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太后大喜!传哀家懿旨,摆驾储秀宫!

塘沽!

呜呜呜——

悠远的号角声在港口处响起,整整八万海军整齐划一的登上了铁甲舰。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打造,塘沽口内的铁甲舰已有百艘。

这一艘艘舰船,就像是钢铁城堡横连一线。

当舰船开动行进的那一刻,滚滚浪涛汹涌无比。

好似海底中的猛兽突现于世!

远在大明海域的孤岛上。

倭寇们尚且还不知晓大明朝中的情况。

他们之所以迟迟未动,一直在等待着潜入大明中原的斥候来信。

“大人,我们在这里已经呆了不短的时间。”

“继续呆下去的话,属下担心明军会发现我们的踪迹。”

“这对我们偷袭大明港口十分的不利啊!”

倭寇将军面色深邃的点了点头,冷声说道:“再等三日。”

“三日之后,若是再没有消息传回来,立即对大明港口发起进攻!”

“是!”

在倭寇将军安排中时,一阵惊恐的呼喊声突然在远处响起。

“那是什么!”

呼喊声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不少的倭寇齐刷刷的跑向了岸边凝望着前方远处。

与那海水相连的天际,一处处黑点越来越大。

凭借多年在海上的经验,本能告诉他们这些像是一群群孤岛。

只是让他们心有疑惑的是,这些孤岛似乎是在向他们这边移动!

伴随着黑点越来越大,倭寇们也渐渐看清楚了一切。

“这…这是大明帝国的舰船!”

“没想到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们真的造出了这样的大船!”

“他们太可怕了!我们的舰船根本打不赢他们!”

“我们太逃吧!告诉他们大明帝国已经不是先前的大明了!”

“他们有着强大的坚船利炮,我们打不赢的!”

倭寇们在看到铁甲舰的那一刻,早已军心涣散毫无战意。

“快,快登船准备迎战!”

倭寇将军面色凝重,焦急的呼喊着。

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早已充满了惧意。

他多么想要回去亲口告诉丰臣秀吉,大明帝国的强大远远不是倭国所能比拟的!

可现在,他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他必须要从大明舰队的围攻中突围出去,亲口告诉丰臣秀吉情况。

噔噔噔——

倭寇们行色匆匆的登上舰船。

而在此刻,大明舰队早已靠近到孤岛附近。

这些倭寇已经完全笼罩在他们的射程范围中。

铮!

海阳下,剑芒夺鞘而出,戚继光手持佩剑面色冷峻的高呼道:“皇上有旨,一个不留,对倭国实行灭国之战!”

“为了那些无辜死去的将士、百姓们,杀!”

“杀!”

每一艘舰船上都发出了惊天嘶吼声,好似要将他们心中的怒火尽情宣泄出来。

一门门天威炮早已整装待发。

冰冷的炮口皆对准了那些准备逃离的倭寇!

“开炮!”

砰砰砰——

顷刻间,炮声震天。

数百门火炮同时发射,数以万计的炮弹冒着耀眼光芒,径直的向敌舰方向砸去。

轰轰轰——

大明天威炮足有破城之威,在木质舰船下,顷刻间便化为了木屑飘零在海面上。

火焰掉落海中,化为一缕缕白烟,但很快,一块块着火的木板相继掉落。

一时间,海水根本来不及将火焰扑灭。

放眼望去,整片大海冒着炙热的光芒。

倭寇在火海中痛苦的嘶嚎、求救,可在这冰冷的火炮威能下,他们根本来不及游回孤岛上,便已被击沉到海水中。

“装弹!”

“发射!”

一轮轮火炮,好似永远没有停歇一般。

倭寇的战舰被炸毁,但他们的人还漂浮在海面上。

炮火继续!

戚继光及这次跟着出征的八万海军将士们没有去俘虏倭寇的打算。

倭寇!必须要用鲜血,来偿还他们犯下的血债!

他们,不配成为大明帝国的俘虏!

甚至说,他们根本不配生活在这世界上。

“开炮!”

“开炮!”

硝烟弥漫,充斥着整片海洋。

直至大海被染成了血红,整片海面上再也看不到一人。

这毫无休止的炮火才渐渐停歇!

