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战火已燃
洪熙年间的北疆,风似乎永远裹挟着沙砾与火药的气息。′e/z-l^o·o_k\b,o\o/k/.¨c!o`m′瓦剌的铁骑在边境线上游弋,马蹄踏过之处,枯草尽数折断;大明的斥候则潜伏在沙丘之后,刀锋映着冷月,将瓦剌人的动向一一记录。双方如同蓄势待发的猛兽,用一次次小规模的碰撞试探着对方的爪牙——根据大同监军太监的密报,最密集时半个月内竟发生二十余次摩擦,箭矢穿透毡帐的裂帛声、战马受惊的嘶鸣声,成了草原上最常听见的旋律。
洪熙十一年三月初二,紫禁城的夜漏刚过三更,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暗门突然吱呀作响。密探"孤狼"裹着一身寒气闯进来,怀中木牌密信还带着沙砾的温度。当“也先在亦集乃城囤积马料三千石、牛羊万头”的字样映入朱高炽眼帘时,皇帝手中的朱笔顿在御案上,墨滴在奏章上晕开一小团黑影。亦集乃城,这座扼守河西走廊的古城,竟要成为瓦剌南侵的中转站?
乾清宫的烛火彻夜未熄。朱高炽召来三杨与夏原吉,御案上摊开的舆图被手指戳出深深的折痕。"成国公朱勇的淮军正在肃州卫练得如火如荼,"杨士奇抚着胡须,目光扫过舆图上的肃州方位,"正好让新军去试试锋芒。"杨荣点头附和:"火器营配备的佛郎机炮,也该见见真章了。"夏原吉则细细核算着粮草:"肃州粮仓尚可支撑一月急行军,不必劳烦内地转运。"半个时辰后,一道密旨随着快马冲出京城,马蹄声敲打着官道,直奔千里之外的肃州。
肃州城墙的垛口上,成国公朱勇正望着远方天际。风沙卷着残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甲胄上的鳞片在暮色中泛着冷光。这位出身将门的悍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虎头牌,耳畔还回响着淮军操练时的呐喊——那些从两淮招来的子弟兵,正用三个月的时间,把农耕民族的坚韧,淬炼成骑兵的剽悍。
当传令兵翻身下马,将密函递上来时,朱勇的指尖触到了蜡封的冰凉。展开信纸的瞬间,他原本平静的眉峰骤然拧紧:亦集乃城,这个名字像根针,刺破了边境暂时的平静。半晌,他将密函折好塞进甲胄,对传令兵沉声道:“本将即刻遵旨行事。”
号角声在肃州卫营地骤然响起时,夕阳刚沉入地平线。朱勇站在点将台上,两千名淮军轻骑兵列成整齐的方阵,年轻的脸庞在火把映照下泛着兴奋的红光。¢萝·拉+小.说. /更-新·最.全\“你们知道亦集乃城有什么吗?”朱勇的声音透过风传到每个士兵耳中,“有瓦剌人的马料,有他们的牛羊,还有他们南下的野心!”他拔出腰间佩刀,刀锋在火光中闪过一道弧线,“今天,就让两淮的儿郎们告诉他们——大明的铁骑,不好惹!”
"不好惹!"两千人齐声呐喊,声浪撞在城墙上反弹回来,震得火把猎猎作响。军营的伙夫们早已支起大锅,炖得软烂的羊肉冒着热气,壮胆酒在粗瓷碗里晃出金色的涟漪。士兵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酒液顺着下巴流进甲胄,混着汗水凝成一股滚烫的力量。
三更时分,肃州卫的城门悄然打开。朱勇率领的轻骑兵衔枚疾走,马蹄裹着厚布,在沙地上只留下浅浅的印记。月光洒在他们的背影上,两千道黑影如同流动的暗河,朝着亦集乃城的方向蜿蜒而去。风中似乎传来远方牛羊的哞叫,那是瓦剌人在梦中都未曾察觉的杀机——淮军的第一次实战,即将在黎明前的沙漠里,溅起滚烫的血花。
夜黑如墨,星子被厚重的云层遮蔽,连风都带着几分刻意的轻悄。肃州城北那扇平日里鲜少开启的小门,在吱呀声中缓缓打开,门轴转动的声响被远处隐约的犬吠掩盖,显得格外谨慎。朱勇身披玄色软甲,甲片在微弱的月光下泛着冷光,他翻身上马,手中马鞭轻扬,身后两千淮军轻骑兵如一条黑色的洪流,悄无声息地鱼贯而出。
