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皇家人丁单薄,德仪仍需努力!

慈宁宫。

当太后得知皇帝册封祝无双为德仪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太后示意朱厚照、德仪免礼,点头说道:“好好。”

“从今日起,你就是皇帝的妃子了。”

“皇后和昭仪都诞下了两位小公主,你也需要尽快的努把力啊!”

“到时候,整个皇宫也能热闹一些。”

太后的这些话并非是跟她第一次说。

可每一次,都惹得她满面通红。

“母后,这些事上,儿臣心里有分寸。”

太后看向朱厚照,假装生气道:“还有分寸,哀家和皇后为你挑选了多少秀女。”

“你说说,宠幸了几个人,到现在哀家也只有两位皇孙女。”

“咱老朱家皇室本就人丁单薄,你可得努把力,免得日后这皇位都没人继承。”

太后话说的严重,可任谁听来,也都是这么个理。

朱厚照连连点头道:“母后,儿臣知道了。”

“儿臣这不是刚一回宫嘛!母后放心,到时候保证让母后抱上皇孙。”

太后闻言,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嘱咐道:“记住你跟哀家说过的话,别忘了!”

朱厚照汗颜拱手道:“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母后,若是没有其他事情的话,儿臣先行告退了。”

“儿臣这次带德仪过来向母后请安,等会还要上早朝呢!”

太后微微颔首道:“去吧!反正有德仪和皇后在哀家这里,倒也不会太过孤单。”

朱厚照略显尴尬的一笑,躬身说道:“儿臣告退。”

……

金銮宝殿。

三声净鞭响后,朝中文武大臣相继步入朝堂。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微微颔首,不怒自威道:“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待得朝中文武百官平身站起后,朱厚照开口说道:“关于武举一事,各地情况进展的如何了?”

礼部尚书刘大夏走出朝班,拱手说道:“回禀皇上,各地皆已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武举考试的选拔。”

“不过,武举不同于科举,各地出选的名单并不是太多。”

说至这般,戚继光从朝班中走出,拱手说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朱厚照微微颔首道:“爱卿有何话,但说无妨。”

戚继光恭敬说道:“回皇上,因这次武举考试增添了江湖人士,而这些人大多都是生活在门派中。”

“在参选武举考试的时候,所填报的地方也是各不相同。”

“有按照门派的,也有自身故乡的。”

“凡位属门派者,可根据门派的位置填报当地官府,无门无派须得根据自身常年居住的地方填报。”

朱厚照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准奏!”“吾皇圣明。”

待得两位大臣相继退入朝班,朱厚照环视殿臣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奏本?”

工部尚书吕调阳走出朝班,恭敬说道:“皇上,武举考试在即,请问皇上,武举考试的地方,是否依旧设立在西郊猎场?”

朱厚照微微颔首道:“自然,可有何不妥之处吗?”

“皇上,这次增添了武林人士,若是按照寻常武举考试的比法,怕是难以符合当今现状。”

“须得挑选一位慧眼识的大明有用之才的人协同戚大人选拔。”

“其二,在场地上,为了皇上的安全,臣以为当采用木剑、煤箭等杀伤力较小的武器。”

“其三,加派人手重重筛选每一位武举考试的人员。”

朱厚照颔首道:“准奏!倒是这协同戚爱卿的人,诸位爱卿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啊?”

朝中文武大臣们目光相视,小声讨论着。

以当今情况,举荐铁胆神侯前去无疑是最为合适不过的。

但!朝中文武大臣却没有一人开口言明。

一来,皇帝已削了铁胆神侯的权利。

这时候让他一同参与武举考试,一旦选出武举状元,必然会心生感激,对铁胆神侯有着好感、知遇之恩。

与皇帝先前的想法相悖。

二来,容易让皇帝心生猜忌,万一被皇帝误以为他们支持着铁胆神侯,身家性命难保。

一时间,在场大臣不禁暗自沉默,心中多少有些埋怨吕调阳没事提这件事干什么。

朱厚照看着文武百官复杂的面色,不悦的说道:“怎么?朕的大明朝,难道连让你们举荐个人才都没有吗?”

值此关键时刻,内阁首辅刘健从朝班中走出,拱手说道:“回禀皇上,臣倒是有一人可举荐,不知妥不妥当。”

话毕,朝中文武大臣们的目光不禁同时向刘健望去,紧张的关注着。

朱厚照饶有兴致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何人,阁老不妨说一说!”

刘健恭敬说道:“回禀陛下,微臣举荐之人,正是当今六扇门中的云罗郡主!”

“云罗郡主?”

百官闻言,皆露出惊诧之色,内心渐渐松下一口气。

相比于铁胆神侯,举荐云罗郡主无疑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朱厚照哑然失笑道:“阁老怎得会突然想起举荐云罗郡主。”

刘健回应道:“皇上,云罗郡主在六扇门也有不短的时日,更是身怀武功。”

“无论是所见识到的人、事或者物,都已绝非之前。”

“或许,这对于云罗郡主而言,也算是一次磨砺。”

“更何况,从旁还有戚大人,想来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差错。”

朱厚照稍有深思后,说道:“诸位爱卿的意思呢?”

朝中文武大臣拱手说道:“臣等附议阁老谏言。”

朱厚照见此,失笑道:“若是让云罗郡主得知这件事,怕是朕又不得安宁了!”

“也罢!既然诸位爱卿都认为云罗郡主能够担当此等大任,那朕便将此事交给她去做。”

“戚爱卿,在这件事上,你还得多多教导云罗郡主,好好磨砺她!”

“微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