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给煤老板们开会
煤炭省
飞机降落,张辰和陈曦落地太原。
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闻着空气里那股煤面子的味道都感觉亲切。
太原的机场很小,一点也配不上省会的名头。
“啊切,啊切”
从出了机舱开始,陈曦就开始不停的打喷嚏,刚到太原鼻炎就犯了。
这边的粉尘污染太严重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的粉尘污染排名中,太原和兰州一直都是第一第二,两位难兄难弟还经常互换位置。
所以这边的人很多都有鼻炎或者哮喘。
但奇怪的是,这边的医院对这两种却没有什么建树。
不都说一个地方的医院都会对当地的常见病很擅长吗
比如重庆的肛肠科是最好的,内蒙古治疗寄生虫病是最好的,口腔问题就找湖南,菌菇中毒就找云南,怎么到了山西,就不灵了呢
机场外,张父张母早已等候多时。
“叔叔,阿姨”
陈曦也是认识张父张母的。
“小曦这次来多待两天,让张辰带着你好好玩玩……”
张母送上鲜,陈曦笑着接过。
“是呢,张辰给我推荐了好几个地方,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什么的……”
众人正说话间,一阵风刮来,风中的土面子扑面而来。
“快上车,外面太脏了,这两天刮沙尘暴……”
张父一张嘴,牙齿都是黑的,显然在等待的这段期间内遭到了沙尘暴的洗礼。
一行人上了车,张父开车。
张母开口道:“小曦有什么想吃的吗,或者有什么忌口的没”
陈曦微笑摇头:“没有,阿姨,我是龙江省人,不挑食的,吃什么都行。”
张父开口:“那我们去山西饭店吧,我在那里订了位置,请你品尝地道的山西菜,那边的大师傅是给国宴做过油肉的。”
楚云飞其实没说错,山西菜上不了台面,没什么特别有名的菜肴,只有过油肉和刀削面上过国宴。
不过山西饭店历史悠久,这地方是以前明清时期的贡院,科举考试的专用场所。
后世在抖音上很火,属于来了太原必打卡的地方。
不过现在还没那么漂亮,2011年装修后才有那种规模。
眼见父母的热情让陈曦有些无法招架,张辰岔开话题:“爸,明天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吧”
“安排好了,你李叔帮着一起安排的……”
张父一边开车,一边回道。
想了想,又不忘叮嘱:“明天的事,你该怎么来就怎么来,不要顾及我的面子,如果那帮老货们提了什么过分的要求,该厉害就厉害点……”
“知道了爸。”
这次他回来,当然不是探亲,而是为了院线的事。
去年老爸的几个煤老板朋友做了影院生意后,一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
然后过来找老爸询问这方面的煤老板就更多了。
有些和张父有交情,有些则完全不认识,还有通过老李介绍的。
也不全是煤老板,还有做其他行业的,但大致都是一个圈子的。
煤炭省就那么大。
张辰见状,干脆就将他们组织起来,一起见个面。
第二天,张辰和陈曦来到湖滨会堂,也就是今天约定见面的地方。
湖滨会堂就在昨晚吃饭的山西饭店对面,位于宽大的迎泽大街两侧,一南一北。
迎泽大街曾经是全国第二宽的街,仅次于京城的长安街。
又长又直又宽!
为什么又长又直又宽
因为这条街有战略作用,这里是京城的备降跑道。
如果遇到战时,这里稍微清理一下就可以当做飞机跑道使用。
湖滨会堂,听名字也知道它的作用。
为了避免给儿子造成麻烦,张父今天没来,老李负责在门口接人。
“张导,陈总”在外人面前,老李很是客气。
“李叔”
有一些认识的也纷纷站起和张辰打招呼,张辰一一回应。
老李临时充当司仪,说了几句开场白:“我老李就不在这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台下还有人在打趣老李:“老李,现在学会咬文嚼字了啊,果然,在京城没白待……”
老李哈哈一笑:“吴总,你就别打趣我了,好好听,机会难得,张导当面,有什么想问的赶紧问,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台上,张辰接过话筒:“大家好,我是张辰”
礼貌性的掌声。
“最近不少人都找到我父亲和李叔,或是询问院线的生意,或是想投资电影,我索性一次给大家说明白。”
“好,张导仁义”
煤老板这个群体,普遍都是粗人。
不用普遍,100%全是粗人。
但别以为粗人就傻。
在这个年代能混出头的就没一个傻子。
“首先说一下投资电影,各位都是我的叔叔伯伯,那就是自己人。
作为自己人,我会明确的告诉你们,投资电影不是一个好生意。
但我的身份如果是一个北电学生,那我会告诉诸位,投资电影,一本万利。”
嗡嗡嗡
底下传来议论声,显然不少人都有过不好的经历。
“看来大家也并非一无所知。”
张辰顿了顿:“电影投资,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行当,并非一个好生意。你们中不少人都应该投过电影,或是为了挣钱,或是为了捧人,但你们挣到钱了吗,我想,大概90%的人都是亏的血本无归……”
哄
倒不是因为被揭了短,而是张辰说到了捧小三。
