布木布泰身边,依偎着母亲略有得意地说着今天学习的情况,并讲了自己老师范文程对他的夸赞。
没错,范文程作为内秘书院大学士,大清的议政大臣还是小皇帝的老师。布木布泰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她和后世的父母一样尤其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且皇太极驾崩之前一直推行大清内部的汉化,大力重用汉臣,布木布泰为了培养自己的儿子,在去年的时候就在朝廷内给小皇帝挑选老师了。
挑来选去,最终布木布泰选中了范文程,一来范文程是如今大清官员中学问最好的,也是当年皇太极所信任和重用的汉臣。二来布木布泰认为自己母子在朝廷内部需要拉拢些人为自己所用,她不可能把所有筹码都压在多尔衮身上。毕竟多尔衮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对自己母子为何会是如今的态度,布木布泰清楚的很,而且如今多尔衮的权力越来越大,也让布木布泰暗暗担忧,为了保险起见,他们母子必须要有信得过的人为后盾,想办法制衡多尔衮,而这个人选在八旗内部并不容易,反而汉臣更为合适。
毕竟大清是满人的大清,八旗又是大清立国的根本。汉臣在大清政权中地位有些尴尬,作为外来人的汉臣一直不被当年努尔哈赤所喜,直到皇太极当了大汗后来又称帝,汉臣的地位和处境才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可就算这样,在八旗贵族眼里,汉臣依旧只是“奴才”罢了,他们才是大清真正的主人。在这种情况下,汉臣除了抱团取暖外,也只有依靠皇太极的信任了,正是因为皇太极重用汉臣推动汉化,这才使得汉臣们对皇太极感恩戴德,尽心辅助。
而皇太极驾崩后,失去了皇太极的庇护汉臣的地位大不如从前,在这种情况下,汉臣们只能另想办法,而以汉制来看,继位的顺治皇帝是先天投靠的人选,如果能通过影响小皇帝,等未来小皇帝亲政后和皇太极一样重用他们这些汉臣,继续推动汉化,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最好不过的事。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布木布泰和这些汉臣们几乎是一拍即合,成了先天的盟友。别人不知道汉臣的重要性,但布木布泰毕竟跟着皇太极多年却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而且汉臣和多尔衮包括其他八旗贵族不一样,他们所坚持和认可的皇权正统也是布木布泰所需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布木布泰以小皇帝教育为由说动了多尔衮,这才任命了范文程当了小皇帝的老师,而范文程自称为帝师后对小皇帝的教育也极为上心,随着小皇帝开蒙后日渐懂事和学业进展,这让布木布泰更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哦,今天范先生夸你什么来着?又教了你些什么?”在小皇帝面前,布木布泰就是一个慈母,也没了平日的面对外人的矜持。她拉着小皇帝的手和颜悦色问道,小皇帝笑嘻嘻地说了今天所学和范文程所夸赞自己的内容,听了小皇帝的讲述后,布木布泰脸上的笑容就更甚了。
“我儿聪明!”布木布泰欣慰道,伸手摸了摸小皇帝的脑袋:“范先生是你父皇的重臣,当年深得你父皇的信任,他的才学也是你父皇所敬佩的。你可要跟着范先生好好学,好好读书,明白么?”
“额娘我懂,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向先生学习。”小皇帝认真点点头,乖巧懂事的模样让布木布泰极为高兴,这天下哪里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尤其是见到儿子如此懂事听话,更让她欣慰无比。
母子两人正说着话儿,聊着小皇帝学业的事,聊的高兴的时候还时不时发出笑声。正在这个时候,大太监吴良辅匆匆来了,禀报说摄政王入宫了,正朝这边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