“报!”

“启禀将军,我军已成功将倭寇剿灭,不留一人!”

水军士兵在向戚继光禀报军情时,语气显得十分激动。

他的家人就是被倭寇杀死的,还有村子里的百姓。

每到深夜,他的耳畔总能听到父母、村民们痛苦的嘶嚎、求救!

今日,他终于为父母、亲人们报仇了!

不少将士们喜极而泣,激动的跪在船舰上。

是天子给了他们这次血刃仇人的机会。

他们终于为父母、家人报仇了!

戚继光站在甲板上,看到失态的士兵们,他并未出言阻止。

约有半炷香左右。

戚继光高声说道:“将士们听令!”

军令下,声音止!

即使他们的心情难以平复,可他们却是军人。

他们还有着更为重要的事情去做!

戚继光紧握着佩剑,指向西南方向,肃声说道:“拿起你们手中的武器,在那个地方,还有着你们的仇人!”

“他们杀我们一人,我们便用他十人偿命!”

“他们杀我们百人,便用他们整个国家来偿命!”

“杀人偿命,血债血偿!”

“收拾起你们心中的情绪,为了我们脚下的土地、江河、百姓,杀!”

“杀!”

怒嚎声响彻海域,一艘艘铁甲舰没有片刻停留,直奔着西南方向驶去。

皇帝已下旨,对倭寇实行灭国之战,永绝大明边海之患!

……

储秀宫。

上官海棠在庭院中侍弄着花草,她身边跟随着几个宫女。

“娘娘,陛下有交代,不让娘娘劳累。”

上官海棠摆摆手:“没有关系,又不是什么劳累的活……”

“娘娘,您回宫已经有三四日了,宫中的御膳是否合口?”储秀宫的太监来到上官海棠询问道。

“还行,很合胃口。”

正在这个时候,太医院的御医进入储秀宫,为上官海棠诊脉。

太医院的御医每日三次为上官海棠诊脉,确保龍嗣康健……

……

慈宁宫。

张太后与夏皇后正在闲聊入宫的秀女。

这一次选秀,宫女的出身都经过严格的考量,皆是出自清白之家,父母可寻,绝对不会出现第二个唐赛儿。

“哀家还是想早早的见到皇孙儿,早一日见到皇孙儿,哀家的任务,才算完成啊!”

太后说完此话之后,看向夏晚卿的肚子:“你和皇帝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夏晚卿被太后的话,说得脸颊绯红。

“哎,对了,那个大内侍卫不是被册封为美人了吗?怎么入宫三四日了,还没有来拜见哀家?”

太后提起了上官海棠,太后没有记住上官海棠的名字,她只记得上官海棠是一个英姿俊朗的大内侍卫。

“母后说的是上官海棠,她已经搬进储秀宫居住了,现在住在储秀宫的储怡厅。”

“噢,这个大内侍卫不简单,哀家知道她在宫外有着极大的势力,而且掌控过天下第一庄,是铁胆神侯手下最强的四个属下之一……”

“还有,这个大内侍卫对你有救命之恩,当时你身中曼陀罗之毒,太医院的御医束手无策,是这个上官海棠救了你……医术了得!”

夏晚卿听着太后的话,如梦方醒一般。

“医术了得?若她本来就有医术傍身,为何御医频频出入储秀宫?”

最近两日太医院的御医经常进出储秀宫,夏晚卿也没有多加询问。

如今被太后点醒。

若她本来就有超越御医的医术,为何御医还要频频前往储秀宫?

太后见到夏晚卿脸上的困惑,笑道:“哀家已经让总管太监去询问了……”

太后的话音刚落。

慈宁宫的太监总管脚步匆匆的进入大殿,禀报道:“启禀太后,启禀皇后娘娘,太医院的御医,奉旨常驻储秀宫,每日三次为上官美人诊脉……”

张太后与夏皇后听到总管太监之言,相互对视了一眼,目光之中流露着困惑的神情。

太后疑惑的问道:“难道上官海棠患了重疾?”

总管太监躬身道:“启禀太后,并不是患了重疾,根据太医院的御医所言,上官美人有孕在身,已经有两月身孕了!”