立马有人互相打趣:
“老张,你那个小蜜后来怎么样了”
“早分了”
“老白,你那个呢”
“你说哪个”
最后还是老李站出来:“好了,都安静,大家注意自己的素质,人家张导还在上面站着呢”
人群这才渐渐安静下来。
张辰继续:“为什么说投资电影不是个好生意,因为这行对人的专业能力非常高。
你想投资电影,你起码得懂电影吧,但各位懂吗
咱们山西煤老板的做事风格基本还停留在我信你这个人,我就给你投资。
但偏偏影视行业骗子最多。
能把一个草台班子吹成国际大项目的人太多了。
那些亏钱的老板们,你们想想,是不是就是这么赔钱的。
想投资电影,你起码要知道什么类型的电影能投,电影不是说拍出来就一定能赚钱的,可能连上映都无法上映。
你投资1000万拍一部鬼片,涉及宣传封建迷信,根本没法过审,1000万投资打了水漂,你着不着急,上不上火
当然,如果诸位就是单纯想睡个女演员,那当我没说。”
哄
台下又笑了。
男人嘛,说到女人少有不感兴趣的。
还好,今天的聚会开始之初就说了,是内部聚会,不允许外传,也不允许有任何录音录像设备。
张辰说话也就放肆了一些。
“咱们先不说那些骗人的手段,就说正常投资,都没那么简单,这方面,李总应该有亲身经历……”
人群看向老李,老李苦笑:“张导的第一部电影《黑暗侵袭》是我投资的,赚了不少,然后我用赚到的这些钱又陆续投资了几部同类型的电影,全都赔了……”
张辰接话:“他这还算是聪明的,知道投资同类型电影,但还是赔了。
其实不止是他,就算是行内专业人士,也经常有失手的时候,电影这东西,有时候根本不讲道理,就跟赌博一样,你也搞不清他为什么就成功,又为什么失败……”
底下一时间没了声音。
“再来说说那些骗人的手段,在我们影视圈子里,想坑圈外人的钱,太容易了。
我举个例子,有个导演找到你们说有一个电影项目,找到了程龙合作,需要投资,你投不投
你肯定觉得有程龙,那稳赚的,肯定投。
先投5000万。
等拍到一半,告诉你钱不够了,需要追加投资,你投不投
多半也会投的吧,再投5000万,这就一个亿了。
然后片子拍完,要做后期,要宣传,这些都需要钱,还得追加投资,你投不投
不投
那之前的一个亿打水漂了。
投
一亿成本的电影上映后,就一定能赚钱吗
到时候又是个血本无归。
这还只是最简单的手法,剧组里坑钱的手段更多。
剧组拍外景,需要借个民居拍几天戏。
民居主人开价一千。
肯定是没发票的。
然后剧组会怎么做,账上的费用是一万,制片人拿5000,导演拿3000,经手的人再拿个一千几百的,这9000就这么被黑掉了。
你能查出来吗
一个剧组几百人,猫鼬猫道,狗有狗道,每个岗位都有自己黑钱的门路。
如果是圈内人,可以将这个被黑掉的预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可如果是圈外人,我不夸张的说,你就是安排几个人进剧组盯着,你都控制不住,甚至,连这里面的门道都发现不了。”
此时,都不舒服。
更别说是一个个财大气粗,还有势力的煤老板。
可就像张辰说的,他们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最近很流行和香港那边做合拍片,我再给你们说说这里面的门道。
诸位都是看着港片长大的,肯定觉得那边的拍摄团队更加专业。
然后他们一般是怎么做的呢
平时在香港拍电影,一部电影下来,摄影师团队的费用大概是200万。
然后和内地合作的时候,直接开价1200万,别惊讶,他们能干的出来这种事。
内地公司觉得香港团队嘛,人家够专业,咬着牙认了。
然后拍出来的电影上映后,票房一共不到2000万。
参与电影的工作人员,演员,导演,摄影师,道具,所有人都赚钱了,只有投资人赔钱了。
你气不气
别以为我是在胡说,这是真实。
星美院线就是这么被香港团队坑的,这还是国内排名前三的大院线呢,圈内人,照样被坑,你们觉得自己这个圈外人就能幸免吗”
突然,有人说道:“那如果我们投资的是你的电影呢”
马上有人附和:“是啊,如果我们投资你的电影呢,你爸和我们都是自己人,总不能坑我们吧”
老李站起来想说什么,张辰摆摆手示意没事,然后环顾一周:“诸位叔叔伯伯,既然大家是自己人,那我就实话实说了啊。
诸位根本没有机会投资到我的项目,甚至我公司的项目都不可能。
星辰娱乐的项目在整个圈子里都属于优质项目,多少人想溢价加入都进不来。
能加入的要么是有背景,要么就是有资源能帮到这部电影。
比如你有院线资源,或者有宣传资源,或者能利好海外票房,可这些,诸位有吗”
场面一下子陷入安静。
张辰的话有些刺耳,但全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让人无从反驳。
“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让钱放在银行里生锈吧”
台上的张辰微笑:“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投资电影不是个好生意,但投资电影院是。
自从加入wto后,国家一直在文化产业方面发力。
目前我们国家的电影总量,每年都以30%的速度在递增。
电影在未来20年都是朝阳产业,电影院作为电影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也同样是朝阳产业。
