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九边重镇十大将军!
曹正淳离开御史台后,脸上显露着笑容。
“刘大夏啊,刘大夏,杂家看看你还如何跟杂家斗!”
曹正淳相信,明日的朝堂之上,必有一场大地震!
……
皇宫,御书房。
雨化田前来叩见天子。
“皇上。”
密折恭敬地呈递到龍桌文案上。
在这密折中,一个个人名详细呈现在朱厚照眼帘。
森冷寒芒隐现在眉宇间,朱厚照冷声说道:“倒是没想到,在这皇宫中竟然会有如此多的暗桩啊!”
雨化田感受到天子语气中的不善,惶恐拜道:“微臣失职,请皇上降罪!”
朱厚照好似根本没有听到这些话,随手将密折合上道:“起来吧!”
雨化田闻言,心中惶恐不安,迟迟未动。
“怎么?还要朕亲自扶你起来吗?”
“微臣不敢。”
雨化田格外拘谨的从大殿上站起,惶恐恭候在一旁。
朱厚照面露肃色道:“这些都被安排在什么地方?”
“回禀陛下,有嫔妃所在的后宫中,有御膳房、敬事房等。”
“呵~”
“还真是遍布耳目啊!”
“将凡是在嫔妃寝宫、御膳房等地的暗桩全部都拔掉,朕可不想后宫中失火!”
“臣遵旨。”
在雨化田准备忙着下去安排的时候,朱厚照突然开口说道:“事情办得干净一些,朕可不想有什么闲言碎语传出去,或是留下什么不该留下的尾巴!”
“臣明白。”
是夜。
夜深人静之际,在这些暗桩独自一人行走在皇宫大道上的时候,数名厂卫出现在他们的身后。
在这些人毫无察觉的时候,锋利的匕首迅速刺入到他们的胸膛。
紧接着手持麻袋的厂卫迅速将这些尸体装入进去,悄悄抬出了皇宫焚毁掩埋。
自始至终,无论在哪一个步骤上,都未曾出现半点纰漏,连滴血渍都不曾留下。
好像这偌大的皇宫中,这些人都不曾出现过。
……
铁胆神侯府。
朱无视独自一人在院落中种植着蔬菜、瓜果等。
好似外面的天下大事,都跟他毫不相关。
“侯爷,这些事情让小的来做就好。”
“侯爷您身份尊贵,怎么能做这些事情呢?”
仆从上前准备帮忙的时候,朱无视直接拒绝了他,笑着说道:“如今皇帝文治武功,本侯也难得有此闲情逸致种种瓜果蔬菜。”
“无妨,你且下去忙自己的事情去吧!”
“没有其他的事情,不要让人前来打搅。”
“是,侯爷。”
仆从躬身退下,当身形转到墙后时,目光却是变得格外凌厉,紧紧地注视着铁胆神侯的一举一动。
神侯府内,早已布下东厂厂卫。
而这名仆从,正是曹正淳派人来监视铁胆神侯的。
只不过铁胆神侯好似根本不知情一般,每日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哪怕府邸中的仆从偶尔间谈起外面发生的大事,朱无视听闻后,脸上也不曾流露出半点神情波澜。
直至仆从真正离开院落中的时候,铁胆神侯怡然自得的面容这才渐渐消失,手中的锄头明显加快了许多。
当铁胆神侯将其中的一块土地翻开时,一封沾满泥土的信封出现在眼前。
铁胆神侯见此,当即将信封揣入怀中,面色平静的说道:“看来也真是老了,身子骨不行了!”
“就干了这么点活就腰酸背痛的!”
“来啊!”
刚刚离去的仆从小跑过来,恭敬说道:“侯爷。”
“本侯要去房间中休息一会儿,让王大娘中午晚些在做饭。”
“是,侯爷。”
铁胆神侯慵懒的伸了一个懒腰后,略显有些倦意的向房间中走去。
待房门关闭,朱无视警惕的向门外看了一眼,确认没有人在窥探后,这才将信封打开。
朱无视目光快速扫视着密信,眉宇渐渐紧皱在一起。
书信上,一共交代了两件事。
其一,宫中的一些密卫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为了不暴露自身身份,这些密卫们并未大面积去搜寻。
而这第二件事,则是交代了曹正淳已前往九边重镇的消息。
虽然这件事没有过多的交代,可就是个傻子也能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天下第一庄被解散,曹正淳前往九边重镇!
隐隐之中,铁胆神侯已经能感觉到皇帝在下一盘大棋!
只不过这盘大棋靠的却是以天下为棋盘,芸芸众生为棋子。
棋错一步,死的都是人命!……
啪!
啪!
啪!
