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书会
“用诗会、文会把文人召集起来,找机会提提这汉服,有朱刺史和独孤公支持,想必对创造汉服这个说法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而且这次集会我建议多邀请学子,年轻学子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
徐文俊一口气说完。
朱刺史笑了,这徐文俊脑子还挺灵活的。
“好,就这么办!你们觉得用什么理由开诗会或者文会好?”
徐文俊笑笑不说话,眼睛瞟向独孤月,众人看他眼神,也懂他意思,齐齐看向独孤公。
独孤月一看这阵仗,哈哈大笑。
“你这小子居然把主意打到老夫身上来了,也罢!老夫虽已致仕,也极少在庭州城露面,就借着这次机会露露脸,邀请庭州的一些文人墨客来探讨下书法!”
众人放心下来。
由于此次打算邀请的人越多越好,一般地方没有这么大的场地,便把文会地点设定在了府学,也符合徐文俊说的多邀请年轻学子的做法。
徐文俊交待三家布商赶时间多做点汉服出来,到时候文会中肯定需要有人穿着汉服推广,文会的琐事安排就交给他们三家。
三人欣然接受,再主动提起一事。
“是不是我们三人一起合作汉服的生意?”
“不知道乌氏的成衣是如何利润分配,按照他的方式分配可好?”
徐文俊却对着朱刺史和独孤月说道。
“这汉服推广最主要的是促进江南府纺织业发展,这平民化的成衣也确实没什么利润,追求利润不利于快速推广,就不分利润了可行?”
两位都不是爱财之人,本没这心思,自然一口应允。
三位布商心里早就计算过利润,前期只能算薄利多销,也不由得轻松了些。
徐文俊又对三位布商说道。
“这次文会推广你们一起合作做好,至于服装厂还是各做各的好,有竞争才有进步。”
“如今百姓用的布料一般就是麻布,少数人会用上丝绸,你们可以用这两种布料为主,至于用不用其他布料就看你们各人考虑了。”
“另外华朝衣服款式多是圆领袍衫,汉服我已经和你们说过大概款式,如何改动你们也自己拿主意,百花齐放才能更好的促进汉服的发展。”
这一番话徐文俊完全是站在推广汉服的角度说的,三人心里不由紧张起来,看来汉服这一块的生意以后竞争会挺大,不过还好他们三人走在了最前面。
成衣展示会的走秀结束后还会有十位青楼女子单独的才艺表演时间。
徐文俊在不归楼三楼和大家商量了这么久,展示会此时已经接近尾声。
等展示会结束后徐文俊找到乌倩,了解到成衣的定制非常成功,乌氏光今日的订单就要忙好一阵子了。
但即使再忙也没办法,徐文俊还是要插个队,让人量了他的身材,按他的要求给他先做两身汉服出来。
乌倩见到他画的汉服图案眼里异彩连连,忙问道徐公子又有什么想法了?
“这是打算用做平民化成衣推广的,后面你就会知道,乌氏还是专注于高档成衣定制吧,这才是现在最赚钱的。”
乌倩“哦”了一声,心里有些小失落。
这几天乌氏的东市绸缎庄天天车水马龙,来定制成衣的络绎不绝,订单都已经排到了两月之后。
不止是展示会当天拿到定制号码的人来确定款式,没有去到展示会现场的夫人们听到消息也纷纷来了解成衣定制。
乌倩按照徐文俊的建议将绸缎庄改造了一番。
前面的门面不用太大,木头雕了几个模特,摆了几件最吸引人眼球的旗袍和包臀裙。
后面隔成几个房间,每位来的顾客单独领进房间,派专人介绍成衣,为顾客确定定制款式和布料,重点介绍内衣,有单独房间私密性更好。
乌倩最近可忙坏了,走路都带风,不管是布料批发和定制,蒸蒸日上的生意让她觉得忙也值得。
不归楼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这种吃饭和茶楼组合的模式文人非常喜欢,去晚了桌子都没有的坐,带动了在不归楼充值贵宾卡的人越来越多。
这几天文人们讨论最激烈的就是独孤公邀请在府学举行文会,庭州城文人都可以去,不设门槛。
独孤公可是江南府的传奇,经历两代帝王,身居高位,如今致仕返乡养老,少见客人。
现在庭州文人有了和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听到消息的无一例外都会到场。
“独孤公最喜书法,我准备了一张自己的草书带过去让他老人家指点指点,余兄,你准备了什么?”
“我可没有你在书法上的造诣,准备了一首诗,希望独孤公能看上一眼。”
庭州城这几天的热闹就不关徐文俊的事了,阿娘最近要他每天下学都回到家里,他把心思花在了月儿身上。
不归楼已经走上了正轨,除了阿耶每天负责采购,阿娘和大郎、月儿三人也都无事可做。
于是月儿每天都被赵氏看的死死的,逼着她学习女红,月儿学了一阵子,手不知道被扎了多少次,实在受不了,就跟二兄哭诉。
徐文俊最是疼爱这个妹妹,本来也觉得学女红没甚用处,就由得她,开始教她读书。
这真是一物降一物,赵氏对徐文俊的话不会怀疑,女儿不想学就不学吧,谁叫二郎说女子多读点书,以后嫁人了会管家更好。
比如那乌家的乌倩,学文识字,不就将乌家里里外外都管理的有条不紊嘛!
乌倩在徐文俊一家人来到庭州后就上门拜访过,备了重礼来答谢赵氏在灵台寺的关照。
赵氏见到她很是高兴,随缘遇见的人如今还能在庭州见到,两人也走动的比较勤,只是最近乌倩太忙。
徐文俊教了月儿几天感觉实在太浪费时间了,影响了他自己读书,最终打算帮月儿找个教能女子学问的先生,虽然少,还是找的到的。
已经放出话来,托认识的人在留意。
徐家还有个不开心的人,大郎。
到了庭州他就无所事事,不归楼服务员都是女的,他想帮手也帮不上。
早两年在容县就安排他去过私塾,可是他在这方面完全一点兴趣都没有,只能说认识了字而已。
如今谁再提起要他读书,他都是躲得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