而且这个产业有准入门槛,没一定身价的人根本玩不起,所以我认为投资这个基本没有风险。
我来给各位算一笔账:
电影院的选址最好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带,核心地带虽然房租贵一些,但巨大的人流量也能带来更多的收益。
我们以北上广深举例。
当今京城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等核心地段,商铺的租金约为10元/㎡/天。以一家 5个影厅、总面积 1000㎡的影院为例,月租金约30万元。
然后是放映设备。
全新的 16胶片放映机单台价格约50万,5个影厅设备总成本就是250万。
数字放映机要贵一些,单套设备成本约150万元,含服务器、解码器,但长期算下来要划算一些。
不过目前胶片放映机是主流,我们就以胶片机举例。
再说说人员成本:
人员工资这块,一线城市影院员工平均月薪约2000-3000元,一家 50人规模的影院月人力成本我们就按10万元算。
水电费与维护,一个月差不多8万元。
宣传费用:开业初期大概需要投入50万元用于广告、活动策划。
其他费用电影放映许可证:约10万元。
消防与环保审批:约5万- 10万元。
设备押金与耗材:胶片拷贝押金约20万元,单部影片拷贝成本约2万元。
那么一间中等规模的影院,包含5个厅,胶片设备和人员之类的开支一共需要800万。
再说说收入:
票房收入是所有收入中的大头,大约占到80%。
其他的爆米,饮料约占10%。
银幕广告、阵地广告等占10%。
假设每天放映 5场,平均上座率 30%,5个厅总座位 1000个,票价按照40元算,那么日票房收入为1000x30%x5x40元= 6万元,月票房约180万元。
影院分账 41%,那么分账后的月收入约73.8万元。
扣除成本,租金的30万,人力的15万,水电8万,宣传5万,月利润约15.8万元。
回本周期:800万÷15.8万≈51个月,也就是4.3年。
但注意,这是说的普通影院。
嘉禾不是这个行列。
去年嘉禾一共加盟了8家影院,全部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利润都比这个高,平均回本周期两年半。
一年挣个两百多万,在座的各位肯定都觉得没多大意思。
但别忘了,国内的电影总票房每年都在增长的,并且幅度达到30%以上。
这是一个长久的生意,细水长流,可以传家的。
我想各位老板能有今天的成就,肯定都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了解甚深。
应该没多少人想让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吧。
煤炭辛苦,有风险,说不定哪天就折在里面了。
可电影院不一样,有院线指导,经营起来并不难。
经营好了,孩子长大了,可以作为事业传给他。
张辰这一席话,前面还在摆事实讲道理,可后面这几句话,完全就是冲着各位老板的七寸去的。
是啊,自己的苦只有自己知。
没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很多人根本不求孩子有多大出息,只要本本分分,能守住这份财富就好了。
可即便如此简单,都有好多人做不到。
那些二代们,要么天酒地,要么就是想着创业。
天酒地容易学坏,创业那就是拿钱往水里扔。
现在有个现成的赚钱行当给他们干,只要前期投资几百万,就能当做事业做。
为什么不做
这总比钱给那些小祖宗们找个班上强吧。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完了,
陈曦登场,侃侃而谈。
“02年,全国23个省市,30条院线正式挂牌成立……
一开始效益不好,没什么人关注。
但最近几年盘子越来越大,已经有不少民营资本注意到这块并且进场。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星美,赚的盆满钵满。
然后05年万达院线成立,06年大地院线成立……
短短两年时间,万达就做到了全国第五,在他前面的分别是上海联合,bj新影联,中影星美,南方新干线……
嘉禾现在是第六,影院数量比万达少两家,是13家,但营业额差的并不多,他们是1.5亿,我们是1.43亿……
而排在第一的上海联合是多少
他们的影院数量超过100家,荧幕数量超过200,营业额则是3亿。
这证明什么
证明这完全是一开蓝海市场,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有可为。
李总和几位老总加盟的影院可以在远超同行的两年半内回本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期待各位的加盟,欢迎诸位加盟嘉禾院线。
当然,今天就是一场内部交流,并不强求,诸位也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院线加盟。”
最后这句话纯属就是废话,相信也没人会傻的加盟其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