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对联

邓青宁回来的挺晚的,但是屋里的几个人都没睡。

轻轻一推门,躺在床上的人就翻身往门口看。

“回来啦!”

邓青宁进了屋:“你们都还没睡啊?”

“等你啊。”

于荣指了指桌子底下:“提了热水壶过来,里面有水,你赶紧洗漱。”

邓青宁跟她说了声谢谢,然后简单的洗漱钻进了被窝。

随后于荣才问她:“边主任喊你们去干什么呀?”

也没什么不能说的:“边主任想在舞台下边实景拍摄咱们演的那个戏。”

“那为什么要找胡副部长他们帮忙呢?”

“需要在这边寻找一处适合的景。”

这么一说就都明白了。

何明秋一下来了兴致:“实景拍摄是想做什么?弄成电影那样在电影院放吗?”那样的话她就感觉又有点盼头了。

“应该是吧。”边宁没有正式宣布之前,就算是没什么不能说邓青宁也不想说太多。

就怕说的跟人家实际安排的有出入,多说多错。

从当初在团里被举报之后,她就下意识的跟每一个人保持着距离,不会交心。

所以,即便是一个团,在一起排演磨合了那么久了,她除了专业上的问题会跟大家很仔细的沟通,其余的闲话向来不说的。

何继续问:“那什么时候开始啊?讨论好了吗?”

“具体时间还是没定下来,定下来肯定会通知的。”

邓青宁问了于荣一声:“明天他们做最后的彩排,你还去吗?”

“去啊,我跟一老乡约好了,要跟他学柳琴。”

“你还找到师父了?”

“相互学习嘛。我们在外面演出说是出任务,实际上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有机会就学,学了又不吃亏。

邓青宁躺下之后又爬起来:“你们有愿意明天晚上到大后天去助演的吗?”今天忙叨叨的,差点都忘了这个事儿了。

何明秋问:“他们安排了那么多节目,还需要我们助演吗?”

“这不是需要不需要的事儿,人家开了口,我们也答应了。”不能说话不算数。

而且意义也不一样。

“我一个乐团的,我也不知道我能表演什么,明天过去看看。”

何明秋想了想:“如果需要的话,我就去唱首歌。”有能上台的机会,还是要上的。

这个事情也不需要都上吧,有那么两三个代表就行了。

邓青宁那是必然要去的,这是他们团队的主演,又跟胡辛铭在处对象,对象的工作她不得大力支持啊。

还有那个江成安,跟胡辛铭关系也不错,他肯定也会去的。

邓青宁默默叹了口气,又缩进了被窝里。

烧过的火炕热乎乎的,打散了从外面带来的那些许寒意,消耗了一天的人熄了灯,闭上眼睛,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再一睁眼就是大年三十,在异地他乡短暂的停留,顺带过这个年。

县宣传部那边已经有了安排,早上中午文工团这边自行解决,晚上演出结束之后,所有人都跟当地表演的人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

胡辛铭今天实在是太忙,没有时间过来接邓青宁。

邓青宁她们一早起来按部就班的晨练,回来就看见杨志坤在大门外边靠近大街的地方摆了个桌,在那写对联,边上已经围了好多人。

邓青宁她们凑过去看了一眼,杨志坤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带着帽子,在那泼墨挥毫。

“他写的字不错啊!”

“怎么想起出来写对联了呢?”

这个于荣知道:“之前在外面出任务他也在当地写过对联。”

过年,贴对联这是全国各地都有的习俗。

不过很多人都不识字更别说写字了。

杨志坤觉得赶上在外面过年,帮人写一副对联,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正议论着,后勤的人就拿着杨志坤一早就写好的对联和浆糊出来了。

邓青宁他们不需要这个就没继续围观,跑去看一起的同志贴对联。

“这字迹还不一样啊!”

“这一副贴在外面大门上的是边主任写的。”

“边老师这字大气啊!”真的是干什么都行啊!

还别说,对联一贴一下子就有过年的那个气氛了。

说是早饭中饭自己解决,但是能在一起吃的也就是早饭。

吃了早饭各自都有自己的安排,中午饭的时候人就不可能有早上这么齐全了。

所以,早饭比平时都要丰盛一点,竟然还蒸了包子。

郭师傅在那吆喝:“中午需要留在这边吃饭的等下报个火啊!”有多少人做多少饭,能估计个大概,不然多了少了的都麻烦的很。

邓青宁趁着团里的人在一起吃早饭的空档把接下来协助演出的事儿都解决了。

有乐团的人愿意跟着一起去下乡的,都有些谁,擅长什么乐器,等会过去跟胡辛铭交涉一下,他那边看情况安排。

剩下基本上都是唱歌,他们在台上演出的都可以参加,根据那边晚会安排的时长,独唱或者双人唱或者合唱都可以。

至于排演倒是不需要多么费事,只要能确定下来,他们自己就能解决了。

吃完饭安置的院子里就没多少人了。

邓青宁他们都去了一中那边。

就像是于荣对这边的柳琴感兴趣一样,邓青宁对这边的戏曲也特别的感兴趣。

她想再去看看人家彩排,看看是否能找到机会请教一下,哪怕只是一点皮毛呢?

技多不压身呀!

边宁暂时没过去,邓青宁走的时候她跟跟团的摄影师不知道在说什么。

当地来演出的人也是,早上天一亮,就从招待所去了一中那边。

早饭都是在那边吃的。

邓青宁过去的时候已经各自的排练上了,三五成群的在大礼堂凑在一起,还有在外面找地方练的,主打一个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胡辛铭还没来这里。

据说演出的戏台那边还要怎么布置一下,具体要怎么布置倒是不清楚。

人没在邓青宁也不着急,先把他们打算上台演唱的歌曲暂时写下来,自己先在边上开个嗓练了练,回头就看对方怎么安排吧。

上午快十一点,胡辛铭才骑着自行车急匆匆的到学校这边来。

手上拿着最后确定好的节目单。

中间留白的地方就是文工团助演的目录。

邓青宁赶紧把自己准备好的交给了他,让他筛选。

“都加上吧,两个单人唱,一个两人,还有合唱。”他留的时间绰绰有余。

难得来一趟,难得有这么专业的人来给当地的父老乡亲搞个演出,自然是多多益善,一个他都舍不得剪掉。

“老胡你到时候不上台?”