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首映反向

第279章 首映反向

7月15日,《疯狂的石头》正式公映

走进电影院,基本所有能布置广告的地方都被《石头》和《七剑》的海报占据。

《石头》还是以前的那个,绿色的石头倒影出道哥三人组的样子。

《七剑》则是七把武器插在地上,旁边是古朴盎然的‘七剑’两个字。

从海报上来看,明显《七剑》更加精良,别的不说,光是七把剑的造型看着就价值不菲。

从七月份以来,这两部电影就攒足了劲宣传,反倒挤压的还在上映的《史密斯夫妇》没了声音。

也正因为宣传做的太好,大家对两部电影充满期待。

《七剑》的主要宣传点是徐老怪和七把剑,大概是发行方觉得所有明星加起来也不如徐老怪重掌武侠片有噱头。

《石头》则主要是靠张辰,没办法,除了他外,主创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他名气大。

本来《七剑》的宣传一直占上风,毕竟是大片嘛,服化道精良,又是名导加持,各种噱头都不少的。

但两天前首映礼上张辰的一顿输出成功将《石头》带上热搜,许多人都是因为这个对《石头》产生了兴趣。

当然,有些人已经抱定打算,两部戏都看。

正式上映,全国各地的电影院都排起了长龙,这时候还没有电子售票,想看电影只能乖乖排队。

碰到热门的电影,和火车票一样,得抢

嗯,过两年更夸张,为了看一场iax的《阿凡达》,有人提前一晚上排队,那他么可是冬天啊。

北方的冬天,晚上能冻死人。

也不知道不看这场电影会怎么样,是不是会死

“给我来两张《七剑》”

“三张《疯狂的石头》”

“一张《疯狂的石头》,谢谢”

“11:10的《七剑》两张”

买票的基本都是冲着这两部电影来的,不是《七剑》,就是《石头》,根本没有其他电影的生存空间。

为他们默哀。

有记者专门蹲在电影院门口采访:

“当然期待了,徐可导演的武侠片啊”

“我是张辰的粉丝,他的电影我都看,他推荐的电影我也看”

“我是看完首映礼过来的,对《石头》充满期待”

“《七剑》有黎天王,我爱黎天王”

看电影的一般都是年轻人,以学生居多。

这些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爱屋及乌。

他们要是喜欢一个人那真是真金白银的支持,而且关于你的一切他都支持。

但要是脱粉了,那转身转的也非常潇洒,没有丝毫留恋。

……

电影即将开场,影厅里的上座率能够达到八成。

灯光暗下之后,三道身影才鬼鬼祟祟的进场,直奔最后一排。

这三人正是宁昊,黄渤和岳小军。

看着几乎全满的放映厅,宁昊的内心有些激动。

他今天过来就是专门看观众反应的。

《石头》是部很优秀的电影,这点他很确定,但还是忍不住想知道观众反应,这大概是所有新人导演的通病。

黄渤和岳小军也差不多。

随着《石头》的宣传,这两天网络上关于《石头》的讨论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关于道哥三人组的。

黄渤跃跃欲试,他有预感自己恐怕要火了。

岳小军不是专职演员,他的主业是编剧,但也忍不住期待。

电影开始

谢小萌在缆车上扔易拉罐,包世宏的车被砸中,接着他的车溜车,撞到了四眼的宝马

三条看似各不相干的线索在这时刻交汇碰撞,观众们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然后是惊叹

这是《石头》第一个抓人的地方,只是一个开头就让人生出这电影不错的感觉。

看着大家低声议论,宁昊的脸上露出笑容。

他很喜欢这种感觉,仿佛他能够操控观众的情感一般,让你们哭,让你们笑,让你们惊叹……

电影继续

别摸我

我顶你个肺

素质,注意你的素质

金句频出,电影院里笑声连连。

观众们的每一次反应都能给后排的三人带来情绪价值,他们很满足。

星辰娱乐对《石头》的宣传语是——今年夏天,让你们笑!

他们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电影放映结束,灯光刚刚亮起,宁昊就看到后人急匆匆的站起,然后跑出去了。

这样的人还有好几个

宁昊心里一沉,难道观众不喜欢

可刚刚看大家的反应,明明都在笑啊。

忐忑间,旁边有人道:“哥们,借过借过,尿急,这鬼电影拍的真好,看起来都舍不得去上厕所。”

三人后知后觉,这才恍然大悟。

电影已经结束,陆续有人稀稀拉拉的站起,准备离开

“哗哗哗!”

