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巽而止蛊

且不说旁越、龟厌两人各怀心事的两人饮酒。

说那顾成,得了旁越的将令,便兴高采烈的拉了那参将一路回大营取酒。然,跑到半路,却撂下一句:

“取了酒在此等我!”便撇下那参将,一路撒丫子让那中军大营跑去!

咦?这厮跑中军大营干嘛?

通了消息与童贯啊!还能怎么样?

这点机灵劲都没有,他这个常随也是干不得了!

顾成积年跟随这参军左右,自是知道自家这主子话中之意。

到得中军大营便将那城外“集市”之事与那童贯前前后后,仔仔细细的说了个明白。

童贯听罢也是一个惊喜。

倒是此间却有大鱼在内,且是在他意料之外。

细想了,也是一个情理之中。

他们在这姑苏城下的一番热闹,朝堂之上的那些个大臣们没点表示,那才是一个不正常。

倒是旁越这厮运气好得很,倒是贼不走空。

于是乎,来一个一不做二不休。便令那顾成速速回还。

令下,暗中派出细作斥候,四下埋好伏兵,三里之外,将那城郊“集市”中的医者营地,密密匝匝围了个风雨不透。又撒下弓箭手,防的就是那飞鸽传书。

顾成得令,便又是一路快马,到得参将大营。

二话不说,领了在此等候的参将,载酒赢粮一路高歌,望那医者营地而去。

到得那营地,却是一番的热闹。

见自家的参军正与那道士、和尚、医者们嘻嘻哈哈了围了那坛子酒,细细的分来。

然,耳目在侧,分不出个敌我,却也不敢明言告知旁越。

那旁越见顾成来,口中笑骂了:

“你这矬货,怎的这会才来!”

那顾成便捅了酒坛的纸封,跳下车来,单手提了上前躬身,叫了一声:

“爷”

便递了一个“妥了”的眼神过去。

旁越自是知晓这眼神一瞥中的奥义。

却在此时,又听得一番欢呼之声递次而起。

循声望去,见是那孙伯亮押了粮车一路迤逦而来。

咦?这军中的粮食不是说有定数的麽?

龟厌、济行舍尽了脸皮,也要不回一粒米来,这孙伯亮怎的能讨回这许多的粮草来?

本是几人商量各自去不同的地方讨要粮草,原本指望了西方不亮东方亮。

孙伯亮便和那苦行的僧人结伴,跑了远处军营。

这事办的多少有点缺心眼。

这就好比,瞄的方向不对,别说用枪打不到,你就是拿炮轰也是个白搭。

不是所有的数量的增加就能让事情产生质的改变的。

济行禅师和龟厌要不来的,那孙伯亮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不过,那管营的对着孙伯亮还算是个客气。然,态度也很明确,在这吃管饱,想拿走?没门。

却在无奈苦等之时,见有传令小校飞马而至,掷令那管营的参将:

“参军有令,速备粮草百担与那城外医者,缺额自去大营度支领取!”

那管营的参将得了令,这才赶紧干放粮于他们。

如此倒是两下欢喜,那伯亮道长,这才得以押了粮车,一路高奏凯歌而还。

见各营的粮草纷纷而至,众人便分了酒肉,排下野宴点了篝火,得来一个不醉不归。

然却苦了那济行禅师与那一众苦修的和尚。碍于清规戒律,行不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痛快。于是乎,便煮了茶,以茶代酒,算是一个与诸君痛饮。

如此,这城郊野宴便是一个通宵达旦。众医者这几日也是难得一顿饱饭,便是围了篝火,与那帮军士击箸而歌,倒是将这几日苦闷一并宣泄了出去,饶是一场酣畅淋漓。

日未出,那济行禅师一早带了众僧去那江畔孤岛。隔了水,将那食物纷纷抛到那孤岛之上,又诵经超度那孤岛之上业已亡故和濒临亡故的医者。

旁越却是个小心谨慎,悄悄派了人过去,令其只得远远的观望不可扰了法事。

昨夜的酒,旁越喝的一个痛快,却也不是个酣畅。

一夜未睡,独自坐了,自斟自饮了看身边酒醉如泥龟厌道长,又望了那一场狂欢之后,睡的歪七扭八,交叠相枕的众医者、军士。

且扔了一棒木柴于将熄的篝火之中。呆呆的看那木棒燃烧,静静的等了常随顾成消息。

心下且是在想:这一网撒下,倒是什么鱼鳖虾蟹撞来。

倒是让他等不了许久,那顾成来报:

“正寅时,有医者两人撞网。平旦,射杀信鸽三五只。”

听了这消息,倒是让那旁越眉头一皱。遂,急急的拿眼于那酣睡的人群中寻那老医者。倒是见那厮在不远处,篝火边,抱了个酒坛,睡得一个香甜。

见此,那旁越心下便又生出了一丝不安。

歪头自言道:

“这厮倒是没走?”

遂,回眼问顾成道:

“人在何处?”

顾成躬身,小声道:

“已押至中军大营。着刑帐接了……”

听罢,便不再耽搁,忙了起身叫了声:

“马来!”

参将牵马过来,与那顾成一起伺候了他上马。那顾成刚要跟了,却见旁越低头叫了他,低声道:

“在此看事,随时遣人来报!”

说罢,便催了马,撇下顾成,一路奔那中军而去。

到得大营还未下马,便见刑帐参将前来拱手,言:

“两人已分别问过,一个言是皇城探事司的亲事。另一人,拿了御史台腰牌……”

旁越听了这话,却是抠了那没毛的下巴,嘴里丝丝的吸了凉气,遂,问下:

“可有凭证?”

刑帐参将便向后招手,见有军士躬身上前,手里捧了两人的腰牌献上。

旁越将两个腰牌拿在手里,皱了眉,远远近近,翻来覆去的看了,倒是个真真的皇城司、御史台的腰牌。

看了一晌,便将两个腰牌揣在怀里,又问那刑帐的参将道:

“可有凭证?”

这下轮到这刑官吸凉气了!便是一个瞠目结舌望了自家的长史参军,心道:我去,爷爷!不带这样玩的!刚才你看的是什么?我可是亲眼见你揣兜里的!

然,又听那旁越冷冷的问来:

“我问你,那两人可有凭证!你楞个甚来?”

这话,倒是将“那两人”和那个“你”字说的语气重了些,却是让那刑官恍然大悟。遂拱手道:

“那便是无有!”

听这话回来,那旁越便坐直了身子,道:“既然无凭无证,冒充朝廷官员也是个大罪。究竟欲以何为,且要你这刑官,好生打了问个仔细。”

于是乎,那刑帐内又是一番呼爹喊娘的热闹。

到得傍晚,那两人实在熬刑不过,且是招了一个干净。

旁越便拿了口供,与那两人搜得身藏蜡丸密报,一并上呈了童贯。

童贯看罢且是一惊,那搜出的蜡丸密报绢书上赫然有书:

“有武康军帐下参军旁越者私分军饷,行贪墨之事。与城中疫情甚重之时纵手下于姑苏城下夜宴欢歌,通宵达旦,耗资弥繁不可计数也!”

然,心有余悸的又看另外一个。

上书:“武康军节度使童贯,勾结太子少保蔡京,不经疏密,不经三衙无旨私调平江、镇江两路兵马为己用。不经诸司库务擅调攻城军械,抛物入城,其毁者十之有八。按查:其粮重一石者,竟有半数草末砂石混杂其间。然又悉数尽抛入城中,以掩其贪渎之事。而城中不可得之一二矣。数日之内已过手粮秣万石有余。”

童贯拿了那密报绢书,且是一个两手颤颤。

怎的?

这卷书所写着实是给了他一个天大的冤枉也!

然,这冤枉却又是一个有嘴说不清。

现在倒是可查,就怕这事情过后的秋后算账,届时,那才叫一个可可的恼人的冤枉也!

别的不说,就这粮秣之物本是日销货,一旦到得城中,城里之人便是一个吃干喝净了去。

待到秋后与人算帐之时,你横不能叫人过来扒开肚子察数。即便是能,到那会也早就化作了粪便一并了帐。如此,倒是个查无可查。

但是,说这密报上所言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哈,没有才怪!

如不是掺些个东西充数,又让那蔡京如何对得住此番共事的宗室亲王,带兵的将帅?

人家拿钱出来是投资的,不是为了赈灾!

那这样说便是发灾疫之财?

标准的,教科书一般的“发灾疫之财”!

