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又要当弟弟

目前学校里,总共开设了两门课程。

语文,算术。

决定要增加体育器材,那顺便开设体育课。

读书识字固然重要,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少年强则国强。

有了体育课,那就要考虑选一个人,出来担任体育老师。

石柱国等三人,肯定腾不出时间。

灵光一闪,林北的脑海里,立马有了合适的人选。

“石老师谢谢你的提醒,体育器材我会抓紧时间,在学校院里安装上,等整好了之后,体育老师正式来上课。”

时候已经不早了,屋里已经做好了晚饭,再三挽留他吃饭。

林北只能推脱下次吧,打猎回来还没来得及进家门,时间久了娘跟娟子,又要担心出啥意外。

“娘,我回来了!”

还是以往的习惯,人未至声先到。

李萍正在收拾院子,屋里高小娟忙着做饭,妹妹在桌前写作业。

锅里熬着红豆小米粥,蒸好的猪肉白菜馅包子,闻着香味肚子跟着咕咕叫。

“小北回来了,你手里拿的啥东西?”

放下扫把注意到,儿子手里提着根绳子,串着好几个小东西。

瞅着有几分眼熟的样子,生活在大山里边,各种野生的活物基本都见过。

黑灰色相间的条纹,特征可以说再明显不过,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是獾子啊,这东西整不了多少肉,獾子油倒是好东西。”

“娘,我不知道该咋处理,这些就交给您了。”

“熬獾子油吧,其实也简单,等会儿吃完了饭,娘教给你怎么做。”

李萍接过绳子,先把狗獾放在边上,熬獾子油是技术活,整不好熬出来的黢黑,根本没法用。

回到屋里才发现,炕上的被褥少了一半,家具也少了一些。

考虑到上房的墙皮已经干透,油漆味散的差不多,该收拾的全都收拾妥当。

天气日渐暖和起来,李萍就把小两口的生活用品搬了进去,里外重新打扫干净。

“娘可不是赶你们两个走,以前咱家条件差,娟子嫁过来也没新房住,只能跟我这个婆婆挤在一条炕上。”

谈到这些李萍感觉很是愧疚,儿子结婚成家,当娘的啥都帮不上忙。

得亏儿媳妇没有计较,生活在一间屋里,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一两天还行,可终究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娘,我嫁到这个家怎么样都成,没那么些讲究。”

李萍笑了笑,该怎么做心里自有分寸。

“结婚成家就是小两口,不能总跟我和小芸挤在一个屋,晚上干点啥事都不方便。”

白天咋都好说,晚上起夜下地,不开灯看不着,开了灯有点不好意思。

儿大了避母,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

小两口整那点事,还要忍着憋着不出声,怕把别人给吵醒了。

这样下去的话,啥时候才能当奶奶,抱上孙子孙女。

“再说小芸已经九岁,不能总缠着小北,也到了懂事的时候。”

分开不是因为闹矛盾,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又不是分开多远,还在一个院里生活。

大门再次被推开,姜书勤从河边回来,捂着早就饿扁了的肚子。

“干娘可以开饭了吗,我都快被饿死了!”

同样的习惯,人还没进了屋,声音先传到。

林北有些诧异,疑惑的目光看向他娘,心想啥时候又整出个干女儿。

“哟,你啥时候回来的,修水坝干着活,转眼的功夫不见了人影。”

姜书勤进了屋,先摘掉头上戴着的草帽子,长时间外边站着晒太阳,非得晒黑了不可。

早上那会儿林北还在现场,也不知道啥时候离开的。

说话的强调,透着那么几分阴阳怪气。

“我进山去打猎,管着那么多张嘴吃饭,你以为很容易啊。”

眼下还有八十多人,等着中午大队那边开饭,敞开肚皮吃的话,一头猪都不够的。

好在之前积攒了不少库存,这些天进山打猎,收获还算可以。

加上空间牧场搞养殖,大肥猪已经长大,抽空宰杀几头,吃饱吃好才有力气干活。

“你去哪我管不着,但下次能不能跟我说一声,找了半天不见你人影。”

姜书勤还以为他找地方撒尿,有些事打算跟他商量,结果等到了中午也没看见林北。

村里人说他背着枪,带上两条小猎犬进了山。

“正式通知你,我已经认你娘做干娘,按照年纪大小,你应该叫我姐姐才对。”

林北嘴角抽动着,这都是些啥人,动不动喜欢认干娘。

有了赵燕一个干姐姐,又冒出来一个。

争着抢着非要占自已的便宜。

“我不同意,见过抢东西的,哪有你这样跟别人抢娘的。”

“反正干娘没意见,你同不同意无所谓,下次要是再敢不打招呼就走,我这个当姐姐的抽你。”

姜书勤举着粉拳威胁,终于找到可以整这个家伙的法子,心里别提有多解气。

“行了,你们两个别闹了,抓紧时间吃饭,等会儿还要听新闻呢。”

李萍出言打断,这两人就跟冤家似的,见面没多久开始拌嘴。

现在是晚上六点四十,七点钟收音机里,准时播放新闻。

国内的,国外的新闻都有。

虽然很多都听不懂啥意思,晚上围坐在跟前,也算找点事情做。

吃过了晚饭,坐在炕上听完了新闻,又到了讲书的时间段。

依旧是隋唐英雄传,熟悉又特殊的嗓音,讲诉着隋朝末年起义不断,各路英雄豪杰齐聚瓦岗寨。

一段忠肝义胆,豪情万丈的故事,就此缓缓展开。

直到里边的人讲到末尾,说出那句经典的台词,且听下回分解。

几人这才意犹未尽,准备回屋里休息。

“收音机里讲的真好听,我上大学那会儿想过,写一本小说来着,没准还能成为经典。”

姜书勤接受过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寻思着也没多难。

可刚动笔写了一百来个字,感觉脑袋被掏空了似的,啥思路没有编不下去。

“写小说还不简单,洋洋洒洒四五百万字,那还不是信手捏来。”林北很是自信道。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前世看过的小说,不下上百本,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畅销,大神的著作。

“切,你少在这里吹牛吧,估计写作文都费劲。”

听到这种不屑的语气,林北脾气上来了,瞬间想到句小说里的台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