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183章 夜谈

戈辉一脸得意地说道:“这是半年前专门为爹打制的,使用了‘朝阳特金’(朝阳特种金属冶炼公司)的钢材打造,刃长两尺两寸,刃宽一寸半,刃厚两分,护手一寸,刀柄七寸,全长三尺。”

长刀还鞘,双手送到戈依光面前。

呛——长刀在戈依光手中再次出鞘,戈依光放到眼前定睛细看,脸上盛满了赞许之色:“不错,是把好刀,一刀在手,天下我有。”戈依光放声大笑。

宣宁摇头不已,自家老爷爱刀如命,家里收藏的宝刀,也不知道有多少把了。

“恭喜老爷又有名刀入手。”金永安也高兴不已。

“恭喜师父喜得宝刀”金豆和金婷齐声说道。

下人刘福步入客厅:“老爷夫人,晚饭准备好了。”

“走,吃饭去。”宣宁拉起戈辉的手向外走。

夜里,戈辉跟着父亲来到书房。

宣宁端着两杯温水放在了戈依光父子面前,又轻声叮嘱自家老爷:“别聊的太晚,儿子赶了一天的路,也累了。”

戈依光轻轻点头,目光看向透明的窗户,淡淡一笑:“你主政东北仅仅三年,就让咱家换上了玻璃窗,变化巨大呀!”又伸手拍了拍体积硕大的第一代飞扬牌收音机:“还有这个东西,以前从来不曾想过。”

“这是小四送过来的吧?”戈辉看着体积硕大的第一代飞扬牌收音机问道。

“嗯,两个月前,又送来几台小一些的,说是第二代,这个大的就放在书房,当摆设了。”戈依光说着又拍了拍这个大收音机。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后肯定还会更小巧的。”戈辉很自信地说道。

“能有多小,还能小到手掌那么大吗?”戈依光居然还抬杠。

“肯定能的,只是需要时间,甚至更小,您就慢慢等吧!”戈辉说得一本正经。

“好,那我就等着!”戈依光并不太信。

“过些日子,我给咱家送一百台四轮拖拉机回来,以后种地,就用这个,又快又省力。”戈辉也想表现一下。

“四轮拖拉机?这是什么东西?”戈依光不懂这些,他也不关心这些,于是说道:“现在种地都归永安和金粟管,你跟他们说一声就行。”

戈辉轻轻点头,然后解释道:“是拖—拉—机,四轮拖拉机,有四个车轮,用来耕地的,一台相当于十五匹马,可以同时开出三条沟,不吃草,不用休息,需要柴油和水就可以了。”

“这个你永安叔和金粟肯定喜欢,每年种地都要忙好久,干不完的活。”戈依光说道。

“有了这些拖拉机,俄国蒲公英的种植也能加快速度,五万多亩地,需要很多人,永安叔和金粟真的要忙起来了。”戈辉仿佛看到了繁忙的春天。

唉——戈依光叹了口气说道:“现有的三千亩,又多了五万多亩,咱家一下成为热河最大的地主了,泯然于众是不成了。”

“爹,这新增的五万多亩,不都是没人要的地嘛,您把这些地种了,会雇佣很多人,这样他们就增加了一份收入,这是好事啊!”戈辉宽慰父亲。

“突然成了热河最大的地主。”戈依光一脸苦笑:“没想过这么招摇。”

“爹,您就放心吧!儿子是大清国最有权势的总督,没人敢动咱戈家。”戈辉眼神坚定地说道。

戈依光当然相信儿子的话:“爹是真的没想到,你居然会主政东北。”

“儿子只是正逢其时,赶上几个列强关系不睦,又都想在东北插上一脚,我不过是投其所好。”戈辉自谦地回答。

“洋务,在我大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师夷长技,也听了多少年,恭亲王奕昕、李鸿璋、张之栋、左宗樘(就是觉得用真实的名字不太好)哪个不是我朝一时之人杰,也做了很多年洋务,结果怎样,不也没挡住十一国联军吗?(细算确实是十一国,条约上都是这样写的。)”戈依光说完轻轻摇头。

“您知道北京有多少朝臣说儿子是卖国总督、卖地总督吗?”戈辉轻轻一叹:“想要做事,真的是太难了。是慈禧和光绪,对那些满口仁义自视甚高的谋国老臣太失望了,一直相信他们,却换来一个接一个的失败,才给我这个主动接受招降的土匪,死马当活马医的机会。东北治情已经如此,再坏还能坏到哪里,还能坏过当年的洪秀全不成?”稍稍一个停顿后,坦言道:“这是醇亲王载沣亲口所言。”

戈依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抬头又问:“怎么想来关外的?”