但是,如果等那朝廷走完流程去拨款赈灾,且是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去。

咦?走流程不对吗?这也是避免贪污腐败!

是,没说走流程不对。

不过,按照元佑、元丰两党人斗乌眼青般的尿性,双方来一个非暴力不合作,倒是且有得等。

不是我故意为这蔡京、童贯二人脱罪。

自古这人性,且不是一个好坏所能定论。世界也不是一个非黑即白。正义,也不是你所想的正义。

哪位说了,迟到的正义也是正义!

你这话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我就知道“jticedeyedisjticedenied”。

是一句英国的法谚,翻译过来,大概其意思是:

“司法程序必须是及时公正的,否则即使结果公正,程序上的延误也会使裁决失去正义性”。

按照这个意思来,所谓“迟到的正义”也就不是正义了。

即便是,迟到的也只能算是一种补偿。跟“正义”没任何关系。

这人都饿死了,你纵是给他上供一座米山他可吃得?

若,再细想了去,再阴暗些!

若是那所谓的“正义”并非只是一个“迟到”呢?

“迟到”,只不过是事情的真相实在是瞒不下去了,万般无奈下拉出个替罪羊。才有了这所谓的“迟到”的“正义”。

但是,若这肮脏,还能继续隐瞒下去,你说的这“迟到的正义”还会来吗?

所以,真正的正义是,你但凡能活着,我就不能让你死!

闲话少说吧,回到书中。

那童贯分别看了两手的两个卷书,战战了问:

“哪个是御史台的,哪个是皇城司的?”

旁越在旁亦是挠了头道:

“是那个衙门的不重要,且都是个有理说不清也。”

童贯听罢且是一个恼怒,瞪眼望了他叫道:

“怎处!”

旁越倒是不急,嬉笑了道: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此言典出《孙子兵法》。意思就是表面上按兵不动,让友军不产生疑惑,敌人不敢妄动。

“蛊”卦又是个巽下艮上。艮为山、为刚,为阳。巽为风、为柔,为阴。

意思就是,你的暗地里使招,桌子底下使绊子。

上面用一个高大上的缘由压着,让他动弹不得,

然,这话对于那童贯来说,却是一通夯里琅珰。遂又一个瞠目结舌看那旁越,满脸写着:你说啥?你说勒是个啥?

见童贯面色,那旁越倒是懒得跟他解释,便又抬头抠嘴,喃喃自语道:

“疫情麽!便是个路倒如麻。埋两人也不占些个地方。倒是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却是个难缠……”

倒是嘴里说着这百足之虫,心下却想着那老医者。

此人倒是个蹊跷,有些个看不个透彻去。

此番一网下去,得了口供,与那蜡丸卷书密报来看,只是搜罗些个童贯与蔡京的不是。

然,与那日和龟厌所谈宋粲之事倒无瓜葛。

如是我做的此事,便不会说贪腐之事。因为这事牵扯过多,不足以定成败。说不定还会落得一个反遭其噬,倒是费时费力划不来。

若只揪住了宋正平父子,倒是有些一击必中的可能!

怎的?藐视皇权,视朝廷法度于无物!

就这两条就能将那蔡京、童贯这不世之功毁得一个连渣都不剩!

咦?怎的能牵扯到蔡京、童贯?

你也不看看,这两人怎的做来,以什么由头做来这事。

一个在京城拜正平为师,一个在姑苏效仿了宋正平扛了“童贯在此”的大旗,玩命的表现?

然,此事吊诡之处在于,却是无人将此事作为一个把柄来用。

倒是这些人笨吗?

以旁越多年冰井司的经历,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直觉——高手自有其人!

那表面痴痴呆呆的老医者,肯定是有问题的!

说不定,就在自家说这“巽下艮上”之时,人家的小风刮的也是个迅猛,不知不觉中掏空了自家的跟脚。

心中所思怠慢了那童贯。

却听的那童贯问道:

“怎的埋了了事?”

旁越听得此话,这才从那老医者之思中醒来。便笑了一声,看了一眼那童贯周中的密报,嬉笑了道:

“殿帅,不知这密报落于谁家?”

童贯听罢,便是气的笑了出来,道:

“怎是个糊涂?皇城司探事,御史台监管,自是要上呈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