这时候居然有观众自发的鼓起掌来,接着其他观众也跟着鼓掌,声音愈发大了起来。

大家笑着,一边鼓掌一边看向彼此,为这一刻的共鸣而开心。

然后这种行为又激发了更多人的共鸣,更多的人鼓掌

最后一排的三人隐隐有些激动,这里不是首映礼,也没有主创,观众鼓掌完全是自发行为,愈发难得。

这一刻,宁昊心中涌起一股被认可的幸福感。

掌声中,人们的情绪得到宣泄——终于碰到一部好电影了。

《疯狂的石头》让他们觉得很另类。

现阶段的喜剧,香港无厘头和屎尿屁是一种,京味嘴贫是另一种。

《石头》则是第三种。

而且他一点也不尬。

很多电影的喜剧桥段都是扮丑式喜剧,演员通过扮丑或者特别夸张的情节从而达到搞笑的目的。

很刻意,而且很多时候你才做个开头,观众已经猜到结尾了。

这年代因为盗版泛滥,大家的阅片量都很惊人的。

一些导演的阅片量可能还比不上资深影迷。

但《石头》就没有这种情况。

他的每个情节都是正常的,只不过用巧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就达到了搞笑的目的。

台词也很经典,而且颇具特色。

方言类喜剧其实很小众,但重庆话听上去就是有种莫名其妙的喜感。

观众基本上是笑着看完整部电影的。

这就是喜剧片的魅力所在。

其实,《石头》的题材和形式很适合放到贺岁档,贺岁档,优秀的喜剧就是大杀器,大家图的就是一个乐呵。

后世的《人在囧途》就是走的这个路数,只不过今年有《无极》,陈诗人这时候还是电影界的神,《石头》碰上他绝对讨不了好。

……

石家庄一家电影院

同样是开场后,一个带着帽子口罩的人才姗姗入场,坐在最后一排的隐蔽角落。

来人是陆钏。

为了避免被认出来,他不仅在炎热的七月戴上了帽子口罩,还专门跑到偏僻的石家庄来,找了一家非热门地区的非热门影院。

同样是几条线索交汇之处,陆钏不自觉的坐直身体。

“…嗯,有点东西……”

看到周围观众的反应,陆钏心底泛起一丝羡慕。

他自己就是搞电影的,和普通的观众看到的东西又不一样。

多线叙事在这个时候还真是稀罕玩意,连电影人都没怎么见过,更别说普通观众了。

难怪观众反应这么好。

不过宁昊的胆子也真是大,敢这么玩。

多线叙事这种风格看似故事巧妙,但其实很考验导演功力,拍的不好就会让人感觉故事散乱。

而且,弄不好观众会不买账。

别以为好电影观众就一定买账,《肖申克的救赎》是好电影吧,当年照样票房不咋的。

他的《可可西里》也是……

对宁昊,陆钏很是羡慕,《石头》就是妥妥的炫技,炫技就是装逼,搞艺术的哪有不喜欢装逼的。

他与宁昊是认识的。

早年间,宁昊也是拍文艺片的。

拍完了就带着自己的片子满世界参展,他与宁昊就是这么认识的。

转眼间这么多年过去,宁昊都开始拍商业片了,他还在文艺片领域打转。

想到这里,陆钏不仅又想起昨晚王中磊给他打的电话。

约吃饭,拉拢的意味很明显。

陆钏没有马上答应,颇有点过去你对我待搭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意思。

以前,陆钏和张辰都是华谊的拉拢对象,后来张辰的《鲨滩》破亿,陆钏又与他交恶,华谊就逐渐疏远了陆钏。

现在华谊要演员没演员,要导演没导演,又重新拉拢起陆钏来。

……

京城,同样一家电影院中,同样的装束,同样的角落,徐可看着电影很是感慨。

“老了老了,真是老了……”

“电影还能这么拍”

“现在的年轻导演真是会玩”

宁昊这人,徐可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第一次看他的电影就如此惊艳。

剧本巧妙也就算了,演员选的也恰到好处。

谢小萌,四眼,道哥,这些小配角他是从哪找来的

每个角色都演的很好,徐可第一次觉得大陆也是人才济济。

张国利他知道,但没什么交集,冯小钢还是前两天首映礼上才认识的,唯一算比较熟悉的是吴镇宇。

但吴镇宇也一改以往自己的戏路,在这部戏里演了一名香港来的杀手,徐可从没想过靠演黑帮大佬出名的吴镇宇演起喜剧片来也这么出彩。

说起来,还是导演厉害。

是导演将这么一批优秀的人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