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自取其辱?
“夫子此前的不是白玉棋盘嘛,您教授牧儿多年,为徒为父,朕都应该给您换一副更好的棋盘。”
“这样吧,太上皇那边尚有一副由紫檀黄金打造的,明日,哦,不,待会儿,朕就让人给您送来?”
“还有道长 ,宁王上供之物中,有一把道剑,据说是当年道祖所佩之物,稍后,朕也让将此物送给您。”
“两位长辈,这下可还满意了呢?”
然而,就在皇帝姬宇的话刚刚说完,刚才还吵得不可开交的两人,竟然一个闪身,坐到一边喝茶去了。
“清虚道长,此乃老朽亲自炒制的清茶 ,加之清凉山上的甘泉之水 煮沸,其中滋味,沁人心脾,道长,请!”
“夫子客气了,老朽不过山野之人,能够品味如此滋味,实乃人生之幸事,来,你我共品,共品啊!”
两人的骚操作,可谓是将皇帝姬宇和姬牧父子两给惊着了。
尤其是皇帝姬宇,此刻的他,早已经明白,他被这两个老东西给演了 ,从一开始,这所谓的布局,就是为了让自己大出血的。
至于教育姬牧这小子,绝对是顺便的。
现在话已经说出去了,想要往回收,他这一国之君 ,金口玉言的,根本就说不出口啊!
可平白无故的吃这个亏,皇帝是满心的不甘,虽说送出来的,都是外物,但可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啊!
感受到父皇那饿狼般的眼神,姬牧本能的开始躲避起来,他刚才那般说话,就是将自己给摘了出来,这要是再让老爹抓住机会,今日的所有花费,可就要他这个皇太子来了。
“牧儿,你。。。”
“父皇,还有两位师父,刻意找姬牧前来,不是说有要事想告吗?不知,是否便是数日后的大文会啊?”
就在皇帝刚开口的那一刻,姬牧慌忙打断,并将话题引向了此行的目的,毕竟,这才是三位长辈,刻意寻他的最大原因。
皇帝嘴巴张了张,这个逆子的目的,他岂能不明白,但相比于那些外物,大文会的事情,明显更为重要些。
听闻姬牧之言,夫子和清虚道长对视了一眼,这才开口说道:“陛下,牧儿,过来一起坐下吧,此事涉及重大,不是三言两语,便能够说清的。”
片刻,待的四人坐定,姬牧端起茶壶,为三位长辈,尽皆倒了一杯,随后才开口问道:“父皇,老师,师父,此次文会,为何会有这么夸张的规模?为何刻意隐瞒,牧儿着实不解,还请三位长辈解惑。”
对于姬牧的疑惑,夫子和道长倒是没有开口,反倒是坐在一边的皇帝陛下,率先开口解释了起来。
“牧儿,以你之能,你觉得吾等为何要这般去做?或者说,在你看来,吾等营造如此大局,会有什么目的?”
姬牧沉默了,说实话,在今日之前,他从未考虑过,这所谓的文会,还能够有什么影响的。
毕竟,这种文会,近乎于每年都有,尤其是老三拜师文院夫子之后,这种活动,在国都之中,就更是司空见惯了。
在他看来,这文院举行的文会,说白了,不就是宣扬文道 ,彰显各方才子之能,继而扬名天下,从而为进入朝堂做准备嘛!
当然,今年之所以连文院夫子都亲自参与,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提升老三在文道的影响和威望。
也好在此后的夺嫡之争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势力。
但那是之前的文会,可如今呢?
春娘嘴里的大文会,可是牵连整个大晋,甚至是各国都似乎有使团前来,如此宏大的规模,是一个区区文院,能够谋划的吗?
姬牧沉默了良久,实在所思不明,微微的叹了一口气,“还请父皇解惑,儿臣实在想不到,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谋划?”
“牧儿,你觉得,文道之比,算不算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或者说,文道力量的强弱,于家于国,可有补益?”
这一次,皇帝没有开口,倒是夫子公叔敖询问起来,可这样的问话,让姬牧更懵逼了。
文道的强弱,当然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强弱,但问题是,相比于一个帝国的基础,文道之比,过于高端了。
或者干脆说,如今的大晋,虽然国力有了不错的发展,但整个大晋国民,依旧有大部分百姓,依旧处于温饱的边缘。
在这个时局的情况下,追求文道之比,说实话,着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连人都吃不饱的时候,何谈这所谓的精神境界,文道素养呢?
“父皇,老师,牧儿承认文道于国于民,当有大益,然,以我大晋如今来说,当务之急,还应该是经济和国力的提升。”
“举办如此规模的文会,其中花费自当是一个天文数字。”
“并且,以儿臣来看,说句不好听的,我大晋多年混乱,朝政疲敝,若说武者之强,将士之勇 ,纵然天下群雄并立 ,儿臣依旧可以说一句,我大晋勇武冠绝天下。”
“然,文道终究是需要人才支撑的,多年混乱,加之国力衰弱,官员勾连,各方压制,所谓文道,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
“哪怕是我大晋皇室,倾力支持的文院,在一定程度上,院内学子,连南境文士都有些不如,试问,这样的情况下,我大晋还想和各国比斗,岂不是自取其辱吗?”
当自取其辱四个字,刚说出口的那一刻,姬牧整个人都愣在了那里。
他好像明白,父皇和两位老师,之所以这般大张旗鼓的原因了。
自取其辱,恐怕三位长辈他们要的,便是这所谓的自取其辱。
百余年间,皇室和朝堂对于文道的支持极大,除去文院士子那超然的地位之外,南境文道更是猖狂到了极点。
在南境之地,就连皇权和朝堂官员,都没有那所谓的文道世家好用,而这,乃是皇权最无法接受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文院才在皇室的支持下,不断的发展,然而,文院毕竟时间较短 ,和南境之地的那些文道世家相比,依旧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学子实力,还是文界影响,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在这种内部无法压制的情况下,各国文道之争,便进入了三位长辈的谋划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