“什么!”

张太后激动的站起身来,声音都变得高亢起来,原本平淡的目光,忽然变得神采飞扬!

夏晚卿坐在一旁,开口道:“御医何在?”

“启禀皇后,御医就在殿外。”

总管太监的话音未落,太后已经迈步走向殿外,脚步匆匆。

太后一项稳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按照规矩,太后只需要宣御医进殿便可。

但是此时此刻,太后显然已经忘记了这些事情,她现在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皇帝有后了!

左盼右盼。

盼了一年又一年。

盼得日不能寝夜不能寐!

这如何不激动?

对于太后来说,皇家传承才是至关重要的,有了皇孙儿,才能保证皇室延绵传承下去!

若没有皇孙儿,这个江山始终要拱手让与外人!

夏晚卿跟随着太后走出了慈宁宫。

慈宁宫外。

御医正躬身站在殿外,他见到太后兴师动众的走出慈宁宫,连忙拜道:“微臣参见太后,参见皇后!”

“平身吧,哀家问你,上官海棠当真有孕在身了!”

“恭喜太后,上官海棠的确怀有龍嗣,已有两个月了!”

太后喜极而泣,盼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有盼头了。

为了有个皇孙儿,太后冒天下之大不韪,给皇帝也查了身体,看看皇帝是不是有恙在身。

这若是放在其他的男人身上,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但是太后却顾及不了许多,她就是想要个皇孙儿!

“赏太医院千两白银,绸缎三十匹,安心照顾海棠,不得懈怠!”

不经意间,太后已经不再喊上官海棠大内侍卫,也不再直呼上官海棠之名,而是直呼海棠……

从听到上官海棠有孕的消息之后,上官海棠已经在太后心中占据了极大的分量!

若上官海棠诞下龍嗣,那便是皇长孙。

“来人呐!”

“摆驾储秀宫!”

太后与夏晚卿上来凤辇之后,直奔储秀宫。

……

储秀宫,储怡厅。

上官海棠侍弄好了花草之后,在储秀宫内打起了飞凰掌,这套掌法,轻盈似飞凰,虽然太医交代上官海棠不要劳累。

但是上官海棠实在耐不住寂寞,又不出去行侠仗义,只能在院落里打一套掌法,修身养性。

她的身姿如凤凰,绝艳天下。

正当上官海棠飞舞在花草之中的时候,储怡厅外,有太监高声宣喝道:“太后驾到!皇后驾到!”

宣号太监的声音响过,储怡厅内的太监宫女纷纷惶恐起来。

同皇帝相比,他们更害怕太后和皇后。

皇帝通常不过管理这些太监宫女,即便他们在皇帝的面前犯了一些错误,皇帝也不会追究他们。

所以这些宫女和太监面对皇帝的时候,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毕竟他们不是朝臣,不是武将,不参与政务,他们无法在朝堂之上,感觉天崩地裂的君威!

可是,他们却害怕太后与皇后。

因为皇后才是六宫之主,对他们有生杀大权!

太后在弘治帝的时期,更有威仪,因为整个后宫,没有其他的妃嫔,只有太后一人!

这些宫女和太监惶恐不安!

太后和皇后竟然亲自前往储秀宫。

这可是大事情。

他们何曾见过太后与皇后去见一个宫中美人?

太后与夏晚卿下了凤辇之后,在太监与宫女的簇拥之下,进入了储秀宫。

太后的心中急切,脚步难免走得快了一些,太监和宫女甚至追不上太后的脚步。

……

上官海棠迎接太后与夏晚卿,躬身拜见道:“臣妾参见太后,参见皇后娘娘……”

上官海棠还没有拜下去,太后已经把上官海棠拦下了,她的脸上充斥着喜悦,她在上官海棠的肚子上不断打量着。

“别行礼了,哀家只是路过此地,过来看看你……”

夏晚卿听着太后的话,笑了,心中暗道:“哪里是路过?分明是迫不及待啊……”

不等上官海棠回话,太后转头道:“太医呢?快给海棠诊诊脉……”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此时此刻,太后迫不及待的要印证一下,上官海棠是不是怀了龍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