戈辉一脸轻松地回答:“咱家不就是关外的嘛!这里人少,朝廷的力量也小到几近于无,日本人和俄国人又在这里,匪患成行,各自为政,乱域出豪杰呀!成事了,一片光明,没成事,咱家不还有三千多亩良田嘛!这是退路!”

戈依光无奈的笑了:“走到今天,不容易吧!”

戈辉重重地点头:“最难的时候,在朝廷和列强之间走钢丝,还好有太后和皇帝的支持。列强们,近的准备打仗,没空管我。远的鞭长莫及,管不到我。还有想借我之手,插足东北,我就投其所好,给好处,给利益,引进来,交朋友。总之扛过来了,所以才有今天的坦然。”

“这个仗要打到什么时候?日本可不是远在天边的英法列强,它和我们就隔着一片海洋,想过来可是容易多了。”戈依光一脸担忧地说道。

戈辉轻松一笑,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道:“要打多久,这要看俄国和日本能坚持多久。等他们俩打完了,才是禁卫军真正发力的时候。”想了一下,戈辉又补充:“日俄两国都已经使出全力了,再不打出个结果来,他们的政府就要当裤子了。现在又多了禁卫军,他们现在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体面的结束战争。可是,巨大的伤亡和财政支出,又让他们十万个不甘心,也无法向国民交待。”戈辉摊摊手:“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一场骑虎难下的战争了。而对禁卫军来说,这是即将到来的雪耻之战,复仇之战,崛起之战。”

戈依光脸上也有了如释重负的微笑,语气也变得轻松了,略有试探的问道:“以后呢?还向南吗?”

戈辉立即摇头,短暂的思考了一下,还是坚定地摇头:“禁卫军根基太浅,尊重皇室依然是坚定不移的选择。禁卫军有今天,离不开皇室的支持,不能忘本。在别人赶他们下台之前,禁卫军不会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戈依光满意的点头,儿子能这么说,他就放心了,他是真怕儿子起了反心。

戈辉一脸平淡地说道:“来年八月份,北方经济特区成立两周年的时候,来自黑龙江、吉林、奉天、甘肃、宁夏、新疆、蒙古等地的官员们,将再次齐聚朝阳,讨论成立特区政务院,选举政务院行政长官,到时候将会有皇室贵族和德高望重的朝臣进入政务院。”戈辉轻轻一笑,又道:“到时候,‘常设’的‘特区议会’也将会成立,不再是‘临时’的,主要由皇室、朝臣、特区的‘有钱人’组成。”戈辉一脸自信:“利益大家分,我就不信有人会反对,把这些人捆在一起,北方经济特区,就是大家的‘利益共同体’,以后还会是‘命运共同体’,把所有人的‘利益和命运’捆绑在一起,就是铁桶江山。”

戈依光突然坐直了身体,瞪大了眼睛,震惊地说道:“那你做什么?他们进来,还有你说话的份吗?朝廷是巴不得你放权呢吧!”

戈辉一脸无所谓地说道:“我还是做总督啊!只要我管着军权,他们就得在我画好的框框里做事,跨出去的人,就永远别回来。”戈辉总结:“这也叫垂帘听政,做的好,是我管理的好,做错了,他们需要出来担责,我只负责把握大政方针就可以了。”

“那你的想法和朝廷说了吗?”戈依光问道。

“还没呢!等眼前的冲突告以段落后,再通知朝廷。”戈辉淡淡地说道:“必须提前说,给他们充分考虑的机会,让我的想法在朝廷里充分的发酵,是牛鬼蛇神,还是阴谋家,或是机会主义者,都会不断的跳出来。”戈辉的指尖轻轻地敲打着桌面,幽幽地说道:“我就是光明正大的挖朝廷的墙角,这是一个有毒的香饵,吞不吞就看他们自己。”

“阳谋”戈依光直接下定义。

“对”戈辉肯定地说道:“他们看到的,就是我正在做的,他们看不懂的,我也不会主动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猜去。”

“你这是给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出难题啊!”戈依光一脸苦笑。

戈依光觉得自己真的是老了,完全跟不上儿子的想法了。

戈辉继续说道:“让皇室和朝臣参与进来,是拉他们上船,给他们机会,共享特区的发展成果,这样,朝中反对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少。”戈辉喝了一口母亲准备的温水,继续说道:“我现在虽然可以不在乎朝廷的看法,但还是希望朝廷里少一些反对的声音,同时也希望朝廷能正常的维持下去。”

