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以夷制夷,因地制宜
翌日,金銮宝殿上。
朱厚照登临朝殿,听着文武百官的奏折。
待得百官话音落下,朱厚照渐渐开口说道:“相信诸位爱卿应该知道过些时日就到了祭天的大日子了吧!”
百官闻言,微微颔首道:“臣等知晓。”
朱厚照继续说道:“祭天,乃是大明朝头等的大事,容不得有半点马虎。”
“朕已安排礼部尚书负责这件事。”
“不过,除此之外,朕心中同样还有另外一件事。”
话音落下,朝中文武大臣议论纷纷,谁也猜不出皇帝此刻心中的想法。
内阁首辅刘健忙身从朝班中走出,拱手说道:“微臣敢问皇上,不知皇上有何打算?”
朱厚照定睛落在刘健的身上,面色深邃的说道:“相信诸位爱卿应该知晓《永乐大典》的事情吧!”
刘健等人面色皆是呈现出疑惑之色。
永乐大典,他们自然是一清二楚。
这本书囊括了天下奇书、典籍,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囊括万象。
也正是因为这一本书,让成祖皇帝功过各半。
今日,皇帝突然提及此事,莫不是皇帝也要……
心想这般,刘健等人目光震惊的向朱厚照望去。
龍椅上,朱厚照面色威严,朗声说道:“当今之大明盛世,要比当年永乐年间更加宏大。”
“郑和下西洋,途径百余国,而今大明铁甲舰却是已经囊括了整个海域!”
“凡大明铁甲舰途径之地,各国无一不知,无一不晓!”
“凡大明旗号飘扬之地,皆为大明疆域、附属国!”
“朕的大明朝早已远扬海外,震惊天下,屹立于世界顶端!”
“此等情形下,朕怎能不修撰一本囊括天下各国的书籍!”
皇帝之功,远超古今内外。
修撰典籍,其一是为了彰显皇帝自身的功德。
其二,同样也是利民利天下的盛举。
朝中文武大臣得知皇帝的用意后,拱手说道:“吾皇圣明!”
朱厚照面色威严,朗声说道:“传朕旨意,责命翰林院负责修撰、修订《永乐大典》囊括其不足。”
“当今天下奇书、名书等典籍,皆可呈到当地府衙,由府衙官吏、掌簿统一整理后呈递给朝廷。”
话音落下,户部尚书李东阳从朝班中走出,拱手说道:“敢问皇上,此次修撰大典的银两预算是多少?”
想当初成祖皇帝修撰《永乐大典》耗银多达千万两。
终其一生,都不曾将《永乐大典》编撰完毕。
如今,皇帝想要修撰囊括世界各国的书籍,可想而知将会有多大的预算。
朱厚照坐在龍椅上,沉吟许久后,徐徐开口说道:“初步拨款一千五百万两。”
“海外的事情,可由礼部交到翰林院内!”
“这本旷古烁今的大典,绝对不能有任何吝啬之处,朕要包罗万象!”
“初步…一千五百万……”
朝中文武大臣们的脸上显露出惊撼之色,单从皇帝的话语中便可得出,后续还有更为宏大的拨款数额。
这样的一本大典若是出现在当今世界中的话,势必将会影响到各国。
其本身价值,更是无价之宝!
一时间,朝中文武大臣们的脸上显露出激动、振奋之色。
“吾皇圣明!”
……
天子圣旨下,户部尚书当即拨款到翰林院中。
一时间,翰林院中的学士、大学士们纷纷忙碌着查阅典籍。
《永乐大典》本就是一本旷古烁今的奇书,想要从中增添,同样是个浩大的工程。
为此,翰林院中的学士们,只好先行从增添中开始找不足。
……
皇宫宫阁走廊内。
首辅刘健陪同着朱厚照行走闲谈着。
“皇上今日之盛举,堪称千古一帝啊!”
“若是此典籍修撰,必然将可影响到世界。”
在刘健称赞中时,朱厚照缓缓停下了步伐,转身看向他。
“阁老,你可知朕为何没有再继续打下更大的疆域?”
皇帝突然如此一问,刘健的面庞上亦浮现出疑惑之色。
这件事,他心中同样不知。
以当前大明帝国的财力、实力来看,想要扩大疆域,完全是皇帝的一句话而已。
自古至今,历朝历代,皇帝们无一不想要打下更大的疆域来彰显本朝的盛世、壮举。
可就在大明朝磨刀霍霍冲向世界的时候,朱厚照却是停下了步伐。
刘健不解的摇了摇头,拱手说道:“微臣愚钝,还望皇上明示。”
朱厚照淡然一笑,开口说道:“坚船利炮的确可以打开任何一个王朝的国门!”
“但书籍却是好比一柄利剑,刺入他们的心中!”
“统治不如奴役!以夷制夷,因地制宜!”
说罢!朱厚照笑着独自向前走去。
唯独内阁首辅刘健,愣在当场,脑海中不停地回响着皇帝对他所说的那一番话。
“以夷制夷,因地制宜?!”
短短八个字,堪比绝世利剑,将治理整个世界的大道理包含其中。
望着皇帝渐渐离去的背影,刘健眼中泛着光芒,激动的说道:“先祖显灵,吾皇圣德。”
“大明朝能有今日,得因圣主啊!”
当刘健从皇宫中离开的时候,并未直接回到府邸或是内阁中。
反而径直的奔着翰林院走去。
他的脑海中时刻谨记皇帝对他说的这八个字。
他要告诉翰林院中的学士,将这八个字记录在新撰写的书籍中,永传后世。
翰林院中。
“以夷制夷,因地制宜?”
“这,这是皇上所说的?”
翰林院大学士震惊的呼喊道。
刘健面露喜色,重重点头道:“不错!”
一时间,翰林院大学士们喜极而泣,激动的说道:“吾皇大才,堪比尧舜啊!”
“也只有皇上,才能说出如此冠绝天人的八个字!”
“快,快!”
“执笔将这八个字写下。”
学士们振奋异常,他们虽为文人,却也有着满腔热血。
他们以笔为剑,因这八个字而热血澎湃。
翰林院大学士激动的安排着人手,将皇帝所说的八个字,写在了新典的一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