为保证急行军的效率,这支骑兵人人配备双马,战马的蹄子都裹着厚实的棉布,踩在沙砾地上只发出沉闷的沙沙声,仿佛生怕惊扰了沉睡的大地。朱勇目光锐利,在队伍前侧疾驰,他大胆采用急行军战术,将五百名经验丰富的老兵编为后备军,专门负责照看体力不支的战马和士兵。每当有年轻士卒因长时间奔袭而脸色发白、摇摇欲坠,后备军便立刻上前接应,同时从后备队里抽调一人补入先锋队伍,如此循环往复,确保主力始终保持着高速推进的态势。
夜风卷着沙砾,打在士兵们的脸颊上,带着刺骨的寒意。他们口中衔着枚,以防发出声响,眼神却如寒星般明亮,紧紧盯着前方同伴的背影。每个人的腰间除了锋利的弯刀,还悬着两个沉甸甸的皮囊,一
个装着硫磺,一个盛着火油——这是此次奇袭的秘密武器,也是烧毁瓦剌粮草的关键。′z¨h′a~o-x^s·.?n\e/t`大军沿着黑河河谷快速潜行,月光偶尔从云层的缝隙中漏下,在河面洒下一片碎银般的波光,映照着士兵们坚毅的脸庞。
途中,有个年仅十七岁的小兵体力不支,从马背上滑落在地,发出一声闷响。朱勇的亲卫立刻策马上前,迅速将他扶入后备军的队伍,同时从后备队里抽调出一名面色沉稳的老兵补入先锋。那小兵咬着牙想挣扎着归队,却被亲卫按住肩膀:“好好歇着,后面有你杀敌的时候!”这样的场景在急行军中不时上演,却从未打乱队伍的节奏,这支年轻的淮军,正用钢铁般的纪律诠释着军人的使命。
当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亦集乃城的轮廓终于在晨曦中逐渐清晰。这座矗立在沙漠中的古城,城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守城的瓦剌士兵抱着长矛,在垛口打着瞌睡,偶尔发出几声疲惫的哈欠,完全没有察觉到死神的临近。朱勇勒住战马,抬手示意全军停下,他抽出腰间的弯刀,刀身在晨光中闪过一道寒芒,低声对身边的副将下令:“左路五百骑,绕后切断水源,把守护水源的瓦剌兵尽数斩杀,然后在水里投下石灰粉;右路五百骑,去城外的沙丘后埋伏,阻击可能的援军;剩下的一千骑,随本将从正门杀入,直取粮仓!”
“得令!”三名副将齐声应道,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左路骑兵如离弦之箭,迅速绕到城后。守护水井的两个瓦剌哨兵正缩着脖子打盹,尚未反应过来,便已被淮军士兵手中的短刀割断了喉咙,连一声呼救都没能发出。士兵们立刻将随身携带的石灰粉倒入井中,白色的粉末在水中翻涌扩散,原本清澈的井水瞬间变得浑浊不堪,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与此同时,右路骑兵已经在城外的沙丘后埋伏妥当。他们趴在冰冷的沙地上,拉弓搭箭,箭头对准通往城池的唯一要道,只等瓦剌援军自投罗网。
朱勇亲率的一千精锐则直扑城门。两个身手矫健的淮军小旗手,像两只灵巧的猴子,抱着缠着铁钩的绳索,三下五除二便攀上了城墙。青砖上的苔藓被踩出两道湿痕,他们猫着腰,悄无声息地摸到守城士卒的身后。那几个瓦剌兵睡得正酣,嘴角还流着口水,其中一个小旗手手中的短刀寒光一闪,几个哨兵便悄无声息地栽倒在地,连哼都没哼一声。
两人分工明确,一人麻利地放下城门的吊桥,另一人则在箭楼上点燃了信号烟。当朱勇纵马冲入城门时,放吊桥的小旗手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大帅,给我们记功!”
朱勇勒住马缰,哈哈大笑:“先登之功,本将当然给你们记下!回去就上报朝廷,给你们升官!”