三声净鞭响,文武百官相继登临朝殿。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
“谢陛下。”
近侍太监上前一步,朗声宣号道:“皇上有旨,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皇上,臣有本要奏。”
“准奏。”
李东阳拱手说道:“自大明开海以来,邻外海国皆与我大明帝国建立了商贸关系。”
“每日货物贸易可达数万次。”
“庞大的贸易数额,极大增加了兵士们的压力,微臣恳请陛下增添一部分的人手,用以缓解港口存在的压力。”
朱厚照闻言,面露深思道:“港口通商,可比国门,事关重大。”
“爱卿此言确有其道理,朕准了!”
话说这般,朱厚照正色说道:“传朕旨意,自今日起,着手增调千人在各个港口内严格把控出入口货物。”
“吾皇圣明。”
朱厚照微微颔首,威严说道:“兵部尚书。”
“臣在。”
谢迁从朝班中走出,拱手说道。
“爱卿身为兵部尚书,想必对九边重镇的事情,更加的清楚吧!”
“不如爱卿便在朝殿上说说这九边重镇的情况。”
谢迁面色严肃的说道:“回禀陛下,九边重镇分别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
“共为九边重镇!”
“自大明建国以后,这九边重镇也就存在,当年太祖皇帝设下九边重镇,屯兵百万,以防旧朝、异族的袭扰。”
“自明之始,北方战事久争不断,而这九边重镇则是边防最前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了九边重镇,京城及中原便失去了一层保护的屏障。”
“因屯兵之多,又以防患战乱为重,每年派发的银两多达百万银两。”
“长此以往,在九边重镇中的将领们渐渐以田养兵自给自足,减少大明朝廷的开支。”
“……”
待得谢迁话音落下,朱厚照微微颔首道:“工部尚书。”
吕调阳走出朝班,恭敬说道:“臣在。”
“关于九边重镇的器械部署情况如何?”
“回陛下,目前九边重镇内的兵械大多采用百年前的器备,多为红衣大炮、旧式火铳。”
“虽说我大明已研制出最新的武器,可在不久之后,便相继对暹罗、倭国用兵,这些新式武器和火药全部都供给在外战事上。”
“目前在九边重镇中,尚且还未调集器备前往。”
话毕,吕调阳躬身退回到朝班中。
朱厚照目光扫视着文武大臣,朗声说道:“九边重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诸位爱卿比朕更加清楚。”
“太祖皇帝在位时,设下九边重镇,其本意是为了防止异族、后金等为祸大明!”
“十大将军常年驻守劳苦功高,当予以重赏,不知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天子话音落下,朝中的文武百官面色不禁一愣,显然有些没明白皇帝的打算。
九边重镇,十大将军,手握兵权,已是位高权重。
前些日子的凌尚岩就是最好的例子。
若皇帝此时再加封十大将军的话,朝中文武百官的地位又将如何?
一时间,朝中文武大臣不得不为自身地位开始做打算。
“皇上,十大将军劳苦功高自然是要赏,但不知皇上打算如何赏赐他们呢?”
内阁首辅刘健并未直面回应天子的话,反而是旁敲侧击,打算弄清楚皇帝心中的打算。
朱厚照微微一笑道:“十大将军劳苦了大半辈子,朕若是不封赏的话,岂不是要让天下人寒心?”
“朕决意安排十大将军休养生息,多给后生们一些机会,让他们选择在京城中驻防或是为他们亲自选择一处适合静养的地方。”
天子话音落下,朝中文武百官脸色骤变。
内阁首辅刘健瞬间明悟皇帝心中的打算。
虽然他知道皇帝想要借机将十大将军的兵权夺回来,可九边重镇事关重大。
若全部换将的话,怕是要军心不稳。
哪怕大明边境战事已定,可若有外敌来犯的话,赴任将领恐怕难以像是十大将军这般从容应对。
“皇上,九边重镇牵扯重大,还请皇上三思啊!”
李东阳亦一同走出朝班道:“是啊!皇上,九边重镇不同于其他关隘。”
“若出现什么差池,臣等担心京城不保,民心动荡。”
在诸位大臣纷纷献言献策之际,朱厚照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心中的担忧朕自然知晓。”
“这件事朕也不会立即执行下去,若有更好的办法,朕自然会考虑!”
“今日朝事就到这里吧!”
“退朝。”
朱厚照简单说了一声后,直接起身从金銮宝殿中离去。
刘健、李东阳目光相视一眼,眉头深深紧皱在一起。
皇帝突然在朝殿中说出这样的打算,他们可不相信皇帝会空穴来风。
当即,在天子下朝之后,刘健等人并未着急离开,而是前往养心殿求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