“这样的朝廷维持下去有什么好处吗?”戈依光实在听不懂:“为父虽然不懂朝中事,但也能看出来朝廷余日无多了。”

“当然有好处了!”戈辉肯定地说道:“朝廷没了,天下必乱,苦的是无依无靠的百姓。只要朝廷还在,百姓日子虽然苦点儿,可还是能凑合过下去。”戈辉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哪怕是改朝换代,也是要温和的进行,在觥筹交错中,平稳的政权交接。”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如果知道你这么想,他们是心怀安慰呢,还是悔尽肝肠呢?”戈依光忍俊不禁的说道,此时他已经完全不担心以后的事情了。

“他们怎么想不重要,他们只要好好配合,我就允许他们祖宗打下的朝廷存在的更久,甚至一直延续下去。”戈辉淡淡地说道。

“如果他们不配合呢?”戈依光饶有兴趣地问道。

“没有我给他们输血,朝廷早就难以为继了。他们不配合行吗?更何况,我是给他们机会共治北方经济特区,他们求之不得。我得名声,朝廷得面子,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不好吗?撕破面皮的事情,相信他们不会如此不智。”戈辉自信满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说”戈辉继续:“他们只在政务院和常设的特区议会里,下面的各司局都是我们的人,他们可发挥的空间有限。”戈辉伸出手,轻轻转动着盛着温水的玻璃杯:“只要他们安守本分,用心做事,我会让他们和背后的家族得到更多的好处。如果他们乱伸手,贪污受贿,余茁的廉政调查局,正想着抓大鱼立大功呢!顺便换一些更听话的自己人进来。”

说到余茁这个徒弟,戈依光突然想起来:“前些天,有个自称是特区商务局的人,来热河买地,碰巧看上了咱家的地,还把价格压的很低,还掏枪胁迫。永安直接亮明了身份,对方被吓走了。”戈依光想了一下:“那个人好像叫钱路宽。”

戈辉一愣,很诧异地问道:“有这样的事情?回头让余茁调查一下,他每月末都会有一份报告给我。”戈辉叹了口气,又道:“特区草创,时间尚短,管理上还有很多漏洞,随着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后会越来越好。彻底消失不可能,水至清,则无鱼嘛,尽最大可能减少是肯定能做到的。”

“是啊!水至清,则无鱼。”戈依光也认同戈辉的说法:“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什么样的人都有,总会有一些人不守规矩,在所难免。”

“余茁的廉政调查局,一直在调查,目前已经查到,有一些人构成了职务犯罪,但需要再养一养,等罪名足够多了,就直接开掉,换一匹更好用的人上来。贪渎的财货也将会被没收,甚至抄家,并且一定要祸及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贪的越多,没收的越多,最后得利的还是特区政府,既得名声,又得财货。”戈辉说的轻描淡写:“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官员腐败都是层出不穷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也无法依靠道德来约束。比如我朝的权臣和珅,就是乾隆帝为嘉庆帝准备的礼物,是养肥了的过年猪啊!所以……”戈辉随意的展平了裤子上的褶皱,继续道:“我希望有更多的官员腐败,因为他们在变相的为特区政府敛财,也在为特区的官员队伍换血,不断的有更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让更有能力的人补充进来,只会让特区的管理体系更健康,特区的明天会更好。”戈辉最后总结:“这都是腐败官员带来的好处,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会更宽广。”

戈依光认真的看了儿子一眼,这个儿子心真黑啊。想想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那他的想法是从哪里学的呢?唉,这些年,在外面学坏了。

“那咱家呢?平安叔、永安叔,还有其他人,就没有不守规矩的吗?”戈辉也饶有兴趣地问父亲。

“怎么没有,这些年,被赶出家门的也不少。”戈依光微微一笑说道:“都是你娘在管,你娘是眼里不容沙子的人,能骗过她那双眼睛的人,目前还没有遇到。”

戈辉笑了,看来这一世的母亲,美丽的外表,只是冰山一角啊!

戈依光继续说道:“平安和永安兄弟俩,以前都是咱家的佃户。为人勤劳朴实,厚道本分,观察了几年,觉得兄弟俩,人品可靠,就让他们分别管理两个田庄,再到后来,平安,成了咱家的大管家,永安负责管理3000亩良田。平安去上海之后,永安接替平安,成为了大管家。”

戈辉轻轻地点头,没有说什么,摆出一副继续洗耳恭听的样子。

戈依光淡淡一笑,继续道:“咱家也没有亏待过他们兄弟俩。整个承德,哪个大户人家里的管家,有他们兄弟俩收入高,他们俩个是最多的。你娘在花钱上,从来都是精打细算,但是赏钱,却又是给得最大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