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小谷夜谈,贾蓉苦恼
贾蓉带着三辆马车和二十四个护卫很快出了京都,上了官道后,速度被人来人往的客商挡住降了下来。
过了离京都十里的大驿站,分了北上南下的官道后,速度才慢慢的提升了起来。
又走了十里,拐进一条山间小路,穿过两座小山,进入了一个峡谷,这里就是去年买下的那座有温泉的峡谷。
在谷口就迎上了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家丁护院,被他们簇拥着进入峡谷。
进入建在峡谷边上的院子,马车才停了下来,家丁护院冲贾蓉拱手离开,车里的两个小丫头和尤氏姐妹才从马车钻出来,左右看了看。
这个地方还是她们第一次过来,很好奇怎么会在山谷里有一处地方,看着天色已经不早,也知道今晚大家是要夜宿在这里。
这时马车里又下来三个婆子,跟着贾蓉就走进了院子后宅。
“大爷,老婆子们先带着丫头们到后院给大爷和姑娘准备饭食和热水,请大爷先到正厅里休息片刻。”
这时一个婆子凑到贾蓉身边请示。
贾蓉点了点头,开口道:“那就有劳刘嬷嬷了。”
“大爷客气了。”
这婆子笑了笑,就领着其余的两个婆子和那两个丫头拐起院子的另一条小路穿过亭台,去后院的厨房和浴室给他们准备。
贾蓉带着尤氏姐妹边走边说道:“这里是咱家的一座别院,去往田庄的必经之路。
通常你们奶奶和姑娘们去田庄时,速度不能太快,就在这里住上一宿,次日再出发前往田庄。
今晚我们就住这里,这里有暖泉,可以泡澡。
只是不能泡太久,最多一炷香就要起来,否则会头晕。”
尤氏姐妹如今还是少女,一路好奇的打量着这处峡谷。
进入院子后又对这建在峡谷边的宅院充满了好奇,四处看着随处可见的绿色树木。
跟着贾蓉的脚步,听着他的解说,也不由对那暖泉充满了好奇心。
两人都没怎么读过书,自然也不知道暖泉为什么不能泡太久。
这几个月都是跟在秦可卿身边,几乎都没出过宁国公府的后宅,更不知道还有这处院子。
也不知道怎么做贾蓉的捧哏,只能默默的点头,跟在贾蓉身后。
贾蓉也不需要她们的回答,将她们带到房间,告诉了她们后院的布局,带她们各个房间的庭院熟悉的了一圈后,就将她们去铺床整理。
自己则走回前院,叫来随行的护院曾大。
“大爷!曾大来了。”
曾大见贾蓉站在正厅的窗边,看着峡谷的树木发呆,走近他身边一丈处停了下来,躬身行礼问安。
贾蓉没有回头,只是淡淡问道:“藏在府里的各家眼线和锦衣军的人都带出来了吧?”
曾大还是躬着身子,沉稳回答道:“除了一个丫头,一个花匠和两个婆子外,其余的锦衣军探子这次都随咱们出来了。
另外,四王八公家安插进来的几个新人,也都被带出来了,只有西府那边安插的一个丫头留在府里,天上来的帐房,也被安排到了府外。”
贾蓉点了点头,回头看着曾大,道:“起来吧,本大爷下山东后,家里你要和包勇配合好,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别让人将咱们的家给偷了!”
“老奴领命,大爷放心,老奴会看好家的。”
曾大听完贾蓉的话,站直了身子回答,答完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贾蓉微笑,道:“你是不是想劝我要将你们带在身边?”
见曾大点头,贾蓉笑容不变,道:“你和包勇都是从江南过来的,本来到府里没多久,那些个下人都还没卖你们的账。
这次若是随我出行,我当然是愿意的,但是也不利于你们往后在府里建立威信。
这一次随我先再跑一圈四个货场,将一些人手调整好后,我下山东河南,你们就要在府里保护好奶奶和我还没出生的孩子,这比跟我去山东走一槽更好。
府里的婆子有师妹和宝钗妹妹看着我不担心,但外宅这边,天上那位和锦衣军一定还会安排人进来。
这一次我要你和包勇一定要看好,一定要清楚他们传递信息的渠道。
我始终觉得,咱们家还有人在暗处冷冷的看着。
正好借助这次机会,让你们将那人给本大爷找出来,我可不想那一天被人摸上门将脑袋摘走还不知道。”
曾大认真的点头道:“大爷放心,老奴一定会将这人给挖出来!”
贾蓉微微点头,认同道:“我知道你的本事,包勇一介武夫,他的心思可没有你的细腻!
好了,带着兄弟们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到庄子里,焦大那边会给你们安排好的。”
曾大领命退下,贾蓉没有回后院,依然看着窗外的夜色。
这几个月跟着贾家族人明里暗里的斗心眼,还要给皇宫里那位上供。
再受锦衣军使那冷冷的眼神审视,他应付起来很是吃力。
其实就算皇帝不将他打发到山东,他也想找机会带着林妹妹去江南一趟,见见林如海。
皇帝对于他劝林如海回京都很是恼火,明里暗里让戴权敲打了他几次,可是皇帝将如今盐商们对林如海全方位的打击却是视而不见。
这就让贾蓉心中有点恼火了,若是林如海死了,自己好不容易才攀上的后盾就没了。
贾蓉站在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眼神愈发阴沉。
夜风拂过他的面庞,却吹不散心头郁结的怒火。
"好一个帝王心术..."他低声冷笑,"既要我卖命,又要断我臂膀。"
窗外树影婆娑,仿佛藏着无数双窥视的眼睛。
贾蓉忽然想起前几日戴权那皮笑肉不笑的模样:"贾将军,陛下说了,盐政之事关系重大,林大人...还是留在扬州的好。"
"砰"的一声,贾蓉的拳头砸在窗框上。木屑刺入皮肉,他却浑然不觉疼痛。
"哼!"
他不知道是不是皇帝的心思是不是又起了变化,沿着原着的脉络,一定要将四王八公给敲掉,一定要先拿宁荣两府来立威。
本来以为能改变点什么,但几个月过去了,送进皇帝钱袋子里的钱近百万两,却是除了几个虚名外,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