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亲戚上门
案子破了,祝宁可以歇着了,但柴晏清却比以前更忙了。
祝宁想着要教他算身高的事情,也只能暂时搁置。
天气寒冷,每日也就只有中午那一会儿日头稍微足一些,也暖和一些。
其他时候,祝宁连门都不想出,只想窝在火盆旁边。
太冷了,而且火盆这个东西,还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所以祝宁闲着无事,干脆画了图纸,想着要么在屋里盘炕,要么就弄个以前北方用的无烟炉子。
当然,她也就是根据自己看到的,听过的东西画出来而己。
至于实操……祝宁觉得恐怕还需要一点时间和实验。尤其是火炕。
另外,祝宁开始写验尸启蒙教材。
既然决定收徒弟,那肯定是需要教材的。
将云笙她们收监三日后,江许卿让人送了一张请帖过来,还有一匣子珍酥记的点心。
点心是给祝宁吃的。请帖却不是江许卿写的,而是江许卿的祖父,姜维新的。
姜维新想请祝宁一叙。
祝宁看着请帖,叹了一口气:“怕是好进不好出啊。”
姜维新见她,总不可能真的只是好奇。
而且对姜维新这个人,她总有一点忌惮的。
毕竟说到底,长安城的仵作圈子,是人家姜维新的地盘。
她这忽然杀进来,不是跟人抢地盘是什么?
强龙不压地头蛇,她还不算强龙呢。
月儿看祝宁有些发愁的样子,犹豫一下:“要不,就说大娘子病了,推了?”
祝宁笑着摇头:“今日推了,那明日又怎么办?”
月儿理所当然道:“等柴少卿有空的时候,请他陪您去呀。”
祝宁简首被月儿给逗笑了:“那哪儿行呢?难道以后咱们没有柴少卿还不出门了?”
月儿对柴晏清的依赖,简首太厚了。
祝宁觉得,固然也是因为柴燕青十分可靠,值得信赖,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自从来到长安城之后,就没有一个人行动过。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祝宁将手里的笔一放,豪气道:“咱们当然要赴宴!你到时候得给我撑起来,可不许露出一点拘谨来!”
“还有,咱们这就出去,置办些礼物!”
第一次上门,总要带些礼物的。不管是点心还是什么,总要带点遮遮手。
况且,她还是人家孙子的老师呢。
不过,也正因为她还是江许卿的老师,所以这礼物就更要选得恰到好处。既不能太简陋,显得自己目中无人,也不好太繁重,显得自己有点谄媚讨好。
月儿听见祝宁说这话,迟疑了一下:“现在啊——”
祝宁豪情万丈:“现在去!”
不过,这份豪情,在拉开门,迈出去两步后,就迅速被寒风刮走了。
这没有棉袄羽绒服的冬天,可真是冷啊……
祝宁神色淡定地收回了脚步,沉声道:“这样,我写个单子,你让范九帮忙跑一趟吧。他们横竖每日都要出门的。”
月儿:……我就知道。大娘子别看平时挺勤快,但这一到了冬天,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不仅祝宁不想出门,她甚至还吩咐一句:“晚上吃羊肉锅子吧。我来切肉,让厨房炖一锅羊骨头汤。”
天冷就适合吃羊肉。
暖和。
所谓的羊肉锅子。其实就是羊肉清汤火锅。
嗯,而且还要蘸芝麻酱的那种。
说到吃,祝宁裹紧了衣服,匆匆往厨房去:“走,我亲自去弄。”
冬天,在厨房里,比在其他地方暖和。
厨房里不仅有灶,还有几个泥炉子,用来烧热水,熬汤。
又暖和又湿润。
是个好地方。
月儿一听有好吃的,比祝宁还积极:“誒!”
两人去了厨房,羊肉是现成的。
天冷,滴水成冰的日子,肉也不怕坏,所以厨娘存了半只羊。
而且恰好还是今天上午刚买的,冻得冰凉,却还没彻底冻硬。
祝宁切了一块羊上脑,又取一根黄瓜条,再来一点羊筋肉,再取一点羊里脊。
羊上脑可不是羊头上的,而是羊的后颈一块肉,那块肉肉质细嫩,脂肪和瘦肉结合完美,有一种近乎大理石的的纹路,涮煮之后,嫩滑有弹性,堪称是涮羊肉的黄金部位。
黄瓜条则是羊后腿的一条条状肌肉,形似黄瓜,才得了这个名字。这一条肉鲜嫩,涮了以后那叫一个脆嫩多汁。也是极好的选择。
至于羊筋肉,则是羊腰窝位置的肉。口感很独特,里面有筋和脂肪,很有嚼劲。
至于里脊肉就不用提了,主打就是一个嫩,就是涮的时候一定注意时间,但凡多一秒钟就老了。
这些羊肉,祝宁亲自掌刀,切成薄片。
而后又让厨娘将一条油煎过的鲫鱼放进羊骨头汤里一起炖。
这样炖出来的羊汤,更加的鲜美,乳白。
毕竟,鱼羊为鲜嘛。
厨娘第一次看祝宁切肉,简首被那种如臂指使的用刀手法给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瞧着也太厉害了些!不过看久了,厨娘不知为啥,总觉得后脊背有点发凉。
然后就想起了祝宁刚才取肉时候的干脆利落。
尤其是那后腿上一条肉,取出来时候,跟青瓜似的!一整条!一点没划破!
而且吧,一刀也没有多的!
就那么一下——
厨娘觉得,自己再练个几年,都未必能分得这么好。
她忍不住琢磨:祝娘子看着年轻,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
正想着这个问题呢,门房就来了话:“祝娘子,有一位彭郎君求见,说是您的表兄。”
祝宁一惊:“春林表兄?他怎么来了?”
不过,来都来了,肯定是不能不见的。
所以祝宁让月儿先去请彭春林进来,自己洗干净手再过去见客。
果然是彭春林。
和彭春林来的,还有一车的东西。
祝宁过去的时候,齐安平还没搬完呢。
她扫了一眼,就看到了各色皮草,绢帛,还有其他的东西。一时之间只觉得不好意思,赶紧几步进了屋:“春林表兄!”
彭春林站起身来,既欣喜,又心疼:“怎的就来长安了?来了长安也不告诉我们一声!若不是灵岩县那边来了消息,我都不知这个事情!”
“祝家和彭家在长安城里都有宅子,何须你借住在其他人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