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突发案情

麻辣水煮鱼最重要的就是刀工。

刀工差一点,鱼片不够薄,就容易外头辣。内里寡淡。

或者是鱼片太小,太碎。

但,祝宁最不缺的就是刀工了。

毕竟,多年的老手术刀选手加厨房元老了。刀工不过关,像话吗?

大学有一段时间,祝宁甚至都还去殡仪馆兼职过修容师。

专门给需要缝补的客人们缝缝补补,整理遗容。

可惜毕业后进了刑侦系统,就没再去。

不得不说,那段时间,才是真正的忙。

也是那段时间,祝宁的胆子飞一般地增长。

更也是那段时间,祝宁明白了生命到底有多脆弱。

祝宁一面怀念以前,一面手起棒落,给了那条大黑鱼一个痛快。

动作干脆利落得依旧让厨娘佩服。

要做鱼片,黑鱼的皮是最好去了的。

因为黑鱼的皮胶质太多,短时间的煮,只会让鱼皮脆脆的,有点影响口感。所以要扒下来。

为了扒皮容易,也不能去鳞。

但没去鳞的鱼皮也不用扔,葱姜揉烂了,和剁下来的鱼头鱼骨一起腌制一会儿。来点热油煎炒一下,加水,炖汤!

至于那两片几乎没有刺的鱼肉,就是今日的重头菜了。

祝宁的刀很快。

其实要不是刀不趁手,祝宁的动作还能更快。

祝宁想:等余味馆挣了钱,第一步就是去定制一套刀具!

鱼肉粉白透明,如同片片花瓣,被祝宁片在盘子里。

厨娘再一次感叹:“这样薄。不做鱼脍可惜了。”

祝宁一面片鱼肉,一面说话:“鱼脍好吃,可吃生食不好。煮熟了也好吃的。”

如果不是怕吓坏了厨娘,暴露了身份,她是很想跟厨娘科普一下各种寄生虫的。

尤其是淡水鱼里地各种寄生虫。

厨娘看祝宁是说话一点不影响干活,忍不住又感叹:“大娘子真的是太能干了。”

这干活,多利索!

谁家有这么个媳妇,简直要做梦笑出声!

祝宁笑笑:“只是手熟了。大概我以前很爱吃鱼吧。”

厨娘听见这话,下意识看了看祝宁的头,又问一句:“大娘子还是想不起来以前的事?”

祝宁摇头:“想不起来。不过,也不是很要紧。反正也没影响生活。大不了重新认识一下从前认识的人。你说对吧。”

厨娘连连点头,看祝宁的目光里透出欣赏和疼惜:“对对对,就是要想得开些,日子才过得顺心。”

祝宁“哈哈”大小:“可不是。做人就是要豁达。”

这也是她喜欢和县衙里这个刘厨娘聊天的缘故。

这个刘厨娘,早先死了丈夫,后头女儿出嫁了,就一直在县衙里帮忙。明明也是个苦命人,却格外豁达开朗。和她聊天,总是很快乐。

刘厨娘没有别的缺点,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做饭一般不说,还格外的不听劝。

幸好县衙里的人早就习惯了刘厨娘饭菜的口味,一直也没有人提出任何意见。

也不是,唯一有意见的,就是贾彦青。

但贾彦青修养极好。

他也不会提意见。只会少吃点。

麻辣水煮鱼的鱼汤其实并不很复杂。主要是将各种佐料先炒一炒,在加入熬好的鱼汤,做出一锅麻辣味俱全的汤来。

再将各种配菜用开水焯熟,铺在陶盆底下。

鱼片下入麻辣汤里煮熟,一起倒入陶盆,盖在菜上。

而后才是重头戏。

将花椒还有少量茱萸,芝麻等洒在鱼片上后,就起锅烧油。

看着祝宁一勺又一勺往锅里倒油的样子,刘厨娘简直都心疼坏了:那么多油!那么多的油!

不过,等到祝宁将热油倒在了鱼片上那一瞬间,伴随“刺啦”一声响之后,腾起的还有满屋子既香又有点儿刺鼻地味道。

这味道简直是霸道得让人没办法忽略它。

初闻有点呛。

再闻……就是香了。

刘厨娘忍不住闻了又闻。

但今日没有多的,只有一条乌鱼。

而且乌鱼还不算大。

所以,祝宁只能看着月儿和刘厨娘流哈喇子的样,跟刘厨娘她们道:“明日再做一回!”

月儿冒着口水狂点头:跟着大娘子,别的不说,吃得是真好!这才不到三个月呢,我都吃胖了!

祝宁端着水煮鱼一路回屋,快进屋时候,还特地喊贾彦青:“快快快,快出来吃饭!”

一人一碗米饭,一碗鱼汤,一双筷子。

中间就是霸道的一盆水煮鱼片。

贾彦青闻着那味道,就想起了上一次被辣得受不住的感觉。

一时悄悄地握紧了筷子,有点不敢动它。

祝宁笑盈盈:“来,尝一口,看看咸淡如何。”

她是有点儿恶趣味的。

毕竟贾彦青那副样子,真的让人很想逗逗他。

贾彦青也觉察到了。

他的目光从水煮鱼上落到了祝宁脸上。

祝宁半点不带心虚,热心推荐:“来,尝一口,保准你没吃过。”

贾彦青收回了目光,然后面色平静夹起一筷子,放入口中。

怎么说呢,鱼片洁白,上头沾了些调味料,但最重要的是裹了一层薄薄的油,看上去格外的诱人。

放入口中那一瞬间,贾彦青再一次被惊艳。

这一次大概是考虑到了口味问题,不是那么的辣。

反而恰到好处,麻辣味道综合后,激发出额外的香味来。鱼肉的鲜甜被裹在那一层薄薄的油里……

好吃。

很特别的好吃。

贾彦青看着祝宁期待的目光,夸道:“很特别的味道,很好吃。”

祝宁也动了筷子,“那当然。光是调味料就用了好多。”

这盆水煮鱼。

最贵的不是那条鱼。

而是里头的调料。

重油重辣的菜,基本就难吃不到哪里去。

贾彦青问:“打算在余味馆卖?”

祝宁摇头:“成本太贵了。余味馆里,我打算做鱼羹。”

鱼羹这东西,调料要得不多。重要的是手法和食材的新鲜。而且基本不用油。

成本上很合适。

而且味道还清淡鲜甜,天南海北的人都能入口。

贾彦青听得点头。他看出来了,祝宁对一切都是有章法的,并不是心念一动那么简单。

于是他道:“余味馆定能赚钱。”

祝宁笑逐颜开:“承你吉言。到时赚了钱,请你吃饭!”

这一次,因为茱萸放得少,所以两人肠胃都还受得住,吃过饭后,各自洗漱睡下,都未曾起夜。

第二日,祝宁想着还要做鱼,于是就早早起床,带着月儿去买鱼。

结果鱼是买回来了。可吃却没机会吃了。

出了新案子。

还一次出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