淮军精骑如潮水般涌入城中,瓦剌营地顿时响起一片慌乱的呐喊。士兵们没有恋战,直奔草料场和粮仓而去。他们纷纷张弓搭箭,将蘸了火油的火箭射向堆积如山的草垛。恰在此时,沙漠的晨风骤然变急,火舌迅速舔舐着干燥的牧草,噼啪作响地蔓延开来。
士兵们见状,立刻将携带的硫磺和火油泼向瓦剌的帐篷、马厩和粮囤。硫磺遇火瞬间燃起蓝色的火焰,火油则让火势愈发猛烈,火焰顺着风势爬上城墙,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将半边天空都染成了暗红色。
亦集乃城内顿时成了一片火海。瓦剌人的牛羊在惊惶中四处冲撞,试图逃离火场,却被熊熊烈火逼得无路可退,发出阵阵绝望的哀鸣;粮仓的木质梁柱在烈火中噼啪作响,很快便支撑不住,轰然坍塌在地,马料与谷物燃成一片焦黑,散发出刺鼻的糊味。
朱勇站在城头,望着城中熊熊燃烧的大火,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抽出佩刀,指向东方瓦剌王庭的方向,高声喊道:“弟兄们,让也先看看,我大明淮军的厉害!”
城下的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在火海中回荡,与火焰燃烧的噼啪声、瓦剌人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谱写了一曲属于淮军的胜利凯歌。
亦集乃城的火光映红天际时,瓦剌守将黑古尔正搂着侍妾在帅府酣睡。他是也先的亲族,仗着身份在城中作威作福,昨夜更是饮了半宿马奶酒,此刻被冲天火光惊醒,只觉头痛欲裂,四肢绵软得像团棉花。
“敌袭!敌袭!”亲兵撞开房门的嘶吼声刺破耳膜,黑古尔慌忙推开身边娇喘的侍妾,赤着脚在地上摸索铠甲。镀金的盔缨缠在床脚,他一脚踹翻铜盆,水花溅湿了虎皮地毯,才总算把沉重的铠甲套在身上。跨出帅府的刹那,迎面而来的热浪烫得他睁不开眼——粮仓方向的火舌已经舔上了
城楼,隐约能听见淮军士兵的呐喊。
“慌什么!”黑古尔强作镇定,翻身上马,腰间的弯刀却因手软险些坠地。他身后跟着数百名睡眼惺忪的士卒,有人连头盔都戴反了,手里的长矛东倒西歪。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刚冲到大街拐角,就撞见了如猛虎下山的朱勇。
朱勇一眼就盯上了黑古尔——那身镶嵌玛瑙的银甲在火光中格外刺眼,绝非普通将领所有。“贼将休走!”他暴喝一声,胯下战马人立而起,手中长枪如出海蛟龙,带着破空之声直刺而来。黑古尔被这声怒喝惊得魂飞魄散,正要挥刀格挡,却见朱勇的亲卫早已射出数箭,身边的亲兵应声坠马,鲜血溅了他满脸。
惊恐之中,黑古尔的动作慢了半拍。朱勇的长枪已如毒蛇般刺入他的喉咙,枪尖从后颈穿出,带出一串滚烫的血珠。黑古尔瞪大双眼,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漏气声,身子一歪从马背上栽落,那身华丽的铠甲重重砸在地上,溅起一片火星。
“将军死了!”瓦剌士卒见状,顿时如惊弓之鸟四散奔逃。有人慌不择路跳进火坑,有人抱着头往城墙缺口钻,却被淮军骑兵的马蹄踏成肉泥。朱勇长枪一挥,淮军如砍瓜切菜般冲杀过去,弯刀劈砍甲胄的脆响、战马踏碎骨头的闷响,混着瓦剌人的哀嚎,在火海中交织成惨烈的乐章。
一个时辰后,火势渐缓,朱勇在断壁残垣间收拢队伍。亲兵呈上的战果清单墨迹未干:烧毁粮草十之八九,斩杀瓦剌守兵九百余人,缴获战马三百余匹。而淮军这边,仅折损五十骑,伤者不过三十余人。
“把弟兄们的尸体敛好,伤兵仔细包扎。”朱勇望着粮库废墟,那里还冒着青烟。他命人在焦黑的木柱上插上一面“明”字大旗,残破的旗面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在对瓦剌人竖起嘲讽的手指。
“将军,撤吧!”副将望着东方渐亮的天色,语气带着焦急。朱勇点头,目光扫过满地瓦剌尸骸,忽然冷笑一声:“给也先留点念想。”
于是,在瓦剌援军必经的沙丘路上,每隔百丈便竖起一块木牌,上面用刀刻着四个大字——“淮军到此”。木牌插在瓦剌死者的尸体旁,鲜血顺着木板的纹路缓缓流淌,在沙地上晕开一朵朵暗红的花。
当第一缕晨光越过城墙,朱勇已率领淮军消失在沙漠深处。马蹄扬起的沙尘遮断了回望的视线,这位宿将知道,用不了多久,也先的雷霆报复就会席卷而来。但此刻他的心中只有平静——淮军的锋芒,已经在亦集乃城的火光中,狠狠扎进了瓦剌人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