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织机

揣着类似于甜品柜台的图纸,正在店里盯装修的青蘅,就看到了那天带去自己的那个官员。

青蘅下意识蹙眉,又想到和殷灵毓对过的话术,捏紧了袖子一角,让自己冷静下来。

“看起来,你倒是挺得宠的。”小官打量了青蘅几眼。

青蘅微垂着头,屏息憋出两分羞涩来:“托大人的福,奴现在过的很好。”

就连小官也不得不感叹青蘅着实好运气,正正好遇到一个女官,对方又恰巧不擅风月,这青蘅又温温柔柔别有一番风味,可不就把那小冰块给捂化了么?

不过是他们都下意识觉得女子会耽于情爱,所以不作他想,没有提起警惕罢了。

小官似笑非笑的绕着铺子里半成品的装修看了几眼,随后又把目光落到青蘅身上:“这样大的手笔……看起来,殷府如今,竟是你当家作主了?”

“奴不敢。”青蘅温声道:“奴只是想为殷大人分忧罢了,不敢做殷大人的主。”

“哦?”小官不置可否:“那她怎么就这么放你出来?”

青蘅做出迟疑又赧然的样子来,声音也低了些:“殷大人公务繁忙,府上又……又只有奴一人,大人怕奴无趣,才交代了些事情做罢了。”

听到如他们所愿的的确还只一人,小官低头拍了拍袖口,声音又放轻了些,却让人觉得脊背发寒。

“这春日里啊,大雁总乱往北飞,也不知道还记不记得旧巢啊?”

青蘅恰到好处的咬住唇瓣退后一步,颤着眼睫,手足无措的抬头又低头。

小官见此逼近半步:“要我说,这大雁若是野了心,脱了队,那才叫一个里外不是人呢!别的雁队知道它有过自己的队伍,不欢迎它,它也进不去,自己单飞又飞不起来,还不如就好好呆在自己的队里,还能借两分力,你说呢?”

青蘅慌张的再退一步,这次却点了头:“您…您说的是,大雁是得记住旧巢。”

“孺子可教。”小官满意的拍了拍青蘅的肩膀,一张纸条就不动声色的塞进了他的手里:“既然正受宠,就好好抓住殷大人的心,多去红袖添香,伺候笔墨,懂了吗?”

俨然是明摆着告诉了青蘅让他多打探政务,青蘅作出苦笑的样子,拱手送别。

等到那小官走远,青蘅才收起故作的柔媚,嗤笑一声,展开了手里的纸条。

“近日与江家研究之药。”

青蘅勾唇笑的讽刺,随手将其扔进了一旁的冷茶里,看着纸条上字迹晕开。

这是看着大人会医,想打探风向,给他们自己牟利呢!

殷灵毓从青蘅这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几乎想要笑出来。

大蒜素什么的……他们是蹭不上了,蹭也是被割韭菜的那伙儿。

主要她还想救一下常遇春,常遇春的一些属性十分适合带去海外小岛,但对方具体是不是死于卸甲风还有待商榷,她才打算先备一些抗生素出来。

“你告诉他们,只看到主材料是蒿草。”

杜绝他们抬原材料价格的打算,蒿草怎么抬?把全天下的荒地都给整平了不成?

至于想分一杯羹,想蹭功劳……殷灵毓眼眸微眯。

这一波倒是可以带着江晚月试一试讨个官当,不能就她一个,得让朱元璋适应适应女子为官,女子走出家门。

毕竟她已经在尝试组装织布机了。

青蘅几天后将消息在铺子那边传了过去,果然,胡惟庸等人暂且放弃了从此处入手,只叫青蘅多给他们说一说好话,暂时没了下文。

养济院他们没插上手,刑法修正又搭不上边,明确知道的正在研究药品这条路子,却又不知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居然要蒿草,蒿草能有什么大用。

他们想要的是如同牛痘那样,能够泽被天下,青史留名的功绩,足够大的利益。

说起牛痘,朱元璋和现在的大臣们闷着头做着计划,恨不得立刻推行全天下,又是召集郎中由御医免费教学种痘,又是宣布第一批种痘的可免除其家中一年徭役,还无师自通了种痘安全性的宣传,拉着那批存活下来的死刑犯到处游街,给他们弄的苦不堪言。

跟流放似的!天天走天天被当成猴子看!就差背枷了!

眼看着入夏了,殷灵毓也终于找了机会去给常遇春探了脉。

常遇春何许人也,战场上滚打摸爬活下来的,也就没有那么忌讳殷灵毓为验尸而学的医术,更何况年初时军营中事,还有牛痘的成功,都让常遇春敢于相信殷灵毓的医术水平,

然后就被把出个虚。

常遇春哇哇直叫。

“谁虚!谁虚!我警告你小丫头!你可不能瞎说,你常叔身体壮实得很!不信咱俩练练,我一个人打你仨不带喘气的!”

殷灵毓神色微妙,选择摇人。

宫中御医被叫来两个,一把脉大惊失色。

这!这确实是气血虚弱啊!这也就是大军打仗打得顺利,又回来的早,这要是再奔波一两个月,估计一场风寒就得没啊!

历史上今年溪月常遇春辨识率大军回师途中,而这个是接,因为后方有原身,后期充足大军打得顺畅,不仅提早班师,还提前让常遇春回到应天府休养了两三个月,这才看似无事。

但也只是看似,早年旧伤暗疾遗留下来的多,身体血气不足,很容易在外力的影响下快速恶化。

朱元璋听闻此事赶来的时候,常遇春已经绿着脸坐在石墩子上喝苦药汤子了。

“咱听说你虚了?”

常遇春脸色更绿:“上位!臣只是亏损了血气!”

谁虚啊!这话不能乱说!

朱元璋这次只带了朱标,因此,说起话来多少有点没个顾忌,哈哈一笑,挥手让朱标自己去找常家女儿培养感情。

就算还要等几年才成亲,先多相处也是好的。

刚得知朱标的婚事可能需要推迟时,朱元璋就已经找过了常遇春,常遇春本来就舍不得这么早,把女儿嫁出去,自然是大喜过望,此刻也就不拦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