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到了轧钢厂

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来到了轧钢厂。

大门上面还挂着一个条幅‘欢迎京城第三实验所莅临指导工作’。

“沈工,轧钢厂好热情呀。”关秘书看着门口的条幅说道。

“走吧,我们进去吧。”

沈河开着车到了门口。

“同志,你好,我们是第三试验所的,这是我的证件。”

沈河停好车子,关秘书急忙下车,出示了一下自己的证件。

保卫科的同志拿来看了看立刻还了回来“你好同志,你们可以进去了,沿着路一直走,到头拐个弯,有一5层小白楼,那就是办公楼了,领导们都在那里等着了。”

“好的,谢谢同志了。”关秘书装好自己的证件上了车。

沈河一脚油门进了这个传说中的轧钢厂。

这边沈河到的时候,在门卫室内的人已经打电话进去通知了。

沈河到了楼下,一群轧钢厂的领导们都已经出来迎接来了。

“沈工,欢迎欢迎,同样也欢迎试验所的所有同志。”

关秘书在身后介绍了一下,“沈工,这是轧钢厂的杨厂长。”

“杨厂长你好。”

“沈工,这位是轧钢厂的李副厂长。”

沈河上前和李副厂长握了下手“不用介绍,我们是老朋友了。”

李副厂长也是哈哈笑了笑,没想到沈河这么给他面子,不动声色的看了看杨厂长“没想到沈老弟一段时间不见,成果斐然呀,让哥哥汗颜。”

“李哥说笑了,也就误打误撞而已。”

去。

这里一下子成了李副厂长的主场,杨厂长的脸,就不用看,肯定不好看。

技术这一块是杨厂长管的,可沈河却和李副厂长搅合在了一起能好看才怪。

也许他忘记了,那时候派个人趾高气扬的样子。

不过虽然他忘记了,但是沈河没忘。

看他身后那个杨为民也不是很好看的脸,显然他们是知道沈河的。

应该没有忘记曾经去请沈河给他们做饭的经历。

一群人寒暄后,沈河等人被请到了小会议室。

技术科余辉向工程师把轧钢厂的情况说了一遍。

确实……有点落后了。

沈河琢磨了一下,“余工,能带我们去看看冶金设备吗?看了炉子以后,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确定实施方案,这炉子要是达不成要求的话,试验也只能到此结束。

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对冶金炉进行升级。”

不关杨厂长的事情,沈河对于有技术的人,还是很好说话的。

一会儿沈河的话,一群人到了冶金车间。

老式高炉

沈河看到的就是那种很老的高炉。

找了一圈在这个地方看到了他的铭牌。

好吧,1928年小日子产的。

一直用到了现在。

不得不说,国人对于节俭这一块真的是到了极致了。

不节俭也没办法,冶金炉这东西一般也买不到,别的国家也不卖,就算是卖你的,功能估计也和这个相差无几,所以说这东西换不换也没啥区别。

边上的炼钢炉还是最老式的那种转炉。

不过一次也就一吨的量,也不会太多。

沈河看了看这个炼钢炉,嗯,完全可以改一下,把它改成顶吹炉,就是加一个吹氧和吹热气的炉子就行了。

顶吹炉也不难。

不过改造的话,应该得三天的时间,可是一些东西配齐也不是说说的。

比如吹入的氧气就很难弄。

沈河要是搞的话,还得再弄一个氧气生成器,把生成的氧气进行压缩灌进罐子里。这样下来的话就不是一两个星期能搞定的。

生产沈河拿出来的配方,这个老式炉子也勉强可以。

这个炉子的温度最高只有1800度。

虽然不是越高越好。

但是炉子温度越高,材料的融合就会越好,炼的钢水杂质就越少,品质也就越高。

1800度的温度,勉强足够达到炼制的要求。

沈河心里有了计划。

和关秘书说了一下,让她记录一下。

然后又拉着余工到了采料的地方。

“康正文,你带人把这些矿石的质量都检测一遍,列一个炼制的规范步骤。”

“好的沈工。”

“余工,麻烦咱们的技术员们给配合一下,他们需要用到咱们这边的检测仪器,还有一些搬运之类的活,给分担下。”

“沈工,这是应该的,您放心吧。”余工说道。

余工才是个6级,而沈河已经是3级总工的级别了。

这辈子,余工估计骑马都赶不上沈河的。

有个词叫望尘莫及。

康正文已经开始分配工作了,轧钢厂的技术员,全部被征用。

他们当然没有意见,跟着他们能学多少东西?

没有人甘愿一辈子都是技术员。

到了10点多,工业部的人也来了。

看着沈河的人井井有条的检测各种矿石,也是点点头,他是来给沈河解决问题的,有什么问题和他说,领导已经说了,尽可能的满足沈河这边的实验。

为此,还联系了屠宰场,等会儿就送来一头大肥猪。

“吴同志,事情暂时就是这么个事情,咱们得设备不行。

如果给我时间的话,我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咱们可以做一个顶吹转炉,到时候才能做到更大。”

“什么?你……沈工您没开玩笑,您会做顶吹转炉?成功率是多少?”

“这东西又不是什么有技术的东西,国外早就把技术都已经公开了,我看过好几篇关于丁吹的详细报道,给我两个月的时间,只要上面配合,我肯定能弄出来,包的。”沈河指了指胸口的胸章。

吴同志知道了这事,也不敢耽搁,随便找了一间办公室,跑了进去打起里面的电话直接打到了工业部。

把沈河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工业部和科学院一直研究的项目,这就有眉目了?

科学院也麻了,那他们研究了一年多的东西算什么?

科学院和工业部的人听了都赶紧派人到了轧钢厂。

一时间,杨厂长和李怀德那是高兴并且痛快着。

人来了,得接待呀,可哪有那么多东西接待?

高兴的就是他们但凡留点技术在轧钢厂,那轧钢厂的肯定是最先受益的那个。

都不傻。

两天时间过去了,准备的材料也都基本冶炼完毕,看着边上一个个的各种的金属方块,所有人都是激动的。

马上就要实验了,这里能成功的话,就说明了其他地方也能成功。

下午吃过饭,实验就开始了。

众人摸了摸嘴上的油,这几天吃爽了,天天肉菜,而且好吃的不行。

也是沈河吃了食堂傻柱做的菜后,果断把研究所的薛师傅给叫来了。

虽然傻柱做的能吃,可和薛师傅比,差距还是有一些的。

工业部老大也来了,这算是历史性的一幕,他怎么能不来。

同时来的还有好几名记者。

沈河和其他几名记者都是拿着相机咔咔的拍着,记录着这一刻。

工业部老大拿着喇叭喊道“我宣布,实验试生产,现在开始。”

电闸推上,冶金炉开始了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