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清穿四爷的格格(15)

    “我不知道真实的历史到底如何,只是史书记载:胤祥参与一废太子被圈禁宗人府,直到爷登基才被放出来,封了亲王。

    你们兄弟二人堪称皇室兄弟关系典范,爷在书中称十三爷为:‘宇宙第一全人’,十分爱重。可雍正八年,十三爷就病逝了,享年四十五岁,史料记载:您十分悲痛。”

    不用将来,光现在,看着顾七七小嘴开开合合说出的冰冷结局,四爷就感觉一阵眩晕,脑袋瓜子嗡嗡的,心揪疼。

    “为什么?”四爷声音里透着悲怆。

    “据说,是因为他在圈禁期间得了‘鹤膝风’后不良于行,身体被彻底拖垮。

    十三爷前半生只在幼时有些愉快的记忆,然后青年到中年:一无封爵,二无官职,一身病痛,又被圈禁,落魄到了极点。

    从爷执政开始到他死亡的这八年,他才真正有机会展露卓越才华,可八年才占据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时间。”

    说到最后,就连她这个没见过十三爷面的陌生人都难免心生遗憾和怜惜。

    去年康熙已经二废太子,说啥都迟了。

    四爷想着十三弟此时还在宗人府受罪,立马湿了眼睛。

    轻转身子微仰着头,试图把眼泪倒灌回去。

    可哪里就能倒回去?

    不行,不能眼睁睁看着十三弟受苦,宗人府也不是不能谋划一番。

    提到早逝,顾七七又想起了二格格。

    “四爷?郡主……”

    “郡主怎么了?”四爷沉浸于悲痛之中,一时没反应过来。

    “我不研究清史,记不太清,只记得郡主嫁给星德没几年也过世了,好像只活到了二十三岁。

    不过专家们分析:可能是难产而亡,或是心结难解、郁郁而终,具体原因没有记载。”

    晚了,去年二格格就被封为郡主,九月已经嫁人。

    四爷又急了,坏消息怎么一个接一个。

    “真的没有明确记载吗?”非常不可置信。

    顾七七摇头:“不过,要我说大清的外嫁女日子肯定都不好过,只看她们没几个长寿善终的就知道了。”

    “为何?”

    说到女子的身不由己,顾七七特别能感同身受。

    “皇上本是好意,不论是抚蒙还是嫁到京里的格格、公主都给配了嬷嬷,结果这些人奴大欺主。

    只要公主问起额驸就拐着弯的讽刺公主不知道廉耻,天天想着男人。

    公主们多数都没怎么细心培养过,不受重视,性子内向又怯懦,远嫁外地,结果就被这些奴才拿捏的死死的。

    不给钱财和好处就不让公主召见额驸,转过头又对额驸说:公主拒绝召见。

    传话的精髓算是被她们玩得明明明白。”

    说到最后,顾七七都忍不住咬后槽牙。

    “特别是抚蒙的公主,那才真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大多数都没有留下后代。爷你说,不同房哪来的后代?”

    当然,这话有些亏心。

    抚蒙公主的不幸也有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习俗不同、性格不合等原因,只不过她不会说出口。

    总之,夹带私货这件小事儿也被她玩明白了。

    四爷又怒了,桌子上的茶盏又倒霉了。

    稀里哗啦的碎瓷声响成一片,连此起彼伏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的顾七七可抖起来了,看见四爷发脾气心不跳、气不喘,很是淡定。

    就是偶尔担心一下四爷的大脑和心脏。

    果然:“该死的奴才,都该死。大胆、放肆!怎么不去死!”

    语罢犹不解恨,还用力的踹向了桌腿,那么重的桌子都移出了近一米远,可想而知,四爷有多气。

    顾七七知道这种愤怒的根源。

    这是打脸,明晃晃的扇大清耳光。

    大清被蒙古看轻了。

    都这会儿了,顾七七还有闲心猜测原因。

    二格格之所以嫁给星德,应该是福晋押宝李氏,或者说是押宝弘时的结果。

    只不过,谁都没想到结局如此仓促。

    不过,这话她可不敢说。

    二格格能嫁到纳喇家,四爷肯定知情、同意,人家两口子有什么考量和博弈,她可不掺和。

    “四爷?别难过了,一切还来得及。”她都有些不忍心了,天天遭受连成串的暴击,惹的四爷跟只发狂的狮子一般,有点小内疚怎么回事?

    有,不多。

    嗯!

    40%吧!

    心中小人对手指……

    四爷闭了闭眼,用力平复心情,转头望着顾七七:“还有什么紧急的事儿没有?”

    顾七七还真回想了一下:“目前想不起来,等想到再说。”

    怕四爷不信,还急忙解释:“我其实不太懂政治,不敢改变太多,如果改变了过程,我担心结果变的未知。起码这小十年不能大变。”

    四爷当然知道:如果中途变了道,那才糟糕呢。

    “可是有些事不能再耽误,因为很多事太耗时。”

    “说说看?”四爷猜出一些。

    “比如武器的制作,高产粮食的种植,理科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我们可以偷着做,但有些却不行。”

    “哦?详细说说?”

    “比如一定要废除裹脚,改制八股科举,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官绅一体纳粮等,这些都需要您登基后才能办,还不好办,爷的一生都在做这些事。”

    四爷听到这么多待办大事,眉头都要皱成小老头了。

    顾七七假装没看见似的继续嘚啵嘚:“还有一些必须办,更难办的事:比如收复青海、新疆等地。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还有大片宝地上的百姓嗷嗷待哺的等着我们大儒教化呢,事情多的数不过来。

    我只是心焦时间不够,又忧心结果的改变不能控制。”

    四爷见不得顾七七如此替他忧心,轻揽她的肩膀,低声安慰:“不必心焦,一切有爷呢。”

    就是肩上的担子,都快把他的腰压弯了。

    “四爷你知道你的登基也是满清十大谜团之一。”

    “怎么说?”习惯真可怕,才几天,他已经习惯顾七七的跳脱了。

    顾七七握着小拳头,一脸愤慨:“那些王八蛋为了黑你,胡编乱造,说您得位不正,我都气死了,每次想起肺都要气炸了。”

    四爷一听,就这?

    顿时笑的胸膛震动,甚为开怀。

    顾七七却疑惑的抬头,眼中尽是不解。

    “黑的白不了,白的也黑不了,千古功过自有公理,吾亦不惧。”一股霸总范儿。

    顾七七立即星星眼:“爷真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光口头说,还犹觉不能表达她的敬意,又伸出大拇指比了比。

    四爷从未听过如此直白的夸奖,耳朵发热,又觉得十分受用。

    “这样吧,事情再多也得有个开始,慢慢来,先把你各科课本给我细看看。”

    “好。”一挥手,顾七七就把所有课本都掏了出来。

    四爷按着年级有次序的翻看。

    顾七七却欠欠的好奇,忍不住打听起了八卦,那小模样儿像极了村口的情报组。

    “听说康熙爷是理科天才,真的吗?”

    四爷也不谦虚:“是的,而且皇子们也都学得不错,老九英语就说的非常好。”

    说到外语,顾七七猛然想起:四爷和叶卡捷琳娜是同期历史人物,据说他们还经常通信,想必四爷俄语也不错。

    而且叶卡捷琳娜还在信中称呼四爷:哥哥。

    原因也好理解,四爷武功太差,划了很多地盘给她,让她叫爷爷都行。

    不过四爷武功真不行,尽是迷之操作。

    看来外行指导内行要不得。

    果然:‘不会带团队只能干到死’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还有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