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不做电工了
时间到了周五。
今天去了老师那里,老师给他说了轧钢厂打电话的时候。
沈河也给老师说了缘由。
老师点点头,没再说什么,拿着沈河翻译的文件看了起来。
遇到一些琢磨不了的词语,沈河也会在词的后面标注一个括号,两人也会探讨一下。
就这么把沈河带来的东西看完时间也到了中午。
沈河给做了一道老师喜欢吃的菜。
老头欣慰的喝了两杯酒。
按照老头的意思就是沈河现在比那些大学生强太多了,甚至比那些老师都要强上一些。
老头又高兴又纠结,让自己关门弟子去大学上学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他现在还没有琢磨明白呢。
刚吃完饭,老师就把沈河叫住了,“小沈,先不要忙,来说两句话。”
“老师您说。”沈河放下手里的东西,到了老师跟前坐下,麻利的泡了两杯茶。
老师笑的接过茶,喝了一小口,这徒弟泡的茶都和别人泡的不同,喝完杯里的茶放在了桌上然后开口说道“有件事情我很纠结。”
沈河给茶添上“您说出来,我给您分析分析,您不就不纠结了吗?”
“哈哈……好,那就说说。
是这样的,原本想着给你个惊喜的,有老师我的推荐,你就可以直接上大学了,让你好好系统的学习一下。
可现在看来……哎,完全没有那个必要,你太妖孽了,哈哈……”
“呃……上大学?老师,您别闹,我高中还没有毕业呢。”
“一个高中,你没事瞎凑什么热闹?等会我给你们那里去个电话,让他们尽快给你安排毕业考试。”
“老师,这样不好吧。”
“你就是瞎耽误武功,和小朋友一起玩,能凸显你的聪明才智吗?
不能把,不但不能,还能让你打击到其他同学的上进心。
一个班级里面,最好的就是让他们齐头并进,而不是一只羊领着一大群羊跑,后面羊看不到头羊了,这羊群是不是就得散了?”
“听老师的安排。”
“这就对喽,至于怎么安排你,让为师再考虑几天。
还有呀,你和成程家那丫头的事情怎么样了?”
“我们俩挺好的,游叔叔和阿姨都挺赞同的。”
‘哈哈……那就好,那丫头我见过,漂亮,老头我活了这么久了,都没有见过几个比他漂亮的丫头,你得把握好了,不然,你可得后悔一辈子。’老师说着,思绪有点陷入了回忆。
好吧,这老头肯定遇到过漂亮的姑娘没有追到。
这老头可是年少的时候就开始游历多个国家,不然你以为他的外语是怎么学的?
看看他的照片集就知道,人家从16岁开始,就一直在外面折腾。
每个国家都有这老头的情债。
听这老头说,有好几个国家的女王公主什么的还和他共进过晚餐。
沈河能说什么?只能点头答应,有时候有个好老师真的能省下很多的事情。
聊完天,老头困意就上来了,沈河安顿好老头,这边和保姆交代几句,推车出了大门。
到家的沈河没啥事情做,而且刚好是可以去街道办领取上个月的补助,顺便去做了这个月的电路检查。
“小沈您来了。”
“孟姐,我来领上个月的补助。”
“好的,您领完以后,到王主任办公室去一趟,主任有事找您。”
“嗯,好的。”
“小沈,你上个月的补助12元,粮票4斤,肉票4两,二两油票。”
“好嘞,谢谢孟姐了。”
“这有什么谢的,签字。
小沈,你是不是惹王主任了?”
沈河写了自己的名字后,听到孟姐这么说,愣了愣,“我咋会惹到王主任,孟姐,你是不是听到什么了?”
孟姐摇摇头,看看左右“我现在还不太清楚,你没惹主任的话,那她交代我的时候,脸色可是不好看的。”
“我这还蒙在鼓里呢,我就在这里挂个电工的职务,这边电工我也没有出啥毛病呀?”
“你去见王主任的时候说话小心点。”
“得嘞,孟姐,谢了,我先去去王主任那里看看。”
沈河离开街道财务,到了主任办公室。
敲了敲门。
“进来。”
沈河走了进去,“王主任您找我。”
“小沈来了,来坐下说。”
“谢谢王主任。”
“小沈,听说你最近挺忙的?”
“还行,赵老师现在让我接触了点翻译工作,再加上平时的席面,这不是还有夜校的事情吗,总体来说还行。”
“是这样的,咱们街道已经补了一名正式电工,所以……”
“我明白,王主任您看这工作需要交接吗?”
“这个不用,有老电工帮忙带着。”
“行,这样挺好,王主任还有其他的什么安排吗?”
“暂时没有,要是有的话,我在联系你。”
“成,王主任,我这就先回了。”
“我这还有事,就不留你了。”
沈河点点头,起身出了门。
电工没了也正好,不操这份闲心了。
沈河直接出了街道办。
现在无事也是一身轻。
“小弟,你不是去街道办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街道他们找了全职的电工,我就不干了,也省事了。”
“也是,电那东西多吓人,不干了就不干了。”
“姐,这是我领的钱,给你吧,还有点票。”
“行,今天周五了,等下让你二姐跟我一起去把下周的粮食买了。”
“别找我二姐了,大姐走吧,正好我车子也不往里推了,我跟您去。”
“行吧。”
“我进去拿面袋子去。”沈河说着跑进了院子。
沈河进了厨房,拿着面袋子就要往外跑,被二姐给拦住了,把面袋子抢了回来,进了屋子在面缸里抖了抖,这才给了沈河,又拿过另两个粗粮和代粮的袋子抖了抖。
现在家里就三个面袋子,
大姐细心的在袋子上缝着自己家的名字和门牌号。
二姐这才把袋子都给了沈河,还在他背后轻轻给了一巴掌,说了句不会过日子。
沈河嘻嘻笑着跑出了院子。
基本场景式这样的
这是70年代的场景了
带着大姐骑着车子到了交道口粮站。
好在这时候没有多少人。
沈河大姐二姐每人是24斤,小凤是22斤,全家一个月是94斤的粮食。
一周的粮食是23斤半,也就是可以买24斤。
3斤的白面,6斤玉米面,6斤高粱面,剩下9斤,全都是代粮,沈河看了看,好吧,晒干的红薯秆磨得粉,里面夹杂了一些看不出来什么东西的粉末,总之就是能吃。
沈河带着大姐又到了溢价粮这里。
行吧,依然没有开门,看了看上面贴的大纸上面的内容,行吧,暂时没有溢价粮出售。
“姐,咱们回吧。”
“得省着点吃了。”
“别呀,家里那么多吃的,你和二姐还有小凤也得养身体呢,您可千万别省着,少吃的你弟弟我去弄,忘了我是干什么的了?”
“行,有个好弟弟,姐姐以后享福了。”
“那是,我姐跟着我,下半辈子都等着享福吧。”
“有弟弟真好。”大姐抱着沈河的腰,姐弟俩嘻嘻哈哈的一路,到了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