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新貌
一顿天昏地暗,就这一炷香时间,徐文俊只觉得眼前的人都是重影。
看着旁边的大兄也好不了多少,独孤治却在一旁细斟慢酌的看热闹。
他手一指。
“这位是我...朋友,你们帮我照顾好他!“
独孤治一愣,这小子祸水东引,挺狡猾啊!不过还好没说是师侄,要不这酒还真不好喝。
大家早就想和这位新来的朋友喝酒,只是碍于不熟悉,不好太过放肆,现在得徐文俊指示,那自然可以放开了。
独孤治也是见过场面的人,应付自如,但人数实在太多,不一会也败下阵来,斜歪在了徐文俊身边。
“好久没喝过这样不讲缘由的酒了!”
“低调点,我得恢复恢复了。”
说着打了个酒嗝。
徐文俊拿斜眼看着他,然后举起手来。
“兄弟们,他说还没喝好!”
独孤治目瞪口呆!
“怎会有如此卑鄙无耻之徒!!”
......
清晨,天空已经明朗。
冬日的山上一片枯黄,路旁的野草上结了霜。
徐文俊是被孩童们炸爆竹的声音吵醒的。
头有些痛,用冷水洗了一把脸,总算清醒了些。
走出来,独孤公已经起床,正站在院子欣赏深冬的乡村早晨。
“老师,我陪您走走?”
“好!正有此意!”
徐文俊最喜欢的一段路就是从村里到六虎山的小路,一边是村落房屋,一边是农田。
以前在家时每天早晨都要跑步去到山上,然后在山上做些锻炼,最后再跑步回家。
今天陪着独孤月再走一次这段路。
今天是大年三十,往常田中劳碌的身影也看不到,只有村落里面不时传来孩童们的嘻笑声和大人们的斥责声。
徐文俊两人闲聊着,说些小时候的趣事和村里的趣事,独孤月从只言片语中还是能听出当时生活的艰难。
到了山上,徐文俊心中感慨。
“当初穷的饭都要吃不起了,家中还欠下巨款,多亏了这山上的草药才度过难关。”
独孤月没听说过这事。
“哦?说来听听。”
于是,徐文俊将当初如何耍小聪明卖草药的趣事说了出来。
“哈哈,看来你经商的天赋是从小就锻炼出来的!”
随意聊着,徐文俊锻炼了几下便下了山。
独孤月精神还不错,两人继续穿过田间的小路,来到洗手河边。
“当初练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经常会拿着石板来这里沾水练字。”
河边依旧,柳枝垂下河面,徐文俊站在他以前练字的小块平地上。
“宝剑锋自磨砺出!你的字再过几年就能赶上老夫了,可不要落下。”
“你所创的瘦金体,以后必能流传后世,作为你的老师也能跟着沾光,老夫甚感安慰。”
徐文俊谦虚的回道。
“学生还需磨炼,不敢忘记老师的教诲,因为有您才有学生的今天。”
独孤月望着平静的水面,寒冬一片宁静,平时经常会看到的鸟儿现在也没踪迹。
“书法上老夫也没什么可以教你的了,只希望在为官之途上还能带你一程吧。”
“不过,依你在石林县的所作所为,一般的情况如今你也能解决,等你到京城为官的那一天,老夫也是该回京城去看看了。”
说着带头往村里走去。
老师寄情山水这么多年,如今须发已白,却要为了自己这个弟子去到京城为自己掠阵,徐文俊心中感激又带着惶恐。
想劝的话不好开口,这是老师如今能为自己做的事,实在不好拒绝,况且独孤月一旦做出的决定也是不会更改,只能说道。
“老师那自然是要去京城的,学生打算在京城成婚,您怎么能不到?”
独孤月哈哈大笑。
“说起这事,老夫很是期待!”
回到家中,赵氏为独孤月准备的银耳羹已经炖好。
徐文俊回到房中,独孤治已经起床,正在欣赏徐文俊以前的书法作品。
赵氏对于徐文俊一些练字的纸张都没有丢弃,整齐的帮他收拾好放在书架上,这些年即使有人来收拾房间,也没人敢丢弃。
此时却被独孤治翻开。
独孤治回头看见徐文俊走进来。
“这些字是你还没拜师祖父前写的,已经比我如今的字都要好,也难怪祖父对你这个关门弟子这般上心。“
“那是当然,要不怎么又实力做你师叔!”
独孤治额头冒出黑线。
“走! 带你去村里转转。”
独孤治跟在他身后出了门往村里走去。
如今的徐家村已经大变样,村里的道路修的齐齐整整,显然是经过了规划,一间间青砖瓦房整整齐齐。
族长一直没有修房子,原来在村里最打眼的祖屋在一众房屋中显得毫不起眼。
徐文俊给独孤治介绍着村里的改变,听在他耳中却引不起共鸣,独孤治实在是没有对于乡村的经验,他只觉得这个村落的房屋跟县城差不多,唯一的感觉就是非常干净。
可走到村子最边缘,这个印象也打破了,一股浓浓的气味传来,眼前是大片规模的猪栏,独孤治着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猪。
如今在容县甚至周边县城,徐家村的种猪是非常有名,始终保持着最优良的品种。
徐文俊给他介绍了养猪场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可惜独孤治根本体会不到其中的意义,脸上表情依旧淡淡的。
徐文俊便随意说了句。
“就是在这里开始,培育出了价廉又美味的肥猪,华朝的穷苦百姓才普遍吃的起荤食。”
这B装的!
独孤治有心反驳,可事实确实如此,本来这么高尚的一件事从他嘴里说出来就这么欠揍!
继续往前走去,到了接近山脚就是徐家村的砖窑。
两边整齐的码放着砖坯和烧制好的青砖,砖窑已经熄了火。
如今徐家村平时在村里的劳动力极少,砖窑也没必要荒废在这里,于是,在周边村庄雇佣了一些劳动力。
倒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周边范围就这一个砖窑,若是停了,附近的百姓用青砖就要到容县县城附近拉回来,实在太不方便。
保留在这里也单纯为了方便周边百姓而已,价格也是亲民价。
现在徐家村在容县的名声极好,也许就是因为这些细节方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